關鍵詞:民用建筑;消防專業;建筑設計;疏散通道
當我們在民用建筑的設計中要從很多方面分析解決設計中的問題。例如,大多數我們要滿足《民用建筑統一設計標準》。如果是住宅,則滿足《住宅設計規范》,商業滿足《商業設計規范》等等,但是,我這里提到的是從消防角度去討論,就需要我們換個角度去談。
往往而言從消防的角度和方向來分析建筑設計,就要對建筑先進行定性,大多數我們是根據高度來定,但不同的使用功能又分為不同的高度段來定,甚至,因為功能的不同和規模的大小可以直接定性,舉個例子,一座醫院,但凡超過24m,就又可以直接定性為一類高層民用建筑。因為24m是高層與單多層建筑分類的界限。但就功能而言,只要是高層醫院就一定是一類高。(摘自《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8-5.1.1表-民用建筑分類)。而從高度來判斷,一般來說住宅的分界限是27m,54m;而公共建筑是24m,50m。還要專項分析的是:在住宅建筑這個領域,從消防專業的方向定義見抓住的高度和規劃方向中的《城市規劃管理規定》里的建筑高度標準又不盡相同,在住宅中,室內外高差不大于1.5m的建筑,總高度可不計室內外高差,若架空層不大于2.2m,也可以不計架空層的高度,這類敞開空間都可以不計在總高度內,無形中這就給住宅的面積放寬了條件。
下面舉一個案例:
1.1項目名稱:《安峽時代廣場》
1.2項目概況:該項目位于貴陽清鎮市。
如圖所示,該項目的綜合樓B號樓和H號樓商業,兩棟建筑均為公共建筑,且定性為但多層建筑,因為個高度均不超24m。
給建筑定性的目的是合理安排建筑的距離,解決紅線的退讓實現經濟合理的平面設計。對建筑的退讓可以從兩個方向來解決設計的問題,一是從多棟建筑的相互關系來考慮改變他們之間的性質聯系來達到目的,比如說,改變建筑防火等級,增加防火墻,修改增加防火門窗;另一個是內部細節設計的問題,比如說,借用疏散通道等等。
防火間距的的確定絕不是記住簡簡單單的距離表,防火間距的確定靈活的解決了建筑與建筑之間因甲方或者實際應用或者指標要求的剛需。那么,它是如何解決的,同樣,我們引用上一個案例。
1.3方案分析
在施工設計中我們遇到一個問題,C棟與D棟是經過連廊相連,同時在北面還有一個兩者的距離開口,建筑的間距不可能是因為有連廊或者天橋相連而改變。相鄰的建筑若有連廊,天橋或者底部的建筑物等連接,其間距不小于本表規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5.2.2條,注8)。這時,原方案就有這樣一個問題,C棟是多層建筑而D棟則是一類高層建筑,兩者間距至少為9m,但連廊距離僅為5.5m,開口也不足6m,在這樣一個規劃形成的方案中,消防上要解決這個問題,對距離控制在當前看不太可能,但是建筑的耐火等級已經都達到一級,只有通過加防火墻或防火門窗這些方法中來采納,因為較低的D棟有門窗,較高的C棟公寓式酒店樓也有窗,為了不影響使用品質,我們只有把高層建筑的高處D棟建筑15m及一下范圍內的相鄰墻上的門窗設為甲級防火門窗,相關規范查閱于(《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8-5.2.2條 注4)。但還需注意的是,此措施還限于兩棟建筑之間距離不小于4.0m,因為其中一棟是高層,當兩者都同時滿足時,才可以采取這一措施。
那么在建筑內部設計時就要注意很多細節的問題,如果內部不能解決,那么可能就涉及到總圖的修改。F棟是一九層的LOFT辦公樓,對于疏散樓梯的設置,在四層的安全出口的疏散寬度數不能滿足規范要求,為了不影響整棟樓的功能組成和規模,考慮到了借用與相鄰H棟借用疏散通道的策略,在不影響防火間距的前提下搭建一座與F棟和H棟相連的天橋用于增加F棟四層的疏散出口,特別要提出的是,借用疏散通道的前提是,該棟樓防火區域通向相鄰建筑的疏散寬度不應大于公建百人寬度指標規定計算所需疏散總凈寬度的0.3倍,因為他們屬于兩個防火分區,該層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總凈寬度也不該小于按照公建百人寬度指標的規定計算所需疏散總凈寬度(摘自《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8-2018-5.5.9-3條)。
小結:對于消防的方向來設計民用建筑的方法是靈活多變的,不像大多數人們認為的那樣,消防設計的深入,絕不是,因為面積規模的限制,就要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等這些措施。消防的關鍵是“消”與“防”,防消結合。只有在以防為主的方針,以消為輔的方法結合來設計建筑,才能有效的且經濟合理的解決消防上問題,達到安全有效的設計目的。
-
作者簡介:
羅丹(1987-),女,貴州省貴定縣人,建筑工程師,從事建筑工程設計,建筑規劃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