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常蓮 劉 虹 童海濤 艾志福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女性乳腺癌發病率為 41.82/10萬,死亡率為9.90/10 萬[1,2]。對于乳腺癌的治療,現代醫學以手術為主,輔助以放療、化療、分子靶向等治療。手術治療雖有一定的效果,但術后的并發癥及放化療帶來的不良作用卻不容忽視。中醫認為乳腺癌的發病與肝、腎、脾、胃功能失調有關,因此本文主要從肝、腎、脾胃臟腑探討中醫藥對乳腺癌的治療。
肝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郁,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促進脾胃之氣的升降、膽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暢等作用。若肝疏泄功能失常,則可表現為悶悶不樂,悲憂欲哭等癥狀。乳腺癌患者常見胸脅、兩乳、少腹脹痛,可見乳腺癌的發病與肝失疏泄有密切關系。元·朱震亨《丹溪心法》中記載:“若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憂怒郁悶,朝夕積累,脾氣消阻,肝氣橫逆,遂成隱核”。《立齋外科發揮》認為乳巖“乃七情所傷肝經,血氣枯槁之癥”。乳腺疾病的發生與肝氣郁結、瘀血阻滯,傷及乳絡有關,無論男女在乳腺疾病的治療方面都應重視疏肝理氣,近年來疏肝理氣已成為乳腺癌治療的根本原則[3]。吳繼萍等[4]對肝氣郁結證乳腺癌患者在柴胡疏肝散加減的基礎上聯合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中藥封包治療,6周后臨床癥狀、腫瘤標志物、生活質量均得到改善。劉燕珠等[5]對68例肝郁氣滯型乳腺癌患者給予逍遙散和柴芍六君子湯,疏肝理氣,健脾和胃加減治療,51例有效。王曉娜[6]對治療組肝郁氣滯型乳腺癌患者給予疏肝理氣、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加減治療,對照組進行中醫立體法治療,結果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宋愛莉等[7]用乳復湯治療肝郁血虛型乳腺非典型增生型大鼠,通過疏肝理氣及活血治療,局部微循環、血流量、血流速度均有改善。鄧衛芳等[8]用疏肝顆粒聯合解毒化瘀干預乳腺癌癌前病變大鼠30 d,減輕了大鼠的慢性應激反應。胡萌萌等[9]以疏肝理氣結合寧心大法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防治復發轉移。王建華對氣滯痰凝型乳腺癌給予海藻玉壺湯,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治療,明顯改善患者癥狀[10]。候俊明等[11]對56例乳腺癌患者在疏肝理氣的基礎上給予化療治療,結果顯示能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腎藏精,主生殖發育。《素問·上古天真論》言:“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也就是說女性在年齡達到14歲左右時,腎氣充盛就會產生具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機能,維持月經,孕育胎兒的精微物質——天癸。《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天癸者,陰精也,蓋腎屬水,癸亦屬水,由先天之氣蓄極而生,故謂陰精為天癸也”。《天癸實質初探》認為,天癸是一種可以促進乳房生長發育、增生、炎癥甚至惡變的激素[12]。49歲左右時腎精逐漸衰少,天癸也逐漸減少繼而耗竭。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乳腺癌好發于45~55歲的女性,而該階段天癸竭,腎精不足易致肝血虛,水不涵木,肝體失養,則肝用失常,疏泄失職,氣血瘀滯,變生癌腫。《靈樞·經脈》認為男子乳房屬腎,男子乳腺疾病的發生與腎精虧損有關。資料顯示,男子60歲左右,雄激素水平下降,體內激素水平失衡,易致乳腺疾病的發生[13]。乳腺癌患者術后有腰膝酸軟、潮熱、盜汗等腎精虧虛表現。白羽等[14]證實了益腎固沖湯對人乳腺癌MCF-7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張智敏等[15]研究發現溫腎補陽湯能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唐漢鈞用二仙湯合逍遙散加減治療肝腎虛損、沖任失調型乳腺癌患者,癥狀明顯改善[16]。林毅教授用二仙湯、二至丸合六味地黃丸治療乳腺癌,臨床有效率為82.00%~96.55%[17]。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胃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李東垣曰:“治脾胃即可安五臟,善治病者,惟在調和脾胃”。張仲景也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理論。足陽明胃經行貫乳中,足太陰脾經絡胃上隔,《黃帝內經》記載“男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腎;女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胃”。《景岳全書》有“凡脾胃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的記載,可見乳腺疾病與脾胃關系密切,脾胃虛弱,外邪趁虛而入致病。乳腺癌患者化療后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脾胃受損現象,是由于胃氣上逆或者脾虛失運而致。健脾和胃療法在乳腺癌患者放化療后應發揮積極作用。林毅教授在治療乳腺癌患者時特別注意顧護脾胃,治以健脾和胃,強調調護脾胃,分證論治,對脾胃虛弱、濕困脾胃、濕濁中阻、濕熱蘊脾證型分別予以參苓白術散、參苓白術散合平胃散加減、參苓白術散合三仁湯加減、四君子湯合茵陳蒿湯加減治療,效果顯著[18]。謝婧等[19]將60例乳腺癌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在化療藥的基礎上給予參苓白術散加減,4個周期后,治療組中醫臨床癥狀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張燕軍等[20]對32例化療后的乳腺癌患者給予歸脾湯加味治療,有效率84%。馬計美[21]用旋覆代赭湯合二陳湯加減治療38例乳腺癌術后的嘔吐患者,結果顯示有效率達71.05%。陳桂芬[22]用參苓白術散輔助治療60例乳腺癌術后患者,與對照組相比可明顯改善患者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周菊英[23]將172例乳腺癌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2組,對照組給予單純西藥治療,治療組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平胃散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3年及5年生存率高于平均生存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中醫認為乳腺癌的發病與肝、腎、脾胃功能失調密切相關,臨床報道表明,對于不同的乳腺癌患者,辨證運用疏肝理氣、補腎固精或健脾和胃的方法,能有效減輕乳腺癌患者術后放療、化療的不良作用,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