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中心醫院超聲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超聲診斷學是高等醫學教育中影像學專業知識體系中的必備部分,超聲診斷學的實習和床旁教學是從基礎理論知識過渡到臨床實踐應用的重要環節[1]。同時,超聲診斷學也是一門知識更新快、牽涉學科多和實用性強的新興臨床學科之一[2]。近年來,隨著教學模式的改革和超聲診斷技術的革新,原有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已然不能滿足現代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本課題組自2018年以來,依托超聲診斷學在線課程建設和實施,采用了混合式的教學模式,為實習生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個性化和相對自由的學習資源,以下是實施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評價。
以漯河市中心醫院輪轉實習的2020年度影像專業學生60人,隨機分均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
實驗班和對照班均采用任衛東 常才主編的《超聲診斷學》(第三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對照班和實驗班的理論授課由同一批帶教老師承擔,實驗班增加線上在線課程的授課任務。
3.1 超聲診斷學在線平臺的建設
在線課程是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涌現出的線上教學模式,正對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產生巨大的影響[3]。為了提高我院臨床實習帶教教學質量,培養適應信息技術時代的新型醫學人才,《超聲診斷學》教學團隊根據醫學影像學專業崗位培養特點和超聲診斷學課程標準進行了在線課程平臺的建設。
超聲診斷學在線課程建設思路涵蓋超聲診斷基本技術、操作方法及各部位超聲常規檢查典型案例,建立以腹部、婦產科、四肢淺表器官、心臟和血管、肌肉和骨骼等解剖結構為主線的目錄,以正常聲像圖為基礎,延伸病理聲像圖表現比對,并設置知識點練習題、章節測試、階段性測試等完整的課程教學體系。
3.2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實驗班開課之前,由帶教老師根據班級情況按進度開放在線課程資源,并在平臺布置學習任務。實習生在在線平臺上規定的時間內預習教學內容并完成線上學習,預先學習接下來要參與的超聲診斷床旁教學內容,并對超聲診斷的重難點操作和知識點進行重復性線上學習。平臺可以記錄實習生的線上學習軌跡,如觀看視頻的時長和次數、完成的習題數量和正確率等。帶教老師可以在線上教學平臺上通過案例導入、發放習題及課后討論群互動等,引導、觀察并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照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布置課前預習內容,線下理論同步授課,床旁臨床實踐教學,除不參與線上教學平臺學習外,其他管理模式一致。
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實習結束后參加相同的課程理論測試和技能過關考核,同時對實驗班開展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評價問卷調查。
對實驗班和對照班成績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記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班和對照班實習生的性別、年齡及入科輪轉實習前的評價成績,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輪轉實習結束后統一進行出科評價測試。在理論測試成績和技能操作考核總成績,以百分記,實驗班成績為86.8±15.6,對照班成績為74.6±16.2,組間t檢驗為3.306,P<0.01。
對實驗班30名同學采用線上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教學模式的評價,不記名強制性參加,共回收有效問卷30份,回收率100%。認為基于在線開放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習興趣的占87%,一般的占10%,不能的占3%;認為能提高學習積極性的占90%,一般的占10%;能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占77%,一般的占17%,不能的占6%;能提高臨床動手或操作能力的占93%,一般的占7%。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線開放課程蓬勃發展,以短視頻為載體的信息傳遞模式席卷網絡。傳統的臨床床旁教學模式因其空間和時間上的局限性,凸顯了其在提升教學質量上的動力不足[4]。如何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在線課程的應用與實施顯得十分必要。在線課程的應用中,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掙脫了空間和時間上的束縛,更好地適應了目前教學模式改革的需求。超聲診斷學作為一門臨床實踐課程,完全的以學生為中心也有一定的不足之處,故而需要帶教老師的引導、評價和考核,通過考核結果再次進行督促學習。依托在線開放課程的自主學習還遠遠不夠,還需要進行傳統的線下理論教學和床旁操作練習,所以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進行系統的改革,構建適合線上線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醫療診斷技術也以更快的速度更新換代,醫學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的課程,尤其是臨床專業課程更需要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好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提前和自主可重復性的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5]。構建在線開放課程為目前的教學改革提供了資源,實習生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是開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基本條件。
隨著4G技術的全面普及,5G技術的蓬勃應用,新時代醫學生全面的擁抱信息技術,尤其是大屏智能化手機的興趣很大,QQ、微信、學習通及慕課平臺客戶端占據了屏幕的一大部分空間。如何利用目前的信息化手段推動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是目前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同時也對埋頭工作于臨床一線的帶教老師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床旁教學不再是臨床帶教的唯一途徑,其吸引力也呈下降趨勢;因此,融合多種信息技術的課堂如QQ群課堂、釘釘直播平臺、中國大學慕課等新型教育手段的出現迎合了學生的興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轉變。
本課題研究實施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驗班,出科理論和技能測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就是應用信息技術與現代醫學教育融合發展的成果,體現了信息技術的便利性和高效性,體現了互聯網+課堂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潛力。基于在線開放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升了醫學生在信息技術條件下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習興趣,有效地鍛煉了學生臨床動手操作能力,更好的幫助實習生融入臨床一線的床旁教學和臨床實踐中去,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超聲診斷學的教學和臨床實習帶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