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為推動工程教育改革創新,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復旦大學召開了高等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與會高校對新時期工程人才培養進行了熱烈討論,共同探討了新工科的內涵特征、新工科建設與發展的路徑選擇,并達成了若干的高校共識[1]。新工科建設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加強國際合作。扎根中國、放眼全球、辦出特色,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和標準,明確新工科教育未來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分析新工科人才應具備的素質,構建新工科人才能力體系,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1]。科學的培養方法是造就國際化人才的重要條件,桂林理工大學及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要通過以下多種途徑,全方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人才。
要培養新工科時代具有國際視野的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必須要理清國際化視野人才需具備什么樣的內涵,以便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2]。具體的內涵:首先,應該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學科前沿知識;其次,是具有國際化意識和胸懷,能夠在多元環境下進行溝通和交流;最后,超越國界地域,具備全球視野,能夠站在全球化競爭中善于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3]。
通過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探索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運用5E課堂理念開展雙語教學,創建了“Electronic(電子化)、Engineering(工程化)、Exploration(探索性)、Easy(易學)、Enjoy(樂享)”5E雙語課堂,不斷提升雙語課程的教學質量,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提高學生國際交流的能力[4]。同時,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在國內外知名期刊上開展文獻調研,查閱相關資料,在課堂上進行互動和交流,進一步增強學生樂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利用豐富的在線資源(如名校的公開課程、在線課程),有針對性的推薦給本專業的學生,實現知識無國界[5]。聘任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和伊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4名外籍專家作為專職教師為學生講授專業授課。例如,聘任馬來西亞藍絲敏(Lam Sze Mun)博士、辛恁綜(Sin Jin Chung)博士為學生講授應用研究型課程《水和廢水的深度處理》和《太陽光催化:水凈化和消毒》;Asfandyar Shahab(巴基斯坦)和Saeed Rad(伊朗)為學生講授《水資源利用》《專業英語》《城市水環境評價與技術》等課程。
要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學校和學院層面已建立與國外多所大學的合作項目,如“桂工百名學子看世界”海外學習項目、“學在桂工”海(境)外學習項目等,這些項目都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開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起到了重要作用。“桂工百名學子看世界”學習項目重點與海外、港澳臺地區高水平大學合作,每年選派一批品學兼優的大學生赴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韓國中央大學、日本熊本大學等多所知名大學進行為期3—5周的專業文化和能力培養體驗式課程學習,項目主要包括課程學習、文化體驗及能力提升等內容。
“學在桂工”海(境)外學習項目是為進一步提升環境學院人才培養質量、提高人才國際化素質而實施的重要舉措,旨在使我院學生學在桂工、立足廣西、放眼世界。本項目選派一批品學兼優的學生赴加拿大昆特蘭理工大學、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馬來西亞理工大學、柬埔寨理工大學等幾所知名大學進行兩周到三個月不等的交流學習。主要內容包括:進行與專業相關的課程學習,參加學術講座,修讀專業課程,了解海(境)外學科前沿和專業動態,熟悉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體驗異國文化和風土人情,了解海(境)外人文歷史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參與國外高校領導力、創新創業能力等提升教育,培養多元化的文化觀念和思維習慣,鍛煉獨立自主和團結合作精神,提高專業技能、語言運用和交往溝通能力,提升綜合素質。
與柬埔寨理工學院共建水環境保護國際聯合實驗室,2018年開展了20人次本科生互訪,教師互為對方本科生授課,引進該校1名東盟杰出青年學者到我校工作1年,雙方就“柬埔寨PrekTe河流水環境質量調查”研究課題簽訂了合作協議。與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共建教學團隊,舉辦“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研討會,每年選派10余名學生到美國、加拿大、波蘭、馬來西亞、柬埔寨、哥斯達黎加等國訪學,顯著提升給排水專業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水平。近年來吸引了“一帶一路”國家高校柬埔寨理工學院、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塔吉克斯坦理工大學等高校前來參觀考察,其中柬埔寨理工學院1名教師到我校進行為期1年的進修培訓。
學院組織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給排水及相關專業的國際競賽,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專業創新人才的良好途徑。近三年來,給排水專業學子積極參加了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共有10余名學生獲得區級選拔賽銅獎以上獎勵。另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本專業相關的國際會議,是開拓學生國際視野、鍛煉其國際思維的絕好機會。學院對于參加國際會議的學生給予一定資助,減輕學生及家庭的經濟壓力,使得更多的學生有機會走出國門,接受國際化思維的熏陶。近三年來,學校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舉辦了第二屆中國-柬埔寨水環境合作研討會、“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國際研討會等5個國際學術會議,其中不乏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參會并進行了口頭匯報或海報展示。
新工科時代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人才,不僅需要學生走出去,而且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引進海外人員走進來,從而營造校園國際化氛圍。通過學術報告、講座和沙龍形式讓學生能夠有機會與他們面對面溝通和交流,對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國際化的思維的養成都有幫助。近幾年,給排水專業邀請了加拿大溫莎大學楊建文教授作了3場學術報告;邀請美國華盛頓特區水務局張建祺(Chein-Chi Chang)高級工程師來我院為給排水、環境工程等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進行了關于《水資源利用》方向的系列講座;邀請了柬埔寨理工學院PEN Sytharith教授、巴拉那聯邦大學Jean Ricardo Simoes Vitule教授、德國美恩茨大學Micheal Kersten教授等學者為學生了多場學術報告。
新工科時代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的創新工程技術人才具備國際視野是工程教育面向未來國際競爭形勢下的必然結果。桂林理工大學在學校、學院、專業等層面抓住改革專業課雙語教學模式、擴大國際合作項目、鼓勵學生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和活動、營造國際化的校園環境和氛圍等多維途徑實現了給排水專業創新人才國際化視野的培養,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