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第二十六中學,山東 青島 266003)
近日,江蘇一家長因不滿學校老師在學生家長群里布置大量需家長完成的教學任務而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么了”!短視頻經多家網絡平臺轉發后,迅速吸引各路媒體的目光,在各大網站引發激烈的爭議。這一事件觸發了輿論有關“家校關系緊張”“教育競爭中的內卷化趨勢”等更深層的討論。教育領域內卷化由學生家長退群事件引爆,經網絡平臺發酵引起多方關注。內卷化現象在教育領域的存在已是不爭事實,其由來及演變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現實影響也是深刻且深遠的。
“內卷化”,原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后,便停滯不前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在目前中國社會經濟語境中常常是指激烈而非常無效的市場競爭。作為從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的老師,筆者不否認當前教育內卷化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為破除內卷化的趨勢,多年來教育領域進行了很多改革和嘗試,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能根本上遏止這一趨勢,甚至還愈演愈烈。
內卷時代背景下緊張的家校競爭關系,不僅僅根源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資源錯位,更與教育過度、無序的家庭教育市場競爭模式存在密切的關聯。教育內卷化之下,教育本身已經被徹底扭曲到變成了各方不同利益相互博弈的一個賭場,賭資本身就是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教育內卷化的直接影響就是學生們成績緊咬,大學分數線越來越高。學生們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不得不付出比原來更加艱辛的努力,來保持自己原本已經不錯的成績。家長陷入焦慮,認為對孩子而言成績最重要,離開成績,好大學、好專業、好工作無從談起。內卷化的教育導致學歷日益貶值,就業同樣競爭慘烈,在一些所謂熱門行業更是愈演愈烈,某些公務員職位報考比例高達1000:1,名校研究生為了銀行柜員的職位四處奔走,有些行業和崗位,不僅要求要博士學位,更要“上查三代”即本科、碩士、博士都要求是“985”或“雙一流”院校,有些本科畢業生為了就業,不得不再重新到技工學校學習專業技能。教育內卷化令人痛恨又無奈,但誰都不愿意做第一個退出競爭的人。
作為身處教育內卷風眼中的學校和教師,我們既是受害者,又是被動參與的主力軍,破局內卷化讓教育回歸初心絕不是某學校、某老師一己之力可以完成,亟待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形成破解合力。
在當前教育大環境下,作為指揮棒的評價體系不從根本上重置,不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僅是事件曝光后叫停家長批改作業無疑是本末倒置,家長退群也退不出內卷的競爭壓力。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開宗明義: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改革目的是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論的頑瘴痼疾,提高教育辦學能力和水平,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社會選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學。
不僅僅是我們教師、學生和家長,任何階段、任何群體,競爭不可避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在面臨唯高考分數、唯本科升學、唯碩士文憑、唯博士論文、唯“帽子”的困境。如今的時代不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態勢,社會發展不僅僅需要公務員、金融精英,還需要各行各業百舸爭流。樊錦詩將人生奉獻給枯燥地敦煌保護復原事業,布鞋院士李小文大半生默默無聞鉆研“冷門”專業,為祖國航空航天事業做出卓絕貢獻。面對專業、行業的選擇,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去應對競爭,更要有理性的思考自己未來的選擇。
就教育行業總體而言,內卷化只是一個局部或是某些方面,在內卷環境下,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學生或是家長,付出的越來越多,卻未必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有時這不可避免,甚至會導致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對努力的方向和自身的未來感到迷茫,但這絕不是“不斷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死循環”,一定程度上講,內卷化也是事物發展變化的一個內在動力,讓資源從停滯的、內卷的環節上撤下來,尋找新的機遇。無論如何,我們不要用內卷作為逃避奮斗和拒絕努力的托詞,正像“斯坦福鴨子綜合征”描述頂尖高校的學生狀態:他們如同湖里的鴨子,水面之上身體挺拔,看似氣定神閑,但水下的鴨掌在努力地劃水。自信怡然的生活不是伸手可得,努力付出仍是情理之中。
作為教師我們要教育我們的學生嘗試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亮點,用唯一的標準來考量,我們都不完美。學生作為時代的“后浪”,要堅守自信的特質,成績不優秀并不代表失敗,沒有勇氣尋找自我才是最大的悲哀,接受自我、堅守自我,挖掘自己的天賦,不被內卷所裹挾,社會現實中本就有排名和比較,良性競爭能相互激勵,促進共同發展和整體進步,引導學生在多元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奉獻社會成就自我。讓每一個孩子避免受到內卷的困擾,以更加熱情,飽滿的狀態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