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杰
(甘肅省慶城縣蔡口集鄉人民政府,甘肅 慶城 745109)
為全面推進畜牧業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必須做好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各種人畜共患病的發生不僅會對動物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還會威脅人類身體健康,影響社會穩定。
我國西部山區地勢崎嶇、溝壑縱橫、地理位置偏僻,受經濟發展落后、交通不便等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大部分養殖戶缺乏防疫意識[1]。雖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養殖大戶建設了規模化養殖場,養殖環境達標,但仍有大部分散養戶還是沿用傳統飼養辦法,導致動物患病率高。
動物防疫工作是一項對專業技術要求較高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員具有專業的畜牧獸醫知識。慶城縣蔡口集鄉作為養殖大鄉,防疫工作量比較大,但專業防疫人員數量較少,無法兼顧大量防疫任務,直接影響到動物防疫工作的開展效率。
通過觀察不難發現,慶城縣蔡口集鄉現有養殖戶大多為40歲以上的中年人,受年齡、文化水平、個人精力限制,其學習能力有限,對動物防疫知識一知半解,也不會從網絡或者其他渠道獲取防疫知識,進而不能及時發現疫情,導致疫情擴大,給養殖戶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每到疫情高發季節,有關部門會要求各基層單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但由于經費短缺,無法對各基層防疫員開展系統的防疫知識培訓,也無法保障疫情防控所需的藥品和醫療器械供應,導致諸多工作無法更好地開展下去。因此,資金投入不足也是導致我國部分地區畜牧業發展小而分散的原因之一[2]。
保護畜禽養殖環境是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環境保護得好與否,事關畜產品的安全、質量和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養殖場的選擇要避開污染源,如周圍工廠排放的廢水、廢氣、廢渣,農業化肥、農藥,生活污水等。
對動物身體進行定期檢查,及時了解其身體健康狀況,不能圖省事讓防疫工作流于形式。調查發現,蔡口集鄉部分有防疫條件的養殖戶為了圖省事,只在上級檢查時注重防疫工作,其余時間防疫都是流于形式。因此,要制定適宜的動物防疫工作計劃,加強對動物疾病的預防。由于各地氣候、季節、養殖品種等不同,動物防疫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倘若初期出現疫情,一定要及時隔離防治,積極上報,將疫情控制在較小范圍內。
為了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應對基層動物防疫人員加強教育和培訓,如定期舉辦專業培訓班、聘請高校專業老師授課等,使其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及時發現疫情、阻斷疫情,為基層畜牧產業的又好又快發展夯實基礎。同時,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動物防疫人員的思想認識。在防疫工作穩步開展的過程中,提高村級防疫員的思想認識是極為重要的,他們是防疫體系中最基層、最能直接發現疫情的首要人員,因此提高其思想認識是防疫工作能否取得勝利的主要因素[2]。
首先,防疫工作人員利用多媒體進行宣傳。如拍攝抖音、快手短視頻等,宣傳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相關防疫知識。其次,利用微信群、村廣播、開村民大會、入戶等形式將相關防疫知識普及到戶、普及到人,也可以發放相關宣傳彩頁提高人們對防疫工作的重視,讓其在潛移默化中增強防疫知識,注重動物防疫。
資金短缺是基層防疫工作的難點之一,沒有充足的經費,很多防疫工作就只能被迫中止,因此上級部門應加強對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的經費支持。首先,解決基層動物防疫人員的工資待遇問題。只有提高防疫人員工資待遇,其才能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中。以蔡口集鄉各村防疫員為例,每年僅有微薄的工資還不能按時發放,讓他們對防疫工作失去了興趣,沒有了動力,不能及時發現疫情,造成疫情范圍擴大,給養殖戶帶來了經濟損失。其次,完善基層防疫點的基礎設施,購買相應的防疫物資、防疫藥品等,確保畜禽免疫工作有序開展。
畜牧業作為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是農村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肉蛋奶等畜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這就給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只有做好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提供人才支持、資金支持、技術支持等,才能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