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漁業技術推廣總站,甘肅 蘭州 730030)
南美白對蝦,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因其鹽度適應范圍廣,抗病力強,生長速度快,是一種優良的水產養殖品種。根據景泰縣在鹽堿地對南美白對蝦池塘生態養殖技術的推廣,筆者根據近年實地調研,將養殖過程中注意事項總結如下,供同行參考。
選擇蝦塘時,以遠離居民區、工業園區,周邊無生活、工業污染,且取水方便,水質無污染,達到養殖水質標準。南美白對蝦屬于底棲動物,晝伏夜出,平時棲息在水底,因此底質以泥質、泥砂質為好。蝦塘池深為2~2.5 m,養殖水位深1.5~2 m。
在放養蝦苗前,必須清除池塘淤泥,清淤后對池塘進行徹底消毒,消毒時間一般在蝦苗下塘前10 d左右進行,選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或帶水清塘。
生石灰干法消毒:將池塘水排放至10 cm左右,生石灰用75~100 kg/667 m2全池潑灑。
生石灰帶水清塘:將池塘水排放至20 cm左右,生石灰用150~200 kg/667 m2全池潑灑。
放養蝦苗前1周注水80 cm左右,進水要充分曝氣,加大增氧量,可以結合使用微生物制劑處理,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量。池塘遍灑EM菌擴培液(1 kg菌種,5 kg紅糖,加水100 L,pH值達到4以下后使用),EM菌是復合有益菌,具有穩定池水pH值,平衡池水藻相,抑制有害菌繁殖,提高蝦苗免疫力的作用。
苗種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產量高低,生產效益好壞,所以蝦苗的選擇是關鍵,因選擇無病毒一代南美白對蝦苗種,且活力強,無病無傷。肉眼觀測蝦苗大小整齊,體長0.8~1 cm,體色透明,身體不變紅,鰓部不發黑,附肢干凈,肢足完整,活潑健壯,無外部寄生物及附著污物。把蝦苗放在盛有水的盆內轉動水體,健康的蝦苗逆流游動,體質較差的蝦苗會沉積于盆底。
蝦苗先進行標粗,有助于判斷其適應性,可以提前1 h潑灑抗應激制劑。放養蝦苗池塘水深1 m以上,池塘水色應為黃綠色、黃褐色或綠色,且水質肥沃,池水透明度在30 cm以上,水溫在22℃以上,pH值在7.8~8.6之間即可放蝦苗。應盡量選擇在天晴或傍晚進行,蝦苗密度一般在5萬~7萬尾/667 m2。如果放養密度太大,水體空間有限,在夏季高溫時節,當水溫達到或超過33℃時,會導致南美白對蝦發病。
養殖南美白對蝦應挑選質量好的品牌飼料進行人工投喂,摒棄雜牌或自行生產的廉價餌料。放苗第二天便可以投喂,每5萬尾0.25 kg開口料;第5 d,每5萬尾0.375 kg開口料;第10 d,每5萬尾0.5 kg開口料;第15 d放料盤,池塘兩頭各1個,池塘中間1個,根據料盤吃料情況投喂,料盤放投放量的2%左右,每半小時查看1次,因南美白對蝦吃食無節制,投餌寧少勿多,以1.5 h吃完最好,50 d后控制1 h基本吃完為好。如在1.5 h后飼料盤上仍有剩餌,應減少投餌量或停投1頓。投餌時應關閉增氧機1~2 h,避免餌料被旋于池塘中央或池塘底泥中,不宜被攝食。投餌次數最好每日4次,在日出前、日落后對蝦攝食最為活躍,此時段投喂量可以多一些,約占日投喂量的60%~70%。做到在水溫高或低,水質、地質惡化,缺氧浮頭,生病時不投喂。中后期拌預防弧菌的藥和有利于增加食量的乳酸菌,每種拌料藥交互使用,一般以5 d為一個療程直到出蝦。
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水質受水源、氣溫、水中微生物、殘餌及排泄物等因素影響,加上夏季高溫天氣,南美白對蝦生長迅速,池塘養殖密度增大,極易造成水質惡化,池塘水質可以通過添換水、機械增氧、化學藥物、生物調控等方式調控。添換水改善水質,操作不當容易引起對蝦的應激反應,進而誘發蝦病。機械增氧主要使用增氧機增加水中溶氧,增強水體流動效果和水層交換的作用,還可以把對蝦的排泄物集中于排污口,排到池塘外。養殖中后期,要逐漸延長開啟增氧機的時間,午后應開機使用2~4 h,后半夜也應開機使用2~4 h,在夏季高溫季節,若遇雷雨悶熱天氣應全天開機增氧。化學藥物增氧用于水環境急劇惡化或斷電時的應急措施。生物調控主要是在池塘中使用微生態制劑,微生態制劑主要有光合細菌、芽孢桿菌、乳酸菌等,通常需要在池水中進行擴繁,所以需要提前施用才能發揮出最佳效果,達到快速降解、轉化有機物,減少養殖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因子濃度,穩定pH值,促進優良微藻的繁殖,抑制有害藻,保持穩定的良好水色,達到改善養殖水體環境的作用。另外,還要注意使用微生態制劑要避免與消毒類藥物同時施用。
養殖南美白對蝦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宗旨,貫徹“全面預防、積極治療”,做到“無病預防、有病早治”,因為蝦一旦染病,常常損失嚴重,但南美白對蝦發病都有預兆,這就要求在日常管理中仔細認真。養殖過程中,殘餌、糞便和動物尸體會在池底大量堆積,到養殖后期,如不處理,池底會積累大量的有害物質,所以病害防治主要從改善池水或池底環境入手,保持水環境穩定及優良的水色水質條件。預防或減少疾病發生,每5 d進行1次弧菌檢測,5 d撒1次噬菌蛭弧菌,以提高對蝦免疫力和增強抗病能力。
主要采取邊捕邊養的方式,起捕規格達到10~15 g或30~35尾/kg時就可以捕撈。在池塘內下地籠,捕大留下,未達到商品規格的可以繼續飼養,待達到上市規格后可以捕撈。在捕撈過程中由于對蝦受驚擾,池底有毒物質擴散,要及時潑灑水產專用維生素C和高錳酸鉀等抗應激物,減輕對蝦的應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