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守
2002年6月,中國工作犬管理協會成立并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在過去的時間里,在公安部黨委的領導下,在民政部的指導下,在公安部刑偵局的組織指揮下,協會以《章程》規定為指引,堅持“以民間為基礎、專業部門為導向、服務社會各領域” 的發展思路,不斷努力探索,團結了一批國內從事犬業和與犬業有關的單位及個人,聚集了包括警、軍、消防、檢疫等工作犬專業單位,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專業人員和技術資源;加強了與國際犬業組織的聯系,互派專家進行考察學習和訪問;創辦了《中國工作犬業》雜志,建立了協會網站和公眾號;組織專業培訓,舉辦犬展犬賽,開展學術活動;推出了具有國際水準的犬籍管理制度,為“民犬警用”、犬的個體管理、與犬有關的社會治理奠定了基礎,協會實現了“五個助力”,為我國工作犬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協會應有的貢獻。
犬,是工作犬管理協會有別于其他協會的特色工作。把犬源管理起來,是世界各國犬業協會的通行做法。為此,在協會建立之后,立即開始探討犬籍管理和犬源的開發利用。經過調研論證,明確提出了協會的犬籍管理應“為專業部門開發利用犬業資源服務、為職能部門有序管理犬業服務”,必須發揮“集合社會犬業資源,服務工作犬事業”的作用。
2004年10月,在起草制定一系列標準規范的基礎上,協會建立了犬籍管理制度,并開始啟動犬籍注冊登記,從此犬有了中國的“犬籍身份證”,填補了國內犬籍管理的空白,打破了國外犬籍證一統天下的局面。目前,協會已經注冊登記了12萬多頭民間犬,犬品種達到190個,建立了110個芯片植入點。在建立犬籍管理中,采用符合國際標準和國家標委認可的芯片作為犬的個體標識;采用互聯網信息數據庫管理,實現了注冊犬信息的全國聯網查詢、遠程錄入、證書打印和提醒功能;采用的信息標準相同,編碼標準統一,實現了犬信息的共享。由此,為專業部門開發利用民間犬資源奠定了基礎,使“民犬警用”成為可能,為城市的養犬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特別是芯片管理為民間犬的交易、比賽、繁育、疾病預防,以及被盜、丟失、交通事故的身份查詢、價值評估等提供了身份識別和跟蹤溯源的幫助。
2004年9月,協會在沈陽與第二屆全國警犬比賽同步,舉辦了第一次以民間犬業為主要對象的犬展犬賽,從此拉開了協會犬展犬賽的序幕。截至目前,協會共主辦、承辦或支持犬展犬賽90多場,有近120個犬種、1.8萬余頭犬參加了犬展犬賽。犬展犬賽是各國犬業組織重要的工作事項,以此為會員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平臺,是會員展示優質犬的舞臺,是引導犬業發展的手段和宣傳協會的窗口。協會的犬展犬賽,堅持了從國情出發吸收國外經驗的原則,堅持為專業部門挖掘利用民間犬資源服務的原則,堅持倡導文明養犬的原則,堅持賽事與培訓相結合的原則,有別于社會其他商業性的犬類選秀活動,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肯定。通過犬展犬賽,聚集了一批不同的犬種和個體,發現了犬源渠道,提高了犬的質量;推廣了科學養犬的方法和手段,引導了民間養犬業的發展方向,營造了文明養犬、科學養犬的社會氛圍;鍛煉提高了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為提升我國的訓養犬水平,為工作犬事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2016年12月,在犬籍管理和犬展犬賽的基礎上,協會經過調研論證,提出了“民犬警用”的建議,先后得到公安部刑偵局、公安部黨委的肯定。2018年11月,公安部黨委委員、副部長杜航偉在第五屆全國警犬技術比賽閉幕講話時強調,要積極借鑒國外警方成功經驗,將“民犬警用”作為新時期警犬技術改革創新的重要戰略,建設符合政府采購和審計要求的“民犬警用平臺”,切實做好從民間選購警犬工作,為公安機關警犬裝備提供足量的犬源支持。為落實部、局黨委的要求,協會開發了以供需信息對接為主要功能的“民犬警用供給平臺”,組織動員民間會員積極參與“民犬警用”,開展“民犬警用”榮譽通報,為“民犬警用”搭建了平臺和紐帶。“民犬警用”是警犬工作發展的重要補充力量,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戰略意義。一是動員民間犬源為專業部門所用,相當于在社會上不用投資建設了一個工作犬源的繁育基地。特別是新引入的警用犬種,如尋血獵犬、杰克羅素犬、波音達犬、比格犬等,都來自民間犬業。二是民間犬業所能提供的工作犬租賃服務和飼養訓練托管服務,形成了一支可供調用的社會技術力量。如海關檢疫犬的社會委托培訓和租用,70周年國慶5家保安犬公司參加北京安保,上海進博會使用民間保安犬保安,廣州白云機場和深圳光明、羅湖等公安分局等工作犬的托管服務,都有民間犬業的參與。三是“民犬警用”為社會大眾創業、穩定就業和脫貧致富提供了項目支撐,同時也提升了民間犬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地位,可實現國內犬業的經濟循環。四是“民犬警用”較好地解決了個別專業部門編制受限、專業人員不穩定、技術管理鏈條太長、形成戰斗力慢等方面的不利因素。
在這個過程當中,協會組織力量開發完成的“犬籍信息管理系統”和“民犬警用供給平臺”,解決了犬源犬籍登記的大數據聚集管理和犬的跟蹤溯源,解決了“哪里有賣、哪里要買”的信息公開對接,以信息化大數據聚集社會犬資源的形式,直接服務了警犬工作,于2019年取得了公安部頒發的科研成果登記證書,同時還獲得了國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講學培訓和學術交流是行業協會的常規業務,也是協會助力從業人員數量增長、素質提高的工作抓手。協會分層次分專題,選擇彌補空白、提高能力、促進融合三個方向開展培訓工作。
2002年12月,協會在昆明舉辦了首期國際工作犬訓練技術培訓班,邀請了來自英國、美國的3位專家前來講學。由此為開端,截至目前,協會開辦了32次外專講學培訓班,邀請了美、德、英、法、荷、日、韓等16個國家的76名外國專家,為4362人進行了業務培訓,內容涉及繁育技術、訓練技術、現場使用技術、犬病防治技術、反恐防爆技術等,提高了在職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針對業務空白和民間會員基礎知識普及的需要,邀請國內外專家進行業務基礎培訓和專業知識介紹,內容包括犬種及犬展犬賽,搜救犬、導盲犬、檢疫犬、搜尸犬、水上救援犬的訓練和犬病、芯片植入等方面的知識講座共42場,起到了彌補空白和宣傳普及作用。通過組織技術培訓,從多方面提高了工作犬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有力地配合了當時警犬工作及工作犬行業的專業重點,提升了民間養犬人士的業務水平,加速了我國工作犬技術與國外先進技術的接軌。
2007年11月,圍繞工作犬技術的融合交流發展,受公安部刑偵局委托,協會在江西首次召開了“全國工作犬技術研討會”,此后每五年舉辦一次,已連續舉辦了3次。從2007年7月起,協會與中華預防學會、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等單位合作,每年舉辦一次 “中國狂犬病防控年會”,已連續舉辦了10次。此外,2006年10月,在昆明召開了“昆明犬發展論壇”。 2006年9月,在甘肅召開了“中國藏獒現狀與保護高層論壇”。 “全國工作犬技術研討會”和“中國狂犬病防控年會” 兩項研討會,形成了協會研討活動的慣例。這些活動,聚集了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跨行業跨專業的技術人員,促進了工作犬行業學術氛圍的形成,推動了我國工作犬技術的進步,解決了一些犬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昆明犬和藏獒的學術研討會,有針對性地研討了我國本土犬種的繁育發展問題。工作犬技術理論研討會,著力研討了工作犬的技術發展,推動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新技術新方法的推廣。而狂犬病防治高層論壇,重點探討政府職能部門與行業組織在狂犬病防制、管理方面的合作機制,研究了中國狂犬病的防制策略,并向國務院有關部門提交了中國狂犬病防治策略方案,體現了工作犬行業的社會責任擔當。
提升行業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促進整個行業的宏觀拓展,是協會發揮作用的重要體現。為此,協會建立了由網站、雜志、公眾號組成的媒體矩陣,積極開展宣傳推廣,做好國內同行的聯絡溝通,促進會員間的合作,加強與國外同行的聯系,搭建了助力會員業務擴展和行業增速擴容的平臺。
2002年9月,協會網站順利開通;2018年1月網站進行了改版升級,分為9大版塊16個欄目,建立了會員信息庫、犬信息數據庫和會員服務中心,成為犬行業中影響最大的網站。2004年10月,經主管部門批準,協會與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共同主辦,編輯出版月刊《中國工作犬業》雜志。雜志已出版195期,內容涉及了工作犬業的方方面面,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技類期刊,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犬專業類期刊,在傳播犬業科技和行業資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雜志已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收錄,是國家“百種優秀期刊進連隊”入選期刊,“首批出版規范合格示范期刊”,江蘇省優秀特色期刊。2019年8月,“中國工作犬”公眾號開通,每月平均發文40多篇,發揮了公眾號傳播及時和輻射面廣的特點。
在辦好網站雜志的同時,協會還加強了與社會媒體的合作,大力宣傳工作犬事業,加大養犬知識的普及力度。如2006年與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中國工作犬大集合》,從多方面、多角度介紹了工作犬的作用,收到很好的社會效應。
協會成立至今,在堅持“自主辦會、廣交朋友;取長補短、互不干涉;積極主動、平等協商;推動發展、互惠互利”的原則上,加強了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先后5次接待境外犬業組織來訪,8次組織協會會員去歐洲、亞洲地區考察學習國外先進經驗。
在“目標一致、互為補充、規范協作、發揮作用”的前提下,協會與國內的有關組織和地方協會加強了合作,與中華預防醫學協會、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合作舉辦學術研討,與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中華志愿者協會合作,共同啟動導盲犬、義務搜救犬培育項目,與深圳市犬類管理協會、南京犬業協會等地方行業組織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協作關系。
特別是不少的協會會員主動作為,充分利用協會搭建的平臺,從相識到深交,從同行到朋友,有的強強聯手,有的優勢互補,共同協作,或開展科研課題,或挖掘新的工作犬犬源,或探討工作犬應用的新領域,共同促進了我國工作犬事業的新發展。目前,為響應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會正在開展“中國本土犬開發利用”項目;為響應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協會已經啟動了團體標準的制定。
2002年7月,協會辦事機構在南京開始組建。在公安部刑偵局的領導協調下,部屬南京、南昌、昆明、沈陽警犬基地、所、校先后抽調工作人員到協會工作,完成了協會常設機構的組建,特別是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給予了辦公場所、人力物力的無償支持,保障了協會日常工作的開展。同時,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黨委指導協會黨支部,開展黨建工作和政治學習教育,發揮了政治引領作用,確保了協會發展的政治方向。2006年12月,協會成立了沈陽、南京、南昌、昆明四個辦事處,分別由所在的部屬警犬基地、所、校管理,形成了協會總部和辦事處共同開展工作的體制。
在此期間,會員隊伍得到了穩步發展,堅持了高標準、由理事推薦入會的發展工作機制。會員由初始的153個團體,發展到目前有251個團體會員,1686個個人會員。會員覆蓋公安、軍隊、武警、海關、消防地震救援、動植物檢驗檢疫等專業工作犬部門,覆蓋了民間從事工作犬飼養訓練的團體和個人,覆蓋了教學科研單位和從事工作犬相關產業的企業。這些會員中,公安系統占64%,其他工作犬專業系統占36%,個人會員80%是民間犬業工作者,有包括2名院士在內的專家學者,也有普通的從業人員,以及關心熱愛工作犬事業的人士,他們共同組成了協會不斷續存發展的基石。
按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協會《章程》,公安部是協會的主管部門,公安部刑偵局具體聯系指導協會的工作,公安部政治部、辦公廳、人訓局、改革辦、機關黨委、裝財局、監察審計局等部門將協會納入了常規管理。協會先后召開了6次理事會議、8次常務理事會議,圍繞著協會的主要工作和重大事項進行了討論研究。協會辦事機關建立了包括學習、會議、請示報告、財務管理等內控制度,重大事項在履行協會程序后,報請公安部有關部門審批。在各項工作中,協會認真地執行了民政部和公安部有關社團管理的規定,在歷年的年度審核中,協會的工作得到了公安部和民政部的肯定,2018年被民政部評為3A級協會。
協會的財務管理,嚴格按照了國家規定的非營利社團財務管理辦法,設立了單獨的帳號,獨立核算,有專職的財務人員,有兼職的審計員,制定了協會《財務管理制度》,各項支出按國家行政事業單位的標準執行,在職在編人員沒有在協會取酬。協會主要的收入是會員費、培訓費、犬籍服務費、技術服務費等,這些收費項目都按要求進行了報批和公示。其中,會員費由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報民政部備案同意;培訓費、犬籍服務費項目等,按國家發改委的要求,在信用中國網站進行了公示,接受會員和社會的監督。每年協會年檢,由民政部指定的社會審計事務所對協會財務進行年度審計。在此期間,協會財務先后兩次接受了公安部審計組的審計,兩次接受了國家審計署的審計。歷次審計認為,協會的財務管理規范,收支符合有關規定,賬目清楚,嚴格地執行了國家的財務規定,發揮了非營利的公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