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
麻醉是用于緩解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疼痛的一類治療方式。但是麻醉是否真有那么神奇?作為普通大眾又該如何正確認識麻醉?
1麻醉技術是什么?
麻醉是指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如藥物等,使得某個人能夠在短時間內暫時失去肢體知覺的治療手段,從而為手術治療或者其他治療提供條件。因為大部分人在進行手術或者相關檢查的過程中,會感受到精神緊張和反射性不良反應,如做胃腸道手術就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現象,故幫助患者緩解痛苦是麻醉技術的最終目的。
2麻醉的原理是什么?
麻醉分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兩者的麻醉原理和所采用的麻醉藥物是有差別的。
2.1 局部麻醉
是指在患者神志清醒的狀態下,將局部麻醉藥應用到身體的局部,使得機體的某一部分感覺神經傳導功能能夠暫時被阻斷,運動神經傳導則能夠保持完好或同時有不同程度的被阻滯狀態,但是這種阻滯是完全可逆的,不會產生明顯的組織損害。局部麻醉的優點在于簡單易行、安全性較大、患者經麻醉之后意志依舊非常清醒,同時具有并發癥少和患者生理功能影響小、手術恢復快等優點。局部麻醉主要通過藥物麻醉的方式實現,也就是人們熟悉的局麻藥。局麻藥幾乎可以作用于神經系統的任何部位和各種神經纖維,使得支配區域的感覺和運動受到影響,但是不同類型的神經纖維對于局麻藥的敏感程度不同,如神經纖維末梢、神經節等突觸部位對局麻藥最為敏感,細神經纖維比粗神經纖維更容易被阻斷。局麻藥的最主要作用部位是神經細胞膜。
2.2 全身麻醉
指麻醉藥經人體呼吸道吸入或者靜脈、肌肉注射進入人體,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臨床表現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覺喪失、遺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麻醉藥對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的程度與血液內的藥物濃度有關,并且可以調控。這種抑制是完全可逆的,當藥物被代謝或從體內排出后,患者的神志感覺和各種反射逐漸恢復。為了確保患者的安全,全身麻醉時一般都要求建立人工氣道。全身麻醉不同于普通的睡眠,會對中樞神經系統、呼吸、循環系統以及對傷害性刺激的反應等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全身麻醉藥主要包括吸入麻醉藥、靜脈麻醉藥、肌肉松弛藥和麻醉性鎮痛藥。其中,吸入麻醉藥是指由呼吸道吸入人體內并能夠產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藥物,常見為氧化亞氮,屬于麻醉性能較弱的氣體麻醉藥,通常需要和其他全麻藥復合使用;靜脈麻醉藥是指需要經靜脈注射進入人體,并通過血液循環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藥物,具有誘導快速、對呼吸道無刺激和對環境無污染的優點,常見的藥物包括硫噴妥鈉、氯胺酮、依托咪酯等;肌肉松弛藥是一類能夠阻斷神經肌肉傳導功能,使得骨骼肌肉松弛的藥物,主要通過干擾神經肌肉的興奮傳遞作用起效,常見的藥物包括去琥珀膽堿、維庫溴銨等。
3麻醉后的感受是什么?
以全身麻醉為例展開介紹。全身麻醉主要包括麻醉誘導、麻醉維持和麻醉蘇醒三個階段。
麻醉誘導期,是指患者在接受全麻藥之后,由清醒狀態到神志消失,并進入全身麻醉狀態后進行氣管插管的階段。主要通過吸入誘導和靜脈誘導兩種途徑實現,但是目前主要實施的是聯合誘導,誘導前需要準備好麻醉機、氣管插管等用具。
麻醉維持期,是指患者意志消失后到手術基本結束的時期。該階段主要是為了維持適當的麻醉深度滿足手術的要求,還需要做好患者的管理和調控,保障循環呼吸和呼吸等生理功能的穩定。此外,患者即使進入了全麻狀態,還是可能會出現一些意外,如出現血壓異常升高、心臟驟停等情況。此時,作為麻醉師必須采取應對措施,如面對血壓升高現象,可以通過給予降壓藥物的方式進行治療等;如果是心律失常,則應及時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情況嚴重則應及時叫停手術,或采用電擊除顫、心臟按壓等措施。
麻醉蘇醒期,是指從停止使用麻醉藥到患者完全恢復意識的階段。這個階段最容易出現突發情況,故需要將患者送到麻醉恢復室進行嚴格觀察,等到其意識完全清醒和生命體征平穩后,再送回普通病房。此時患者的生命安全應該被置于首位。
4結語
麻醉作為目前人們比較熟悉的一類手術鎮痛途徑,在緩解手術疼痛方面功不可沒。本文從麻醉的原理、方式等方面進行科普,希望對廣大讀者有所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