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燕
摘要:目的:研究在角膜病治療中應用親水性軟角膜接觸鏡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淄博市淄川區醫院收治的60例角膜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療法治療,觀察組采用親水性軟角膜接觸鏡治療。比較兩組炎癥介質[白介素(IL)-13、IL-10、IL-4]水平、癥狀緩解情況、創面愈合情況及療效滿意情況。結果:治療后,觀察組IL-13、IL-10、IL-4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癥狀緩解率、創面愈合率、療效滿意率更高(P<0.05)。結論:在角膜病治療中應用親水性軟角膜接觸鏡的效果確切,可降低炎癥介質水平,有效緩解癥狀,促進角膜修復和愈合。
關鍵詞:角膜病;親水性軟角膜接觸鏡;炎癥介質
角膜病是臨床上常見、多發疾病,主要表現為畏光、流淚、疼痛等,以三叉神經感覺支受損為臨床特點[1]。有研究表明,房水以及角膜緣的血管網是角膜的營養來源,角膜本身無血管,一旦角膜受到熱燒傷、爆炸傷、化學傷等損害,會引起角膜潰瘍或上皮缺損,并延長創面愈合時間[2]。角膜上皮層感覺敏銳,存在豐富的神經末梢,一旦形成潰瘍或出現缺損,則會導致難以忍受的疼痛,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3~4]。目前,對角膜病的治療方法主要為修復上皮缺損和預防感染,但常規用藥難以達到理想療效,且病情恢復緩慢。本研究探討了親水性軟角膜接觸鏡治療角膜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淄博市淄川區醫院收治的60例角膜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18~71歲,平均(40.3±3.2)歲。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18~70歲,平均(40.5±3.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角膜病的診斷標準,并經影像學及臨床檢查確診;年齡≥18歲;單眼病變;入院前未接受任何治療;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4]:伴有精神疾病或溝通交流障礙;患有惡性腫瘤;伴有全身免疫系統疾病;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伴有重要臟器如心、肝、腎等病變;對本研究過敏;依從性差或中途脫落。本研究滿足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要求,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自愿參與。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泰利必妥滴眼液或妥布霉素滴眼液局部給藥,1~2滴/次,2次/d;每晚睡前采用適量迪可羅眼膏涂抹于患處,然后包扎眼部。觀察組采用親水性軟角膜接觸鏡治療,其基礎曲率半徑8.4 mm,直徑14 mm,厚度0.06 mm,含水量58%。充分清潔患者眼瞼,指導患者正確佩戴親水性軟角膜接觸鏡,注意不能用力按壓角膜接觸鏡。佩戴第1、3、5、7天時采用裂隙燈檢查角膜染色情況。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1周后炎癥介質指標[白介素(IL)-13、IL-10、IL-4]水平。治療1周后比較兩組癥狀緩解情況(完全緩解:患者流淚、畏光、疼痛等癥狀完全消失;部分緩解:上述癥狀基本消失,但存在異物感和刺激感;未緩解:上述癥狀加重或無變化[5])、創面愈合情況(完全愈合:缺損部位全部愈合,熒光染色呈陰性;部分愈合:缺損面積縮小,熒光染色減少;未愈合:缺損面積無變化甚至惡化[6])及療效滿意情況(采取自擬調查問卷評價,分為不滿意、尚可、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炎癥介質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IL-13、IL-10、IL-4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L-13、IL-10、IL-4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癥狀緩解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癥狀緩解率更高(P<0.05)。見表2。
2.3 兩組創面愈合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創面愈合率更高(P<0.05)。見表3。
2.4 兩組療效滿意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療效滿意率更高(P<0.05)。見表4。
3討論
近年來,角膜病在臨床上的發病率與日俱增,不僅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響,還對其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危害。角膜病涉及兩種病變類型,一是大泡性角膜病變,這是一種晚期表現,主要因角膜內皮細胞失代償造成,此時角膜發生大泡破裂現象,可造成視力降低和劇烈疼痛;二是絲狀角膜病變,主要特征為復發性,屬于角膜上皮病變,患者主要癥狀表現為流淚和異物感,若治療不及時或處理不恰當,極易導致角膜瘢痕化以及血管化的嚴重后果[7]。
作為合成IgE的關鍵調節因子,IL-4可促進B、T等細胞分化和增生,促進T細胞分化后加速分泌和合成IL-13、IL-10等因子,然后參與免疫反應和炎癥反應。在T、B細胞發育中,IL-13有重要參與,而作為Th2細胞因子,IL-10在免疫反應中有重要參與[8]。在角膜病變發生后,上述指標均存在高表達現象。既往臨床常用泰利必妥滴眼液或妥布霉素滴眼液、迪可羅眼膏等治療角膜病,但難以達到理想療效。而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手段,親水性軟角膜接觸鏡在近幾年應用廣泛,通過在患者眼球表面正確放置親水性軟角膜接觸鏡,可發揮屏障作用,有效保護角膜上皮受損的創面以及正在愈合的部分,有利于促進上皮細胞移動,并顯著緩解患者疼痛癥狀,從而加速創面愈合,提升整體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IL-13、IL-10、IL-4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癥狀緩解率、創面愈合率、療效滿意率更高(P<0.05)。綜上所述,在角膜病治療中應用親水性軟角膜接觸鏡的效果確切,可降低炎癥介質水平,有效緩解癥狀,促進角膜修復和愈合,患者普遍較為滿意,可進一步借鑒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大偉.親水性軟性角膜接觸鏡在眼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體會[J].健康大視野,2021,7(6):228.
[2]梁宇.親水性軟性角膜接觸鏡治療角膜病的療效分析[J].醫學美學美容,2020,29(11):61.
[3]唐涵鋒,陳艷榕.抗生素眼藥水聯合親水性軟性角膜接觸鏡治療角膜病及對患者白細胞介素水平的影響[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9,33(6):360-362.
[4]彭家民.親水性軟性角膜接觸鏡治療角膜病的可行性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29):3972-3973.
[5]金靖.親水性軟性角膜接觸鏡治療角膜病的可行性研究[J].臨床研究,2019,27(7):45-47.
[6]趙潔,張麗紅,張春艷.親水性軟性角膜接觸鏡治療角膜病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4):116-117.
[7]張永平.角膜病應用親水性軟性角膜接觸鏡的臨床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6,29(2):51.
[8]陳燕.內眼手術后持續性角膜上皮病變行親水性軟性角膜接觸鏡輔助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J].中國農村衛生,2016,5(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