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摘要:目的:探討醒腦開竅針結合自擬化痰祛瘀湯在腦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息縣中醫院收治的80例腦梗死急性期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對照組采取自擬化痰祛瘀湯治療,實驗組采取醒腦開竅針結合自擬化痰祛瘀湯治療。比較兩組腦卒中影響量表(SIS)評分、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MA)評分、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實驗組SIS評分、FM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腦梗死急性期患者應用醒腦開竅針結合自擬化痰祛瘀湯治療,效果顯著,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運動功能。
關鍵詞:腦梗死急性期;醒腦開竅針;自擬化痰祛瘀湯
腦梗死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神經系統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致死率[1~2]。常規腦梗死治療方法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抗凝等,雖然能夠獲得一定的效果,但患者治療后仍然面臨一定的后遺癥風險,需要積極探索出一種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相關醫學研究結果證實,急性腦梗死患者接受中醫方案治療,能夠獲得較好的效果[3~4]。而針灸作為一種重要的中醫治療手段,能夠起到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調和血氣的作用,用于急性腦梗死的治療效果較好,有利于患者神經功能的改善。本研究探討醒腦開竅針結合自擬化痰祛瘀湯在腦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息縣中醫院收治的80例腦梗死急性期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8~78歲,平均(62.42±14.52)歲;高血壓病22例,糖尿病18例。實驗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9~76歲,平均(62.15±14.33)歲;高血壓病24例,糖尿病16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目的知情同意;(2)首次發病;(3)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腦梗死急性期;(4)發病時間在72 h以內;(5)存在神經功能缺損或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表現。排除標準:(1)對本研究相關藥物存在禁忌證者;(2)入院前1個月內有外科手術史者;(3)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疾病者;(4)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5)影像學檢查證實蛛網膜下腔出血者;(6)入院前3個月內患急性心腦血管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實施降壓、調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礎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自擬化痰祛瘀湯治療。藥方組成:水蛭3 g、人參5 g,全蝎3 g、川芎6 g、紅花5 g、天麻10 g、麥冬10 g、桃仁10 g、丹參10 g、地龍10 g、當歸10 g、石菖蒲12 g、赤芍10 g、黃芪60 g、雞血藤15 g。水煎成湯劑,l劑/d。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醒腦開竅針治療,選擇雙側內關、人中、患側三陰交為主穴,副穴選擇委中、尺澤、極泉等。對于合并吞咽障礙者,加刺完骨、翳風、雙側風池等穴位;合并手握固者,加刺合谷穴;合并眩暈者,加刺雙側天柱穴。患者保持仰臥位,使用一次性無菌針,結合單手快速進針法進針,先刺雙側內關穴,進針0.5~1.0寸,通過捻轉提插+瀉法,留針1 min后刺人中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剌0.3~0.5寸,通過雀啄法進針到流淚或眼球濕潤,隨后針刺患側三陰交穴,針尖沿脛骨內側緣與皮膚成45°角進針l.0~1.5寸,通過提插補法改善患側下肢抽動狀態,3次為度。針體與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生產的SDZII型電子針療儀相連接,通過2/100 Hz頻率的直流電和疏密波,根據患者耐受度通電20 min,隨后以輕而緩的手法退針,每日2次,每周治療5 d,治療周期為4周。
1.3 觀察指標
(1)采用腦卒中影響量表(SIS)對兩組參與度、思維、記憶、情緒、交流、移動能力、日常活動、手功能和力氣等維度進行評分,合計59個項目,賦值1~5分,評分越高,則患者生活質量越好。(2)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MA)評估兩組運動功能改善情況,共50個項目,賦值0~2分,評分越高,則患者運動功能越好。(3)依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下降評分評定兩組治療效果,顯效為患者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4分以上,有效為患者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2~4分,無效為患者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不足2分。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I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SI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SI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MA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F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FM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醒腦開竅針刺法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學敏教授提出的一種針刺治療方法。石學敏認為腦梗死的主要病理機制是竅閉神匿,神不導氣,致神無所依,肢無所用,而醒腦開竅針刺法能夠起到滋補肝腎、疏通經絡、醒腦開竅的作用[5]。
醒腦開竅針法選擇患側三陰交、雙側內關、人中為主穴,極泉、尺澤、委中等副穴,其中人中是手足陽明經與督脈的交會穴[6],能夠醒腦開竅、通陽泄熱、振奮陽氣、醒腦開竅,同時有利于改善腦梗死患者氣滯血瘀癥狀;委中是足太陽膀胱經,具有舒經活絡的作用;尺澤屬于手太陰肺經的合穴,可以起到活血行氣的作用;極泉是少陰心經,能夠發揮寬胸理氣、通經活絡的效果。化痰祛瘀湯中的石菖蒲和天麻能夠醒神益智;人參、丹參、當歸、地龍能夠起到固本培元、活血行氣的作用;黃芪和雞血藤能夠升陽氣、補益肝腎。全方聯合醒腦開竅針用于腦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治療,能夠促進氣血經絡順暢、開竅醒神。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實驗組SIS評分、FM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腦梗死急性期患者應用醒腦開竅針結合自擬化痰祛瘀湯治療,效果顯著,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和運動功能,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劉萍.急性期腦梗死患者血清UCH-L1和GFAP水平及其與病情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9,16(2):173-176.
[2]劉新寧.腦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let-7f表達與病情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當代醫學,2021,27(8):52-54.
[3]陳好春,黃家林,林志斌.血栓通注射液治療腦梗死急性期的臨床效果[J].黑龍江醫藥,2021,34(2):313-314.
[4]陳超.天丹通絡膠囊治療腦梗死急性期的隨機、雙盲、單模擬、多中心、陽性藥平行對照臨床試驗[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0(29):3275-3276.
[5]孫甜.腦梗死急性期后半身不遂的中醫護理方案臨床實施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 [J].健康之友,2021,1(5):206-207.
[6]邱曉靜.化痰通絡湯聯合醒腦開竅針刺法對風痰瘀阻證腦梗死急性期患者NIHSS評分及生活質量影響[J].亞太傳統醫藥,2021,17(1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