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秀萍 馬妍艷
摘要:目的:對比地屈孕酮和黃體酮注射液治療先兆流產的效果。方法:選擇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石嘴山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先兆流產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黃體酮注射液治療,觀察組給予地屈孕酮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孕酮水平,不良反應發生率及療效。結果:治療后觀察組血清HCG、雌二醇、孕酮水平水平均優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與黃體酮相比較,地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的效果更為顯著,不良反應更少。
關鍵詞:先兆流產;黃體酮注射液;地屈孕酮;不良反應
先兆流產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發生率為10%~15%。先兆流產的發生主要與孕婦黃體功能不全有關[1]。黃體功能不全是指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黃體內分泌功能不足,以致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宮內膜分泌轉化不足,可導致習慣性流產。目前臨床治療先兆流產的藥物較多,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十分關鍵。黃體酮和孕酮作用較相似,可抑制子宮興奮性,促使子宮收縮減少[2]。本研究主要對比地屈孕酮和黃體酮注射液治療先兆流產的效果?,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石嘴山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先兆流產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年齡21~32歲,平均(25.46±4.22)歲;孕周30~80 d,平均孕周(43.26±3.72) d;自然流產:1次22例,2次16例,3次7例。觀察組年齡22~35歲,平均(25.69±4.24)歲;孕周32~82 d,平均孕齡(43.46±3.70) d;自然流產:1次24例,2次15例,3次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先兆流產診斷標準;(2)存在早孕、停經現象;(3)輕度腹痛;(4)無習慣性流產史;(5)未使用其他激素藥物治療;(6)自愿參與;(7)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子宮患有先天性疾病或發育異常;(2)對本研究藥物過敏;(3)認知、語言、精神障礙;(4)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疾病;(5)合并肝腎功能障礙;(7)中途退出研究。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黃體酮注射液(國藥準字H44020230)20 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觀察組給予地屈孕酮片口服,首次服用劑量為40 mg,治療每8小時口服10 mg。兩組均連續治療30 d。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孕酮水平。(2)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3)比較兩組療效[3]。顯效:癥狀消失,血清HCG、雌二醇、孕酮水平恢復正常,無不良反應;有效:癥狀有所緩解,血清HCG、雌二醇、孕酮水平有所改善,不良反應少;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血清HCG、雌二醇、孕酮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HCG、雌二醇、孕酮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HCG、雌二醇、孕酮水平水平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隨著社會發展,二孩政策已全面開放,孕產婦數量明顯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先兆流產的發生率[4]。先兆流產是指孕婦在妊娠28周前,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下腹部疼痛或腰痛,無妊娠物排出,子宮大小與孕周相符。導致先兆流產的因素包括代謝性疾病、甲狀腺功能下降、黃體不足等,以及母體、染色體異常等。其中母體因素影響較多,如孕婦酗酒吸煙、感染弓形蟲、吸食毒品等不良現象,或者長期暴露在有害化學物質中、子宮缺陷、情緒波動大、患有嚴重高血壓、貧血等情況,都會引起先兆流產。
孕激素以孕酮為主,生理功能是抑制排卵,降低子宮肌肉興奮,促進子宮內膜分泌,促進乳腺腺泡的發育,為泌乳準備條件;主要作用是促使宮頸黏液變濃稠,讓精子不易通過,抑制母體免疫反應,預防流產。同時孕激素還可抑制輸卵管蠕動,促進水鈉排泄,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當孕激素水平降低,極易引發先兆流產。孕酮是從黃體分泌,若黃體功能不全,就會造成孕酮水平異常,從而導致流產。部分研究表明,高濃度孕酮可促使子宮肌蛋白的合成,可使胎兒不受母體排斥,因此臨床一般采取黃體酮注射液治療先兆流產[5]。黃體酮又被稱為黃體激素、孕酮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孕激素。黃體酮可保護子宮內膜,在妊娠期間,孕酮激素可為胎兒早期生長發育提供保障。雌激素主要作用是促使女性第二性征發育,孕酮激素是在雌激素基礎上協同促進第二性征發育。
黃體酮注射液主要用于黃體功能不足、子宮出血、先兆流產等治療中,屬于油劑,需要肌肉注射給藥,患者注射部位容易出現蜂窩組織炎、紅腫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用藥不良反應較多。針對存在早期流產癥狀患者,用藥前需全面評估身體情況,確定黃體功能不全后再用藥,以防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危及生命安全。地屈孕酮為口服孕激素,可促使子宮內膜進入分泌期,防止子宮內膜增生或癌變,還可用于內源性孕激素不足的疾病中。地屈孕酮無雌激素、雄激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對脂代謝無影響。地屈孕酮接近天然孕酮,具有較好的口服活性和代謝穩定性,對孕酮受體選擇性高,雖然具有孕激素活性,但不會出現相關不良現象,也不會影響雌激素對靶器官作用以及生殖能力。地屈孕酮還可調節免疫力,改善子宮內膜,減少子宮痙攣情況,維持妊娠。與黃體酮不同之處在于,地屈孕酮為口服用藥,使用比較方便,生物利用率較高,不會出現紅腫、硬結等現象,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血清HCG、雌二醇、孕酮水平均優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與黃體酮相比較,地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的效果更為顯著,還可改善患者孕激素、雌二醇等水平,減少不良反應,提高治療效果,用藥安全性更高。黃海燕[6]學者研究表明,對于黃體功能不全先兆流產患者給予口服地屈孕酮片和黃體酮肌注療法均可提高血清孕酮水平,改善臨床癥狀,但口服地屈孕酮片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對患者影響小,與本研究結果一致。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因選取樣本量較小,無法獲取全面結論,并且不能明確觀察組用藥方案對患者遠期復發是否造成影響,后期可擴大納入范圍,延長隨訪時間,證實地屈孕酮用藥方案的效果。
綜上所述,地屈孕酮在先兆流產中的應用效果更加顯著,且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馬莉.地屈孕酮與黃體酮治療先兆流產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9):3.
[2]梁景梅,張冬桃.地屈孕酮與黃體酮注射液在先兆流產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19):3.
[3]周滿娥.地屈孕酮與黃體酮在先兆流產治療中的效果對比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4):148.
[4]徐青.地屈孕酮與黃體酮治療黃體功能不全型先兆流產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3):1.
[5]王央央.地屈孕酮與黃體酮單藥或聯用治療黃體功能不全型先兆流產的效果[J].北方藥學,2019,16(2):2.
[6]黃海燕.口服地屈孕酮片與肌注黃體酮治療黃體功能不全先兆流產患者對其血清孕酮界限值的影響[J].中外醫療,2020,3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