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興
摘要:目的:分析風險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行手術治療的158例患者,按照抽簽法分為甲組和乙組,各79例。甲組給予常規護理,乙組給予風險護理,比較兩種護理效果。結果:乙組服務意識、專業知識、安全管理、護理記錄、物品管理評分均明顯高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乙組護理滿意度為93.67%,高于甲組的83.5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乙組護理風險事件總發生率為3.80%,低于甲組的12.6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室采取風險護理,可以獲得良好的風險控制,提高護理滿意度,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風險護理;護理質量;護理風險事件
隨著醫學技術不斷發展,手術形式逐漸增多,如修補術、移植術、引流術、吻合術、切開術等,可很好地改善患者病情。但手術風險較大,責任較重,手術室突發狀況多,也存在較大的風險性,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手術室管理至關重要[1]。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繁重且工作時間長,為了避免風險,應采取積極預防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影響,促進手術順利進行[2]。本研究以手術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風險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我院行手術治療的15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抽簽法分為甲組和乙組,各79例。甲組男43例,女36例;年齡18~79歲,平均(48.52±3.14)歲。乙組男40例,女39例;年齡20~80歲,平均(49.88±3.2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知曉本研究,自愿參加,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甲組采取常規護理,協助患者開展各項檢查,明確手術所需藥品(急救+麻醉)以及醫療器械,進入手術室后核對患者身份信息,配合麻醉師、主治醫師開展手術,術后交接患者基本信息。
乙組實施風險護理,具體包括:(1)組建風險護理小組:由護士長和臨床經驗豐富護理人員共同組成,在護士長引領下對手術室護理存在的風險進行調查總結,開展討論會,鼓勵組員積極表達觀點,制定風險問題解決對策,并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對小組成員進行定期培訓,提高護理人員對手術室風險問題的重視程度,細致了解《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明確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方法,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技能。由護士長抽查風險護理實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促進護理質量提高。(2)完善手術室護理管理制度:制定清晰的風險護理執行流程,明確手術室護理人員注意事項,要求護理人員嚴格遵守制度開展工作,劃分個人崗位職責,強化組員責任感和主動性,設置獎懲制度,促進護理人員提升自我,避免不良事件發生。護士長應依據工作內容、強度設置工作時間表,依據護理人員具體情況進行排班,每天工作時長控制在8 h,有特殊情況提前報告,以對排班進行調整。(3)強化每個護理細節:術前手術室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訪視,了解患者個人信息,對患者身心狀態予以評估,通過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安撫患者緊張情緒,減輕患者對手術的排斥,提高患者遵醫行為,并對相關護理信息進行詳細記錄,清晰展示整個護理工作;術中對患者信息反復核實,落實手術室環境管理工作,醫護人員之間形成密切的工作配合,并注意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做好保溫措施,提高手術安全性;術后應注意清點手術所用藥品和器械,確保無遺落現象發生。
1.3 觀察指標
1.3.1 護理質量評分
采用護理質量調查表,包括服務意識、專業知識、安全管理、護理記錄、物品管理,每項100分,分值同護理質量呈正相關。
1.3.2 護理滿意度
對兩組患者、家屬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80分為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
1.3.3 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
比較兩組手術期間是否出現基礎生命體征監測不合格、藥品/器械準備不足、消毒隔離不到位等問題,計算總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乙組護理質量評分(服務意識、專業知識、安全管理、護理記錄、物品管理)均明顯高于甲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乙組護理滿意度為93.67%,高于甲組的83.5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
乙組護理風險事件總發生率為3.80%,明顯低于甲組的12.6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手術是臨床一種常用治療手段,可消除病灶、修復受損組織、恢復機體正常功能;護理是手術過程中必不可缺的一個部分,手術室護理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手術質量以及治療效果。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常規護理無法滿足人們對護理的需求,需要更為高效的護理方案[3~4]。相關研究表明,在手術室開展風險護理管理,可以不斷完善手術期間各個護理細節,提升護理人員工作質量,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問題,并予以預防和處理,保障手術順利開展,提高患者治療體驗[5]。手術室風險管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在護理風險發生前采取干預措施可消除潛在護理風險、提高手術安全性,相較于常規護理措施更具有針對性,可以有效避免護理風險事件發生,降低護患矛盾,提高護理滿意度[6~7]。本研究結果顯示,乙組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高于甲組,,風險事件總發生率低于甲組(P<0.05)。究其原因為在手術室開展風險護理管理可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以及專業能力,能夠妥善處理工作出現的問題,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且可調動護理人員主觀能動性,讓其可以不斷規范自身行為,為患者帶來更為全面的護理服務,讓患者在每個環節中都可以享受到優質、科學的護理服務,增強護患互動性,提升護理工作效率。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中開展風險護理,可以提高護理工作質量,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宋述云.風險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系統醫學,2021,6(14):139-141,149.
[2]馬姣姣.手術室舒適護理聯合風險護理用于婦產科手術室護理中的價值[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5):228-229.
[3]俞惠.智能型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2):2094-2096.
[4]蔣春英.手術室風險護理對俯臥位脊柱手術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90):271,273.
[5]蘇秋,楊秋香,黃榮華.風險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6):224-225.
[6]鄭國媛.風險護理意識對手術室護理安全及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9,24(1):90-91,98.
[7]陳靜.風險管理在門診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7):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