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擁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介入護理對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的護理效果及并發癥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行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患者92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和研討組,各46例。參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研討組運用全程介入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研討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0.87%,低于參照組的30.43%;研討組護理滿意度為86.96%,高于參照組的63.04%(P<0.05)。結論:全程介入護理對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護理效果較好,可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全程介入護理;并發癥
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冠心病介入治療也有長足進展,冠心病患者通常采用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治療。介入治療可促進患者閉塞動脈短時間內通暢,對心肌再灌注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挽救瀕死心肌,有效減少、控制梗死范圍,對患者心臟起到保護作用[1]。在治療期間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促進患者恢復,提高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2]。本研究分析全程介入護理對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的護理效果及并發癥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行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患者92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和研討組,各46例。研討組年齡41~76歲,平均(53.43±8.18)歲;男27例,女19例;疾病分型:心絞痛32例、急性心梗死14例;病程7~21年,平均(13.29±4.51)年;根據冠狀動脈狹窄發生部位:前降支15例、左主干病變20例、前降支聯合后降支11例。參照組年齡40~77歲,平均(53.24±8.46)歲;男28例,女18例;疾病分型:心絞痛33例、急性心梗死13例;病程6~20年,平均(13.76±4.38)年;根據冠狀動脈狹窄發生部位:前降支16例、左主干病變21例、前降支聯合后降支9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冠狀動脈狹窄部位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明確需接受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治療;患者及其家屬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精神類疾病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本研究已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批準文號:20200823)。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治療。參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主要為術前檢查指導、疾病監測以及健康教育。研討組接受全程介入護理干預。(1)術前指導患者進行血常規、凝血功能、腎功能、心電圖等相關檢查,并積極進行各項準備,如介質材料、急救物資、設備儀器的檢查等,對患者各項情況予以全面了解,預防心律失常、出血以及造影劑腎病等一系列不良癥狀,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藥物,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2)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血流動力學及心電圖變化。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患者因前壁心肌梗死,極易在支架植入時發生室性心律失常,加強心電圖觀察可及時發現異常并采取相應急救措施。監測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一旦發生異常情況即可進行有效處理。(3)術后將患者送往病房后,對患者各項指標變化仔細觀察并形成記錄,特別注意患者術后是否存在房室傳導阻滯,并對其穿刺部位肢體溫度、色澤、血腫等情況加以關注,可根據情況為患者實施持續吸氧。指導患者術后飲食應當以易消化食物為主,如有必要可實施靜態補液,可為患者適當進行肢體按摩,有利于其血液循環。(4)并發癥的防控,針對患者治療期間極易發生穿刺部位出血、惡性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護理人員著重對其股動脈穿刺點的動脈搏動、滲血、血腫等情況加以關注,并執行24 h惡性心律失常監護工作。(5)關注患者心理狀態。冠心病患者多起病急驟,且病情發展快,多數患者在發病期間伴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在進行健康宣教時需充滿愛心、耐心,避免訓斥、語氣過于強硬,對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醫護人員應當給予及時講解與回復,防止患者不良情緒進一步加劇。醫護人員應調整與改善患者情緒,一旦患者情緒出現較大波動時,應及時進行干預。
1.3 觀察指標
(1)兩組并發癥(包括局部血腫、拔管綜合征、血栓形成等)發生情況比較。(2)兩組滿意度比較,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價,包括護理人員工作態度、關愛、操作技巧等,滿分100分,非常滿意(85分以上)、比較滿意(60~85分)、不滿意(60分以下)。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討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0.87%,低于參照組的30.43%(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討組護理滿意度為86.96%,高于參照組的63.04%(P<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冠心病患者發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對患者健康生活造成較大影響[3]。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在治療冠心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在較短時間內進行閉塞動脈的再通,促進心肌再灌注,對于瀕死心肌予以挽救,從而保護患者心臟功能[4]。但手術實施難度較高,患者在術后多伴有多種并發癥,而合理、高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促進患者恢復、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5]。全程介入護理從術前、術中、術后3個階段全面觀察患者各項體征與臨床表現,掌握病情發展進程的同時,與施術者良好配合,在并發癥防控方面加強管理,明顯提升患者療效[6]。臨床研究資料顯示,術前與術中的護理措施對于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而言是提升手術成功率的關鍵所在,在手術完成后給予患者監測生命體征、觀察臨床癥狀,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的發展變化,同時給予針對性處理,對并發癥的預防與控制具有明顯效果[7]。全程介入護理可保障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患者整個護理過程的連貫性,讓患者得到連續性、無差錯照顧,為手術成功的關鍵環節。全程護理在術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術中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密切觀察,有效配合手術醫生順利完成手術,術后加強觀察,盡可能避免、降低并發癥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研討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0.87%,低于參照組的30.43%,研討組護理滿意度為86.96%,高于參照組的63.04%(P<0.05)。
綜上所述,全程介入護理對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護理效果較好,可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陸遙.全程介入護理對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7):154-155.
[2]禚波.介入專科護理在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4):3.
[3]王秀平.急性心肌梗死急診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的護理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91):106-107.
[4]雷愛菊,趙志榮.優質護理對冠狀動脈心內支架植入患者術后康復的效果[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0,31(5):607-608.
[5]代朋朋.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中介入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20,12(16):6.
[6]周偉金.冠狀動脈造影及冠脈內支架植入術后并發癥護理措施研究[J].智慧健康,2020,6(21):60-61.
[7]張芳.介入護理在急性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20):3796-3797.3373C1AC-A393-4A1D-BB6B-FF12EF441C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