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琴 符靜慧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護理方法在骨科負壓封閉引流術(VSD)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治療的60例骨科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VSD通道護理),各30例。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感染復發、創面愈合、更換引流管次數等手術相關指標以及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等住院指標。結果:觀察組創面愈合率(100.00%)高于對照組(80.00%),護理滿意度(96.67%)高于對照組(73.33%),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感染復發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更換引流管次數、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骨科進行VSD治療的患者采用VSD通道護理能夠有效促進創面愈合,提升護理滿意度,降低治療費用,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關鍵詞:負壓封閉引流術;骨科;通道護理;常規護理
創傷性骨科疾病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主要發病原因與交通事故、高空墜落、工傷事故和重物砸傷等因素有關。負壓封閉引流術(VSD)能夠對壞死組織和創面分泌物進行充分引流,是臨床處理復雜創面的新型方法,能夠有效改善創面血運,幫助組織修復[1],該方法當前在臨床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但VSD治療在骨科的應用具有較大難度,需與臨床護理工作配合才能保證有效的治療。本研究對骨科收入進行VSD治療的患者采用通道護理和常規護理進行比較探究,取得較滿意結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進行VSD治療的60例骨科患者進行分析,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42.2±4.3)歲。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43.5±5.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比較。納入標準:(1)患者存在較大創面,需要采用負壓封閉引流術;(2)患者精神正常,能夠配合醫護人員各項救治措施;(3)患者肝、心、腎等臟器功能正常;(4)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相關協議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入院后接受VSD治療,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密切觀察引流情況,觀察敷料是否膨起、創面潮濕度、有無液體蓄積、引流管通暢狀況,防止引流管脫落、彎曲、壓折、漏液等不良現象,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換。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采用VSD通道護理。(1)采用VSD-B材料,將輸液器與沖洗接口相連,在VSD術后48 h采用生理鹽水間斷沖洗創面,滴速為60滴/min,可根據患者情況適當調整滴速,每天沖洗2~3次。(2)高濃度給氧,吸氧管與沖洗接口相連,氧流量設定為4~6 L/min,以防止敷料迅速膨脹,供氧時間在15~30 min,2次/d,供氧時注意調整負壓壓力,避免壓力過高或過低。(3)引流護理,引流液體不超過引流瓶一半,及時觀察并每日更換引流瓶、負壓吸引瓶,更換時夾閉引流管,操作時嚴格無菌操作,以防感染。搬運患者或外出檢查時,需夾閉引流管,用無菌紗布包繞后妥善固定檢查。
1.3 觀察指標
統計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感染復發、創面愈合、更換引流管次數)和住院指標(包括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統計,共20個問題,分別從患者對醫生治療、護理態度、護理操作3個方面進行評定,總分值為100分,分值在70分及以上評定為滿意[2]。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分析數據,以(±s)和%分別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行t檢驗、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全部創面愈合良好,對照組24例患者創面愈合良好,觀察組創面愈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未出現感染復發,對照組2例患者出現感染復發,兩組患者感染復發率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更換引流管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住院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轉變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重,臨床骨科疾病發病率逐漸升高,給社會帶來較大的壓力。骨科疾病患者往往伴有較大面積的創面損傷,若創面處理不當會增加患者的創面感染概率和并發癥發生率[3]。此時,臨床需要為患者做好引流工作,及時將創傷部位的分泌物、膿液、壞死組織排出。常規引流主要是采用引流管或者引流條進行,引流速度較慢,甚至還會出現引流不徹底導致管道出現阻塞,對患者創面恢復產生負面影響。VSD方法相對于傳統的創面清除方式不需要頻繁更換敷料,能夠保證引流過程通暢,避免毒素被機體內重吸收,改善局部循環并且縮短創面愈合時間[4]。
VSD治療過程中應用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法能有效縮短負壓吸引時間,為植皮創建條件,縮短住院時間,間接減少住院費用。劉思婷等[5]采用負壓封閉引流術修復創傷性骨折合并軟組織損傷創面時應用流程化護理措施,結果顯示,流程化護理有效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避免了頻繁進行敷料更換次數,降低了植皮所用時間,并提高了治療效率。林倫芳等[6]分析了四肢開放性骨折并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治療過程中采用負壓封閉引流術方法的效果,結果顯示,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疼痛程度得到明顯改善,住院時間顯著縮短,患者滿意度也明顯提高,皮膚愈合速度也更快,具有傳統方式不可比擬的優越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具有更優創面愈合效果和住院指標(P<0.05)。本研究結果與劉思婷、林倫芳等研究結果相互印證,進一步說明了通道護理在負壓封閉引流術創面處理中的有效性以及價值性。這主要是因為VSD通道護理能夠促使VSD治療的規范化進行,嚴格無菌操作,通過有效護理和沖洗清潔創面、高流量給氧、保持適宜的負壓吸引、嚴密監測負壓吸引情況、及時更換設備、嚴格無菌操作等護理措施進一步提升護理質量,為VSD治療創造良好條件,提升治療價值,促進創面盡快愈合,減輕醫療負擔。
綜上所述,在骨科臨床中應用VSD治療中采用通道護理能夠有效促進創面愈合,縮短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富微.不同護理模式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治療骨科創傷及感染創面中的輔助效果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21,29(2):91-92.
[2]李明雪.骨科創傷及感染創面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的綜合護理[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9,25(6):168-169.
[3]楊麗,王帥黎.不同護理模式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治療骨科創傷及感染創面中的輔助效果[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4):117.
[4]陳婉瓊,江輝耀,李玲,等.護理干預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骨科創傷及感染創面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8):147-149.
[5]劉思婷,張志忠,陳瓊.流程化護理措施對VSD修復創傷性骨折合并軟組織損傷的創面恢復及預后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9,30(13):1763-1766.
[6]林倫芳,龐娟,王國梅.VSD負壓封閉引流術的引流護理在四肢開放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吉林醫學,2020,41(4):976-977.C628EB65-528A-4E9A-8360-ED0CD88CE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