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
摘要:目的:觀察在腦出血患者靜脈留置針護理中應用綜合護理的效果。方法:選擇2020年1~12月吉林省集安市醫院使用靜脈留置針的67例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33例和觀察組34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綜合護理。統計兩組患者穿刺成功率、靜脈炎發生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患者負面情緒,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74)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靜脈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腦出血患者留置靜脈針時采取綜合護理,更容易穿刺成功,預防靜脈炎,減輕負面情緒,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腦出血;靜脈留置針;綜合護理
目前,靜脈留置針已在臨床廣泛應用,不僅操作方便且能夠減少靜脈穿刺次數,備受護患青睞[1]。靜脈留置針能夠代替頭皮針,減少血管穿刺次數,降低血管受到的刺激,維持血液流暢,保護血管,為用藥營造良好條件,減輕護士工作量[2]。但會因一次穿刺不成功浪費大量材料,加上使用降顱壓藥物出現高滲會加強血管通透性,靜脈留置針3M膠貼未及時更換,容易引發靜脈炎。鑒于此,需為患者采取科學的護理措施,來彌補不足[3]。本研究旨在探討在腦出血患者靜脈留置針護理中應用綜合護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12月吉林省集安市醫院使用靜脈留置針的67例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33例和觀察組34例。對照組男20例,女13例;年齡42~78歲,平均(60.15±1.56)歲。觀察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42~78歲,平均(60.15±1.56)歲。兩組臨床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加強留置針巡視,及時發現留置針異常,檢查留置針有無回血,觀察是否脫落,若穿刺部分有紅腫、滲血需及時拔針,重新穿刺。檢查留置針穿刺點是否有硬結、靜脈炎,若有則需立即處理。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1)心理疏導。注重患者的心理指導,為神志清醒的患者講述操作目的,告知注意事項。多關心患者,善于觀察掌握患者心理反應與需求,分析患者的心理,確定患者氣質類型與性格特點,借助人際溝通技巧,隨時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為患者講述治愈的病例,經成功者分享經驗,使患者看到希望;做好家屬思想教育,鼓勵家屬參與干預,給予患者心理上的鼓舞和關心,增強患者與疾病對抗的信念。(2)穿刺前護理。備好物品:選用的靜脈套管留置針是BD公司用Vial on材料所制,按照病情選擇合適的留置針,檢查包裝、質量、產品失效日期、型號、導管邊緣是否粗糙,套管完整未出現斷裂,套管、枕芯是否相連;備好穿刺時所用物品,檢查藥品有效期,觀察液體澄明度,檢查瓶裝液體瓶口是否松動、有裂縫,軟包裝液體擠壓是否出現滲漏;遵醫囑用藥,靜脈穿刺時動作需嫻熟,保護好靜脈,減輕患者痛苦。選擇穿刺部位:穿刺位置的選擇決定留置針是否延長時間,一般選充盈、粗直、適合留置針的血管進行穿刺。盡量繞開靜脈瓣、肢體受傷位置,癱瘓患者需選擇健全肢體血管。感染位置禁止穿刺置管。因頸外靜脈有良好的彈性,粗直,輸入刺激性藥物不會過度影響血管,加上腦出血患者急性期頭部固定,需在頸外靜脈應用留置針來穿刺,方便保護,延長留置針應用時間,為腦出血患者靜脈留置針時最好選頸外靜脈。(3)穿刺護理。科學穿刺:穿刺部位上10 cm扎止血帶,局部皮膚2%碘伏消毒2次,范圍8 cm×8 cm,干燥后,放松留置針外套管,針尖斜面之上,從15°~30°進針,穿刺回血后穿刺角度調為10°,順靜脈走向推入留置針0.5~1 cm,右手退出針芯2~3 mm,緩慢送軟管到血管,外部留5 mm,接著抽出針芯。難以確定針尖是否在血管刺入時,可先拔出針芯,解開止血帶,滴加少量液體,局部未出現腫脹,靜脈滴注暢通時,可順血管方向平行將軟管推進。科學固定:成功穿刺后,用留置針配套透明的無菌貼膜在穿刺位置固定,貼膜一端貼在進針點上2 cm處,另一端在皮膚上緊貼,松緊適宜,牢靠美觀,確保針尖不會扭曲、折疊。留置針和皮膚會形成密閉系統,預防細菌入侵,以免造成全身感染,避免人為原因導致留置針應用時間短暫。借助膠布固定三叉接口,標明穿刺時間簽名,為換藥與拔管提供憑證。膠布有松動不潔時,重新消毒,更換,避免套管針脫落。科學封管:用生理鹽水封管,接著邊推液體邊退出補液針,留置針腔中灌注封管液,以免血液對留置針造成堵塞。封管時無需配液,以免配液造成污染,減輕護理工作量。輸液期間輸入液體不暢,可用注射管抽取生理鹽水2~3 ml,回抽凝血液,以免用力對輸液管造成擠壓,避免凝血塊擠進血循環引發栓塞。(4)置管期間護理。輸液時,持續對穿刺肢體進行熱敷,尤其是濕熱敷能夠改善人體血液循環。嚴密觀察局部是否有滲液、滲血癥狀,發現并發癥早期癥狀。若局部出現并發癥,需及時拔管,按照實際狀況加以護理。檢查輸液器針尖是否出現堵塞,發現堵塞,需更換輸液器。了解套管接頭處是否打折,打折時拉直套管可使輸液暢通。封管不當血液回流堵塞時,可輕度擠壓輸液管,注入較少的生理鹽水。阻力過大,不能強行推進,需嚴密對滴速進行觀察,快速輸液時需避免導致循環負荷較重,嚴密預防液體滴空。結束輸液時,順血管走向,輕柔拔除留置針,拔管后需用消毒針眼壓迫5 min確保其無血,預防局部與全身感染。
1.3 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患者穿刺成功率。(2)統計兩組靜脈炎發生率。(3)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患者負面情緒,分值與患者負面情緒呈反比。(4)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74)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包括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情緒功能4個維度,各維度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穿刺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穿刺成功33例,穿刺成功率為97.06%;對照組穿刺成功27例,穿刺成功率為81.82%。觀察組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χ2=4.057,P<0.05)。
2.2 兩組靜脈炎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出現靜脈炎9例,發生率為27.27%;觀察組出現靜脈炎1例,發生率為2.94%。觀察組靜脈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6.009,P<0.05)。
2.3 兩組負面情緒評分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靜脈留置針在臨床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可避免反復穿刺給患者造成的靜脈損傷及痛苦,且操作簡單,刺激較小,易于固定,可以減輕護士的工作量,同時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能保證搶救、輸血及輸液的需要。腦出血病情比較復雜,采用靜脈留置針,可為患者及時獲得對應治療做準備[7]。
在腦出血靜脈留置針護理中,常規護理對患者感受關注度不足,因此需要加以改進。綜合護理是近年來臨床應用較多的一種護理方案,是整體護理的一種類型,不僅重視患者的生理護理需求,同時也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需求。在具體實施中,護士在穿刺前做好準備工作,選擇適當的血管,同時在穿刺過程中與置管期間均加強護理干預,做好留置管的維護,可有效提高護理效果,同時為患者做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充分考慮患者感受,給予患者支持,有利于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確保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靜脈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腦出血患者靜脈留置針護理中應用綜合護理,有助于一次性穿刺成功,預防靜脈炎,減輕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姜靚,劉曉冬,孫曉妮,等.優質護理應用于ICU靜脈留置針留置重癥患者護理的 效果觀察[J].醫藥前沿,2018,8(5):306-307.
[2]張坤.常規護理與預見性護理模式在腦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應用要點[J].當代臨床醫刊, 2018,31(3):2.
[3]牛姝靜,莫立榮.小兒頭皮靜脈留置針的應用與護理方式探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8,12(24):3.
[4]王偉,崔妮.綜合護理干預在門診患兒靜脈留置針輸液過程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 2018,16(4):2.
[5]陸桂花.綜合護理在燒傷患兒靜脈留置針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19, 31(20):3.
[6]劉玲燕,白建榮,時曉慧.山東省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消化內科患者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影響因素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0):3.
[7]馮德會.綜合護理干預對兒科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的影響[J].科學養生,2019, 22(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