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毅,余光奮
(1.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硇洲畜牧獸醫站 524074;2.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簡畜牧獸醫站 524072)
廣東省湛江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4~9月份多雨,濕度大,飼料很容易發霉變質,因此很容易引起雞群霉菌毒素中毒。雞群霉菌毒素中毒以后,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受到致病微生物的侵襲,導致發病,嚴重的還會引起免疫抑制,導致接種疫苗失敗,給養殖場帶來巨大的損失。
霉菌是自然環境中的常在菌,經常寄生在玉米籽實、豆餅、米糠等飼料原料中,飼料的加工,運輸、貯存的過程中也會產生霉菌,可以說沒有一個地方能躲開霉菌的污染,當溫度、濕度等條件適宜的時候,就會引起霉菌大量的滋生繁殖。目前,已經知道的霉菌有300多種,能夠產生毒素的霉菌就有幾十種,可以引起畜禽中毒的至少有13種,其中最常見的有曲霉菌、鐮刀菌、葡萄狀穗菌、青霉菌、絲核菌等,其中曲霉菌屬的黃曲霉菌毒害最大,產生的毒素毒力最強。畜禽采食了被霉菌污染的飼料,就會導致畜禽食欲下降,采食量減少,生長緩慢,飼料的利用率降低,造成畜禽機體免疫力下降,胃腸道、腎臟出血,肝臟腫大出現癌變,畜禽生殖系統出現障礙。
中毒以后,雞群表現為嗜睡,沒有食欲,愛挑食、采食量明顯減少,料槽中有較多的剩料。病雞無力,不愿意活動,生長發育變得緩慢,身體虛弱,翅下垂,雞冠顏色變淡或為蒼白色,出現貧血的癥狀。糞便中含有消化不完全的飼料。病雞之間相互啄食,嚴重臥地不起,癱瘓。產蛋雞的產蛋率下降,蛋殼質量下降,免疫后免疫應答不強,導致免疫失敗。種蛋的受精率、孵化率都下降,弱雛的數量增加。
霉菌中毒后典型的病理變化在肝臟、肺和氣囊。急性中毒的病例肝臟腫大,顏色為淡黃褐色,肝臟表面有許多灰白色小點或黑紫色斑點,病情嚴重的會附著在肝表面。產蛋雞卵巢出現病變,卵子呈現為菜花樣,甚至有的卵子破裂,卵黃流入腹腔,引起腹膜炎。慢性中毒的病例出現營養不良,消瘦,胸肌呈現為淡紅色,肝臟逐漸硬化,顏色變黃,體積也變小,而且肝臟中有結節狀的增生灶。
目前,對于霉菌中毒還沒有特效的藥物進行治療,防霉是預防雞群霉菌中毒的關鍵。在養雞生產中,如果病雞確診為霉菌毒素中毒后,要立即停止飼喂原飼料,并對飼料進行檢測。給雞群飼喂沒有污染的飼料,并給病雞口服適量的制霉菌素或克霉寶,大多數的中毒的病雞都會逐漸恢復健康,制霉菌素的用量為3~5萬IU/只,每天2次,連續飼喂5d。也可以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0.1%硫酸銅溶液或1%的碳酸氫鈉溶液飲水,對腸胃進行清理,促進毒素的排出,一般要連續連續飲水3~5d。
首先,原料采購要規范,嚴謹采購霉變的飼料原料貯存在倉庫中;倉庫的溫度、濕度要嚴格控制,同時還要注意通風,防止倉庫中貯存的飼料霉變,尤其是倉庫邊角要清理干凈;第二,飼料的加工、配制、運輸等各個環節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飼料的儲存環境要低溫、干燥、陰暗,儲存的時間不能超過保質期,防止飼料變質。第三,養雞場引進飼料要選擇信譽好的飼料生產企業,他們在飼料生產的各個環節比較規范,飼料的質量有保障。第四,飼料運到養殖場后,要存放在陰涼干燥的地方,防止陽光直射或雨淋受潮等,飼料要在保質期內用完,超過了保質期不能在飼喂雞群。
為了防止飼料霉變可以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防霉劑,切記防霉劑一定要在飼料沒有霉變之前添加。飼料霉變后營養成分已經被破壞且霉菌已經產生毒素,防霉劑不會清除毒素。
飼料霉變不嚴重的,可以進行脫毒后再使用。常用的脫毒方法有三種,分別為物理脫毒、化學脫毒和吸附劑脫毒,可以根據飼料的霉變情況采用適合的方法。如可以用1.5%的氫氧化鈉溶液對霉變飼料浸泡一段時間,然后用清水沖洗,直到沖洗液變為無色清澈為止,但脫毒后飼料的飼喂量要加以限制。
首先,要加強對雞舍、孵化室的管理,要定期進行清洗消毒,防止霉菌滋生;其次,做好日常管理,料槽中一次添加的飼料不要過多,盡量不要存在剩料,如果有剩料要及時清理,防止時間長了發霉變質;最后,采用墊料地面育雛的,對于因灑水、糞便等引起的發霉變質的地方,要及時清除,換上新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