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桂先
(湖南省漣源市湄江鎮動物防疫站 417100)
引發鴨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很多,包括感染疫病、環境空氣質量差、自身抵抗力差等[1],而鴨呼吸道疾病會導致鴨生長發育不良,嚴重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本文從鴨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因素、臨床癥狀以及綜合防治措施予以綜述。
鴨呼吸道疾病的發病機理復雜,致病因素眾多,通常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目前養鴨主要采用全舍飼方式,該飼養模式中數量眾多的鴨群集中生活在較為狹小的相對密閉的環境中,在此條件下極易引起鴨的應激反應,而如果長期處于應激條件下,會誘發呼吸道疾病在內的多種疾病[2]。
當無法從飼料中獲取足夠的蛋白質、纖維素、能量物質、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或者各類營養成分攝入比例不當,會導致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內外源性疾病發病率的上升,在此情況下,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也會有所提升[3]。
如果飼料保存不當引發飼料霉變、過期,以及使用劣質飼料均會導致呼吸道疾病的發病。
管理不善是引發該病的直接原因,若由于管理問題,發生“鴨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引發嚴重呼吸道癥狀的疫病時,會迅速傳染蔓延至整個鴨群,出現大規模的呼吸系統疾病暴發?,F代化集約化養殖條件下,鴨快速生長,而鴨群間高頻率的接觸,加上大量排泄物的產生會導致大量產熱,產氣,如果通風不暢極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此外,若養殖場消毒管理以及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執行不嚴格,外來的車輛以及人員就可能攜帶病原微生物進入養殖場,引發鴨呼吸道疾病。在病毒性感冒暴發的季節,如果飼養員患有病毒性感冒,可能會引發交叉性感染,導致鴨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對鴨呼吸道疾病的臨床診斷通??梢圆捎谩八脑\”的方式進行檢查診斷:鼻腔、眼部的分泌物增加,流淚流涕、咳嗽、濕羅音等,在病程的中后期,如果發生繼發性感染,還會引發一側或者兩側的竇部位腫脹形成腫包并逐漸變硬,少數還會出現失明等情況;患病的鴨生長發育受到抑制,伴有下痢或者腹瀉等情況;產蛋鴨產蛋質量較差,數量下降,而肉雞的肉品質明顯小下降。
對病死鴨進行解剖,可以發現病鴨的靶心病灶主要是上呼吸道和肺部,肝臟局部出現炎性水腫,氣囊壁渾濁、腫脹、增厚;母鴨有時可見輸卵管出血腫脹。
3.1.1 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高危病種的免疫,保持鴨群免疫抗體水平處于較高的程度。
3.1.2 做好通風管理措施,有條件的養殖戶應在圈舍加設通風裝置,按要求嚴格執行消毒管理措施,隨著鴨群的生長,適當調整養殖密度,以防養殖密度過大導致營養攝入不良或通風不暢。
3.1.3 科學調配飼料營養配方,加強飼喂管理,根據鴨群生長情況,應當保障各種營養成分以及比例能夠滿足鴨群的生長需求,保障飼水不間斷供應,防止因營養不良導致的抵抗力下降。
3.1.4 嚴格執行消毒制度,構建安全的生物安全體系,無關人員不得隨意進出養殖區域,飼養員專人管理,禁止串舍,飼養管理過程中使用的器具、車輛等均應定期消毒,飼養員需要注意個人衛生,如果發生易傳播的人畜共患病比如病毒性感冒,應主動脫崗治療,避免傳染鴨群。
3.1.5 如果鴨群發生大規模的呼吸道疾病,應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針對性的使用藥物,快速抑制疾病的傳播,如發病原因不明,可對癥采用“復方黃芪多糖散”投喂鴨群,早晚各一次,持續使用5d。
3.1.6 若飼養過程中發現嚴重呼吸道疾病的病鴨,應隔離治療,必要時需要對病鴨所在圈舍進行全方位的清洗、消毒,若必要,可淘汰病鴨。
3.1.7 堅持執行“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制度,鴨群出欄后,對養殖圈舍以及主要活動場所進行消毒,設置合理的休養期(一般建議休養3個月),降低患病風險。
服用高純黃芪多糖+多西環素+氟苯尼考的用藥組合,有利于鴨呼吸道疾病的康復;對于禁食時間久,存在輕微神經癥狀的病鴨,可以采用支持療法,配合葡萄糖、碳酸氫鈉等口服,有助于提升治愈率。
很多原因可以引發鴨呼吸道疾病,如通風不佳、營養不良、飼養密度過大、自身抵抗力差等,而鴨呼吸道疾病會導致鴨生長發育不良,嚴重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這就需要養殖戶加強飼養管理、嚴格執行消毒管理制度,以預防為主,防治該病的發生,降低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