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壽福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長安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734000)
近年來,由于我國畜禽疾病防疫工作仍存在諸多不足,這對今后我國動物防疫工作具有較為深遠的影響。因此,為了進一步加強動物防疫工作,避免畜禽疾病防治中免疫失敗,相關部門必須針對張掖市甘州該地區的畜禽發展現狀,采取科學合理的預防措施,目的是為了防止疫苗接種失敗,避免疾病傳播,并在實踐中及時應對疾病暴發的可能性。因此,大力加強畜禽疾病防治手段,提高畜禽養殖水平,有效做好動物防疫工作,也是為食品帶來更為安全的保障。
近年來,甘州區加快培育壯大發展畜牧產業,按照“小規模,大群體”的飼養模式,堅持生產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加快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扎實搞好畜禽防疫,確保全鎮畜牧業穩定健康發展。降低養殖生產成本、減輕環境污染、增加群眾收入,多措并舉,大力推進畜牧產業發展,實現戶均1頭牛,人均1只羊的目標。至目前,全鎮畜禽養殖總量達到牛47000余頭、羊56000余頭、豬21000余頭、雞180000余只。其中能夠繁殖的母牛超過30900頭,有5頭以上的母牛繁殖頻率已經超過數百戶,如此,疫苗接種顯然很有必要。然而,免疫失敗的概率確實占2/5,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對疫苗的選擇不當,導致疫苗在動物群體接種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傳播風險。
免疫造成的影響包含多種原因,其中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動物繁殖遺傳原因。大部分動物在接種的過程中,存在生理方面的缺陷,造成動物接種受到遺傳的影響,這種程度不受外部控制,來自原內部系統的生理差異,剝削了免疫系統的功效。二是環境因素。雖然在免疫功能上,動物內部機能通過神經或者體液排泄,有效獲得緩解。然而,環境的不同,同樣會造成每個動物的生長情況也有所不同,氣候、溫度等等都可能使得動物出現免疫問題,最終使得動物免疫力下降,出現免疫失敗的現象。三是疫苗的質量。好的疫苗可以決定動物是否有效接種。四是病原的血清型與變異。很多疾病來源于動物體內,例如大腸桿菌、支氣管炎等等疾病,因此會造成動物體質薄弱,同樣也會給免疫工作帶來不利的影響。五是母源抗體的干擾。母源抗體對動物接種具有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在針對一些新生動物以及重大疾病上,例如豬瘟、雞瘟等等傳播范圍廣泛的疾病都具有一定的干擾影響。六是疾病對免疫的影響。動物患有疾病(隱性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或有免疫缺陷,豬的霉玉米中毒等等。例如病原微生物相互干擾。多種病毒在動物體內容易產生干擾的作用,為此在一定程度上,接種疫苗流程必須要合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提升,人們對肉類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多,常常會影響養殖業經濟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一旦出現了疫情重大波動,勢必會降低養殖經濟效率的下降,直接會影響到疫情突變時能夠迅速處置的決策力。畜禽疾病的防控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艱巨任務。在當前的發展趨勢下,動物防疫的形勢日趨嚴峻。一方面,主要體現在流行病原體的變異性,多病源和混合病原體感染的逐漸增加。由于畜禽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流通渠道的不同,在病原體傳播方面更是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大部分進口畜禽產品在體檢合格后不能正確檢查,導致畜禽個體與免疫工作相互排斥。此外,各地當地養殖場設施不完善,無法得到適當的監管和控制,導致畜禽疫情迅速蔓延,難以穩定。其次,從目前獸醫的角度來看,許多疫病沒有絕對的防控策略,難以從根本上控制,甚至還會發生更多的疫病,給畜禽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局限性。
除此以外,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和社會穩定,有的地方政府把動物防疫作為一項重要的行政策略。同時不斷發揮領導作用,落實政策,采取可靠措施,應對突發疫情。就可以迅速組建一支隊伍,實施預防,在各區黨委、政府配備一批防疫設備和設施,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隨時參與到防疫救援工作中來。
以減少畜禽的生長,不受外界干擾。人們不應該捕食野生動物,而是減少與野生動物的近距離接觸,不隨意喂養寵物,對飼養的寵物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這些也是減少“人畜共患病”發生的有效措施。很多人在飼養動物的過程中,用藥比較盲目,往往是對動物疾病治療的抗生素,導致一些“人畜共患病”的病原體復雜。當抗生素濫用以后,許多病毒和細菌都會發生耐藥性-抗藥性-高抗性-多抗性-超抗性的蛻變。這時,當人們感染了這種病毒、細菌,由于抗生素的失敗,就會出現沒有藥物治療的情況。為避免傳染病暴發,有關防控部門要做好充分準備。一旦疫情蔓延,要及時找到傳染源,切斷傳播渠道,嚴格控制疫情蔓延。因此,針對如何預防畜禽基本的問題,需要采取以下幾個措施:
3.1 日常加強畜禽飼養管理,保持畜禽健康生長系統,實現衛生清潔、消毒管理,并制定一系列疫苗接種計劃,全面落實畜禽飼養管理。
3.2 定期對動物進行全面體檢、糞便消菌。對同群的其他動物要逐頭進行臨床檢查,必要時進行血清學診斷,以便及早發現傳播疫病。
3.3 相關防疫工作人員,需要嚴格遵循國家疫情防控標準,嚴格執法管控動物生產/出售、國境檢疫等等各項工作。一旦出現疫情暴發,需要及時針對疫情的傳播源頭和傳播范圍進行消滅和隔離,盡可能針對畜禽疫情暴發情況,展開一系列救援措施,避免疫情波及畜禽市場,影響人們的糧食健康安全。
3.4 隨著目前關于動物防疫機構的研究報告顯示,根據不同地區的疫情分布來看,鄉鎮有關機構部門需要協同配合,發揮各自職能,制定有計劃的疫情防治協作政策,才能有效切斷外界疫病,減少畜禽疫情的傳播。
3.5 轉變傳統養殖模式,推進標準化生產模式,大力發展畜牧業,切實將養殖場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實現統一的人居隔離,嚴格管控、嚴格檢疫,定期檢測,堅持監管力度,從而提高畜牧產品的安全。
3.6 提高防疫工作者的專業水平。近年來,鄉鎮防疫人員老年化逐漸嚴重,大多數村級防疫人員甚至沒有從事過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因此,為改變現狀,一是要爭取引進年輕化、專業型人才,盡量做到招聘專業素質較強的畢業生;二是提高當地職業技術培訓力度,定期展開技術培訓活動,使其專業知識逐步更新,以適應當前新形勢的發展要求。
綜上所述,以上主要是為了對動物防疫工作進行分析探討,從而深入了解動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希望相關從業人員和地方領導加大對該行業的支持力度,避免疫情發生突發性變化,迅速蔓延傳播,影響當地畜牧業發展。在防疫工作中,要加強各環節的及時性,建立衛生監督機制,徹底切斷傳播渠道,維護當地生態環境,逐步完善防疫工作,從而提高防疫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確保我國畜牧業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