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亮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栟茶畜牧獸醫站 226406)
近幾年來,生態養雞在肉雞養殖業的發展勢頭越來越旺盛,相比于傳統養殖方式,生態養雞不僅有利于環境的綠色持續發展,還能大幅提升雞肉的品質,但是在自然環境中進行生態養雞,需要掌握一定的飼養管理技巧,對于疫病的防控策略也要有所掌握,本文將深入分析有關內容,希望對養殖戶有一定幫助。
對于生態雞而言,較大的空間更加適合生態雞的健康生長,因此養殖戶一定要注意生態雞的飼養數量不可過多,否則養殖密度過大,養殖環境中的飼料將無法承擔它們的進食,生態雞將無法健康生長。除此之外,生態雞的過量養殖,也會影響養殖戶掌控它們的養殖環境,無法保證通風等其他措施的及時處理,并且若是雞的排泄物過多也會導致養殖環境的濕度變高,這會讓細菌以及病毒有機可乘,從而阻礙了生態雞的正常生長。所以可以采用圍欄分隔生態雞的方式對養殖環境進行分區,這樣有利于合理控制養殖密度,使它們的健康生長得以保證。
生態雞養殖中的飼料主要依靠雞從天然環境中捕捉昆蟲為食,但為了避免飼料不足的情況發生,養殖者應該及時給生態雞喂玉米作為飼料的補充。但是要注意適度適量,補充飼料可以安排在一早一晚,提升雞進食的豐富度,保證它們的健康生長。除此之外,飼養者還可以針對具體情況喂養它們一些中草藥,以提升它們的抵抗力,提高雞肉的品質[1]。
對生態雞的養殖環境一定要重視,提升衛生程度,降低病蟲數量和環境污染物,這樣才能使生態雞的健康生長得到保障,疫病的發生概率也會大大降低。同時,養殖戶應定期對養殖區域進行消殺工作,對病毒的排查工作以及疾病預防措施也應定期開展,除了對養殖環境需要定期消毒以外,對雞群的消毒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樣能夠減少自身病毒產生疾病的概率。雞群的食物和飲用水也要進行采取定期的消毒措施,切忌病毒從食物中進入身體,提升飲食安全標準和生態化程度,這些都是降低疫病發生的有效措施。對飲用水的消毒措施是容易被很多養殖戶忽視的工作,因此養殖戶一定要加大對其的重視程度,避免病毒通過它傳播[2]。
對養殖場地進行定期的驅蟲工作是降低病蟲影響,避免雞群食用病蟲而導致疫病發生的有力措施。在我國目前的生態養雞行業中很多疫病的發生都是由于對病蟲的治理不徹底而導致的,病蟲攜帶病原體,通過雞的進食進入到其體內,然后病毒在雞的身體中迅速擴散開來,對其健康產生極大的影響。與此同時,若是這些帶有病毒的雞群沒有及時被發現進入了市場,一旦被人們購買使用,必定也對影響人體的健康。所以為了避免這類事件的發生,降低它們的發生概率,生態養殖戶必須要定期對養殖場所進行病蟲的驅殺,因為雞群發生疫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病蟲尤其是蚊蟲的病原體傳播,比如蒼蠅、蚊子等都能攜帶病感染雞群,一旦一只雞被感染發生疫病,那勢必也會感染剩下的雞群,整個雞群都有可能受到其侵害[3]。
采用新型生態養殖技術,利用放養技術進行生態雞養殖,可以有效控制疫病的發生,降低雞群染病的概率,減少疫病對于養殖戶養殖效益產生的影響。放養技術能夠有效降低生態雞養殖的資金投入,經濟效益隨之提高。人們都知道,散養的雞群處于自由的狀態下時,相比于傳統的籠內養殖將更加健康。因此,養殖戶可以采取適當的放養手段,對雞群進行生態訓練,這樣不僅可以大幅提升雞肉的品質,還符合當前綠色健康的理念。散養或者放養并不意味著對雞群放任不管,而是應該經常關注其生長狀況,并針對具體情況對雞群進行營養的補充。散養方式下的雞群需要通過自己捕食昆蟲來獲取食物,因此在營養的攝取上并不全面,為了進一步提升雞肉的品質,養殖戶必須要對雞群進行定期的飼料補充,這樣才能進一步保證雞群的健康生長。
生態養雞在雞群養殖行業中具有光明的發展前景,但是在養殖過程中也應注意, 飼養管理策略以及疫病防控手段的掌控,這樣才能保證雞肉的品質,避免養殖戶的經濟損失,提高生態養雞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