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佳佳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 730913)
育肥豬養殖模式通常是指增加豬仔重量的過程。這一模式對規模較小的養殖戶較為適用。目前多數家庭生豬養殖都采用這一種養殖模式。這種養殖模式的顯著優勢是靈活性,農戶可以結合自己的成本與需求,與生豬的生長規律、生長情況,對生豬養殖數量等參數進行選擇。另外,由于生豬育肥期較短,此種養殖模式的風險性也較低,是農戶最常使用的養殖方式。
自養自繁的生豬養殖模式通常是育肥豬養殖模式與母豬養殖模式的結合,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單一養殖模式抗風險能力低的情況,使養殖工作能夠更為靈活、高效地開展。但這一模式的生產鏈條過長,導致養殖中投入資金相對較多,并且養殖戶也要參考實際養殖地的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合理的配比,才能保證生豬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產業化的生豬養殖模式是指企業與農戶合作養殖的養殖模式。在這一模式下,企業會為農戶提供更為標準化的技術與服務,幫助農戶更加高效地進行豬舍選擇、飼料選擇、疾病防控等工作。企業會在農戶將生豬育肥后對生豬進行回收。在這一養殖模式下,農戶的銷售渠道得到了堅實的保障,風險相對其他幾種養殖模式更低,且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另外,產業化生豬養殖模式相對其他模式,防疫工作更加規范,對污水處理、病死豬無公害處理等工作的機制也相對較為健全,防控生豬疾病的效率較高。
加強對疾病的檢疫工作力度能夠從源頭上對疫病進行有效地控制。尤其是在進行種豬的引進時,相關檢疫執法部門要對種豬的詳細情況進行必要的檢疫工作,在確保沒有外來病源時,才能投入養殖。養殖戶在購買種豬、仔豬時不應貪圖價錢低廉而購買渠道不正規的種豬,從而導致未經檢疫的帶病生豬進入養殖場,對養殖工作帶來巨大損失。
養殖人員在養殖過程中應當針對實際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對豬舍進行布置、調整。具體而言,豬舍的地點應當有充足的光照條件,且排水較為通暢,地勢相對較高、易通風、干燥且未受污染。在養殖過程中,豬舍溫度應穩定在18℃~22℃,才能為生豬成長發育提供科學的溫度環境。養殖人員也應當實時依據外部溫度變化對豬舍的溫度進行調整,做好如防暑、防寒等工作,以避免生豬因天氣變化影響而產生疾病。另外,豬舍應當在面積上為生豬預留一定的活動空間,確保生豬能夠健康生長。
在生豬的飼養管理上,養殖人員要對粗飼料與精飼料進行科學、合理的配比,也要避免喂養過期及發霉的飼料。對飼喂工具應當適時進行消毒,對養豬場的內部和外部也要進行消毒、清理的工作,對病死的豬應在遠離養豬場的位置進行無公害化處理,避免病源蔓延到養豬場內。對生豬的排泄物要采取生物發酵處理。另外,還要對進出養殖場的人員進行有效地消毒,從而避免外來人員攜帶的病原體感染養豬場。
在相關檢疫執法部門開展工作時,養殖戶應當竭力配合,尤其是對于中大型的生豬養殖場,極易因疾病監測工作不到位而導致傳染病蔓延,對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造成不利影響。養殖戶也要配合相關人員建立更為科學健全的疾病防控措施與監測管理制度,從而能夠從制度上保證養殖場的防疫工作的定時開展,對圓環病毒、豬瘟等常見疾病進行監測,落實每一項疾病防控工作與監測管理制度的效果,在發現問題時要第一時間采取科學手段處理,從而能夠從多方面保障生豬的順利生長。
首先,養殖戶應當主動地提升養殖技術與疾病防控的知識儲備與相關技能。其次,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對養殖戶的疾病防控知識宣傳力度,定期開展如生豬養殖疾病防控知識講座等活動,對養殖戶展開相關技能的培訓,讓養殖戶的疾病防控意識與能力能夠顯著提升,從而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的檢疫執法工作,減少豬病的發生概率。
綜上所述,隨著畜牧業的市場需求增大,養殖業的規模也在逐漸擴大。生豬作為畜牧業養殖中的牲畜之一,能夠在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的同時促進我省的經濟增長,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相關養殖人員應當與時俱進,切實提升自身的養殖水平,并采取科學、高效的養殖手段開展生豬養殖,確保生豬能夠健康、穩定地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