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朋朋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大豫畜牧獸醫站 226412)
因為羊肉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再加上人們健康意識增強,對羊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經濟效益。對此,我國畜牧部門加大了對羊高效養殖技術的研究。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羊高效養殖技術。羊高效養殖技術的應用,對我國羊養殖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促進作用,下面將對此進行詳細分析。
羊場的選址建設是保證羊高效養殖的關鍵。在對羊舍進行選址時,要盡可能的選擇遠離居民區地勢較高、向陽背風、排水良好的地方,同時還需要注意與其他動物的養殖場所避開,需要在交通便捷的地方以方便運輸,但也不能緊靠交通要道。定期對羊舍及周邊環境做好衛生清潔工作,保持地面干燥,以及良好的通風,重視消毒,減少細菌的滋生,給羊群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
羊的飼養管理技術,也是促進高效養殖的重要方面。對于這一技術,養殖戶首先應該轉變思想觀念,將所有羊都集中起來,進行統一的封閉式喂養。在養殖規模上進行合理的規劃,喂養的飼料中可以適當添加秸稈、人工牧草等,這樣飼喂不僅能夠有效緩解林木之間的矛盾,還能夠較少對環境破壞,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另外,在飼料的喂養中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一定要嚴格禁止投喂發霉或者被污染的草料。
注意解決羊群的保暖防寒工作,溫度適宜,對羊群要定期觀察。同時,在養殖時也要注意給予充足的飲水,科學的營養搭配。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強對外來車輛以及人員的管理,不能讓其隨意進出養殖場所,保證羊群的安全[1]。
在羊高效養殖過程中,疫苗接種和驅蟲工作也是不能忽視的。養殖戶要定期對羊進行疫苗接種和驅蟲,以此來減少病蟲害的侵擾,可以選擇使用驅蟲凈和伊維菌素等驅蟲類的藥物。每年最好進行兩次藥物驅蟲,就能夠很好地減少并防止寄生蟲的發生。
做好羊群的選種選育工作也是高效養殖的一門重要技術。這就要求養殖戶應該注重對羊群的觀察,將不適合留種的公羊及時去除,這樣可以方便接下來更好地管理。對孕期和哺乳期的母羊要單獨隔離,防止擁擠引起母羊流產或踩踏小羊現象的發生。像波爾山羊和小尾寒羊這幾種,其適應能力都比較強,不僅生長速度快,而且其繁殖能力也很強,這一類的羊就可以在農區進行發展。對于一些條件比較好的的養殖戶,可以采用人工授精的技術,將羊群養殖的經濟效益發揮到更大。
在養殖過程中,不管是哪個環節或者階段,都要盡可能地實行科學化養殖。要重視羔羊的養殖,為了更加有效地保證羔羊的生長速度,要在早期對羔羊進行吃草吃料的訓練,通常都是從羔羊出生后的第7~10d內開始誘食,15~30d內就可以喂料了,采取這種方法能夠盡早斷奶,為以后的育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要保證養殖場所的干凈衛生,對羊舍、飲水的器皿以及各類飼養工具都要進行徹底地消毒。根據羊品種、大小以及健康狀況的不同,將其劃分不同的飼舍。羊群養殖現在已經逐漸向科學化、規模化發展,需要注意的是,養殖規模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適宜發展,可以根據勞動力和資金的投入以及家庭耕地的多少來決定,不能為了追求一時的利益,盲目擴大規模。
羊高效養殖技術的應用中,兩年三產技術是我國常用的一種養殖技術,這種養殖方法能夠更好地促進養殖戶效益的提高。傳統養殖技術中,母羊通常每年只能進行一次生產,而且與高效養殖技術相比,養殖的成本高、周期長、經濟效益也比較低。而高效的養殖技術則是根據羊的不同生長階段,有針對性地對每個階段制定相應的飼養計劃,根據技術執行,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縮短羊的生產周期,可以實現兩年生產三次。這種技術通常是在小羊出生后的1周左右時間,就開始實行。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進行補飼,2周后可以適當添加一些顆粒性的代乳料,在4周后可以進行適當的自由放牧,在此過程中飼料使用主要以新鮮的苜蓿為主。在羔羊8~9周左右時間就可以斷乳喂養了。當17~18周時,體重達到45kg左右就能出欄。母羊經過小羊出生到出欄這個過程,再加上短期的調整就能很快進入到下一個發情期,因此說兩年內完成三次生產是很容易的,與傳統方式相比,極大的縮短了生產周期,促進經濟效益的逐步提高[2]。
總之,要想實現羊養殖的持續發展,重視羊高效養殖技術的科學應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羊群的健康狀況,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