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山,張虎森,哈西·巴圖
(1.新疆第二師22團農業發展中心 841302;2.新疆第二師223團城鎮管理中心 841302;3.新疆第二師223團農業發展中心 841302)
由于氣候的變化巴音布魯克山區草場產草量明顯下降,草原載畜也逐年減少,養殖戶為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通過人為干預改變黑頭羊固有的繁殖生產方式,將生產母羊從寒冷的冬窩子草場轉到海拔較低氣溫相對較高的平原農區,利用農作物秸稈、農渠林帶度過寒冬,同時進行繁殖產羔,從而提高本地母羊最大的生產效能。
該群羊從2018年開始做PRID+PMSG+LHA3技術,連續3年,2020年從3月20日至4月4日全部210個生產母羊全部做完,分3批每批做70只每批間隔1周此操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利用種公羊的配種能力和精液品質,每次有30只種公羊參與配種,以配種質量來換產羔數量。
該群母羊在2020年6月1日前全部轉場到巴音布魯克草原小尤魯杜斯草場放牧,山區主要植被是針茅(老百姓俗稱酥油草),山區氣候涼爽,非常適宜母羊抓膘,山區剪毛、藥浴、驅蟲、免疫等常規動作全部完成,到8月底牧工放牧時明顯感到由于孕期合成代謝的原因母羊腹圍變大,行動緩慢,膘情增加,生態臃腫第一批做栓的母羊乳房明顯腫大,有待產的征兆,畜主趕緊把母羊全部從山區拉運到農區待產,2020年9月20日母羊準時產羔比較集中 截止到2020年10月20日,全群有180只母羊已生產,同期率85.7%,雙羔31只,雙羔率17.2%,另有30只母羊沒有在預定的時間產羔,但是憑經驗目測母羊腹圍都很大,行動都很小心確認已懷孕,這些剩余代產母羊都是激素處理沒有起作用,自然發情,自然交配的結果。
該群生產母羊已連續使用3年高頻繁殖技術,該群羊也做過冷凍精液,同期率只有62%。羊的懷孕期5個月,其他7個月都是空懷期,把空懷期縮短,改為懷孕期這是提高綿羊繁殖生產效能的有效途徑,高頻繁殖技術的成熟使用讓這群羊每年都是一次同期配種,一次自交配種每年都能夠做到一年兩產[1]。
PRID+PMSG+LHA3高頻繁殖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自然交配更適應于基層高頻繁殖技術母羊配種工作,同期發情激素處理后,母羊的準確排卵時間無法掌握,如果使用人工授精技術不可能用排卵儀逐個進行檢測,用試情公羊試情耗時費力,早晚兩次冷凍精液輸精,準確攔截卵子的成功率也不高(上次做的凍精受孕率62%),諸多因素的影響勢必造成配種時間不準,受孕率下降的現象,而種公羊的自然交配,準確率達到95%以上,種公羊有敏銳的嗅覺能夠及時排查出排卵母羊,從而自交受孕[2]。
PRID+PMSG+LHA3高頻繁殖技術在自然配種過程中,參配比例一定要合適,決不能按照理論1∶30的公母比例,參配公羊全部采血經虎紅平板凝集實驗檢測合格后才能參與配種工作,由于高頻繁殖激素處理的結果,母羊同期發情相對集中,參配公羊必須性欲旺盛,能夠及時嗅聞爬跨參與配種,通過多年的同期配種實踐經驗認為公母以1∶6~8比較合適,一定是通過公羊的數量和公羊性交次數獲得母羊的受孕質量。
PRID+PMSG+LHA3高頻繁殖技術在自然配種過程中,綿羊的繁殖疾病在繁殖過程中對后代的影響只是個例,公羊的品種也很重要,要牢記公羊好好一坡,母羊好好一窩。某些季節性發情的綿羊品種在非繁殖季節公羊配種只見爬跨,不見懷孕,這些公羊只有性行為,精子活力差,或是死精,不宜參與配種,在連續多年的生產實踐中,杜泊和白莎公羊性欲旺盛,配種后產羔整齊,這兩個品種最適宜新疆做同期發情參配公羊[3]。
綿羊的有效繁殖生產年限有5年左右,通過這群生產母羊連續高頻繁殖使用3年6個胎次,總的生產效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母羊的生產性能并沒有發生下滑,這為廣大的養殖戶增產增收創造最大經濟效益提供了可行性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