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芳
(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阿子營街道農林水與應急處置服務中心畜牧獸醫辦公室 650051)
研究可知[2],豬氣喘疫病又稱支原體肺炎,屬于慢性傳染疾病,極易潛伏在豬的生活環境中,抵抗力較弱的生豬支原體病毒達到一定數量,極易受到感染,相比之下,斷奶后的小豬更易成為感染對象。豬氣喘病的主要感染途徑為直接傳播,也可通過間接接觸如同槽飲食、同盆飲水等行為發生病毒傳染。其病毒多寄生于生豬體內,一旦發病傳染率高,潛伏期長,一經發現影響范圍大,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積極損失。
豬氣喘病多發于幼崽豬及妊娠后期母豬群體,其中2~4月齡斷奶后脫離母體抗原保護的幼崽發病率極高。病豬多為病毒宿主,豬群間傳染率極高,疫病新發的豬場,一旦有豬感染本病,其他豬發病率幾乎為100% ,且支原體病毒能長期存活于空氣環境中,無論是外界環境還是受體本身均難以徹底清除,又因養戶基本自己承擔養殖、繁育等工作,如若發生交叉感染,高額治療費用和動物損失恐無力獨自承擔,長久下去,疫病將對當地養豬業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
非首次發生豬氣喘病的豬場再次發病潛伏期較長,最長潛伏期可達半個月,在潛伏期內又極易發生交叉傳染,一旦在豬群中發生嚴重暴發,妊娠后期母豬發病率極高。該病毒在潛伏期和隱性傳染期內均具有傳染性,且四季皆可發病,經研究發現在冬春和寒冷地區的發病率、傳染病較高。故本病重在預防,早發現早處理,將損失降至最低。因為本病極高的傳染率,一旦發生對疫病發生的地區經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病豬發病時可見眼結膜發紺,皮膚出現散在出血點有紫斑形成,聽診胸部可發現明顯的啰音、摩擦音,叩診疼痛感明顯,但病豬無咳嗽癥狀。對病死豬解剖檢查最為明確,可見頸部腫大、全身淋巴結出血、皮下組織可見明顯出血點,肺部纖維化嚴重,胸腔大量積液。病理涂片可見巴氏桿菌。
與豬氣喘病最明顯鑒別為豬蛔蟲病豬糞便內可檢測蟲卵。
主要病變部位在胸膜,且一旦發病病豬全身癥狀較重,體溫升高較快,病死豬剖檢胸膜炎病變十分明顯。采取肺炎病變部,病理涂片可見胸膜肺炎放線桿菌。
典型癥狀為高燒,發病急病程短,嚴重病豬體溫可超過41℃,較豬氣喘病豬相比眼結膜紅腫嚴重查體觸碰關節、肌肉病豬有明顯疼痛反應,解刨可見明顯肺部病理改變。病理檢測可發現豬流感病毒和嗜血桿菌。
豬氣喘病的傳染性強、危害性大,因此應該早發現早治療,及時防控消滅病原是避免本病擴散的首要措施。由于地區文化水平差異,對于豬氣喘病并非每位養殖戶都十分了解,因此要做到定期委派專職人員,到養殖戶家中宣教豬氣喘病相關知識,進一步提升養殖戶對豬氣喘病的防范意識。
豬氣喘病做為慢性傳染病,研究人員經多年臨床調查已基本掌握其病因病機、致病特點、臨床癥狀等,方便養殖戶學習管理。養殖場的規劃設計必須嚴格按照我國動物衛生防疫的要求,設置消毒間與消毒池等必要消毒措施,合理規劃消毒地點。提倡開展封閉式飼養管理,外來人員、車輛均不能隨意進出養殖場,如需進入動物養殖區需要進入的人員必須嚴格消毒后才能通行。
豬氣喘病的西醫治療多采用抗生素治療,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或豬喘平注射液,常配合一定量的土霉素進行穴位注射,但因抗生素在生豬體內殘留,難以完全排出體外,對出欄檢測有一定影響,在生豬肉銷售方面存在一定安全問題,故經過多年臨床研究,運用中藥治療豬氣喘病效果顯著,組方包括:瓜蔞60g、忍冬藤65g、地龍50g、大青葉40g、拳茵子50g、杏仁肉60、貝母65g、遠志50g、金銀花50g,紫蘇40g、甘草50g、馬兜鈴40g,也可根據生豬體重、病情進行適量加減,將中藥材打碎混勻與豬飼料內,輔以蜂蜜攪勻,讓病豬服下,生豬為雜食性家畜故此法簡單可行。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豬肉及豬肉制品需求量增大,豬肉價格上漲顯著,畜牧業經濟效益顯著升高,豬氣喘病作為慢性傳染病,嚴重威脅到家豬飼養的安全,是影響畜牧業產能的主要因素,綜合防治就成為養豬業的關鍵工作。嚴格把控杜絕患病豬只及其副產品流入市場,疫病防控應從源頭杜絕,這樣才能從促使養豬業的良性循環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