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大豫畜牧獸醫站 226412)
生豬養殖產業一直是關乎國計民生的一項種重要產業。豬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肉食品。但是近年來隨著生豬疫病形式日益嚴峻,導致生豬疫情嚴重,出欄率下降。不僅制約了養殖業的發展,影響了豬肉品質,造成生豬價格上漲。
隨著近年來病原體的變異速度不斷加快,在生豬疫病防控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更多新病毒涌現,無論是增加的速度還是變異的速度,都越來越快,為生豬疫病防控工作的進行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出現這些新型疫病,有的是由于新型病原體造成的,還有是由于病原體變異導致的。在面對這些新的病毒,若是養殖戶能夠及時發現,并對這些病原體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控,那么可能會有效控制病原體,并將疫病造成的損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反之,則可能嚴重危害生豬的健康[1]。
傳統的生豬養殖過程中,一旦出現疫病,養殖戶就會選擇用藥物進行治療。長此以往,造成一些病原體耐藥,之后再遇到類似的疫病,運用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這為生豬的健康養殖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生豬疫病防控面臨更大的壓力。當前在遇到很多疫病的時候,由于病原體耐藥性增加,藥物治療的效果不明顯。且病原體耐藥性的增加影響了生豬的免疫力,最終影響了生豬的健康成長以及食品安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交通的發展,生豬流通更加便利和頻繁,養殖戶在進行生豬養殖、交易時,會時常進行生豬跨區域調運,生豬交易日漸頻繁,難免會造成病毒的跨區域傳播,對當地生豬養殖造成不良影響。像跨區域引種,其他地區攜帶疫病的生豬可能會傳播到自身區域,隨著時間推移和生豬調運范圍的擴大,疫病防控的難度不斷加大。
生豬疫病防控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有效的免疫工作能夠有效防控疫病,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還需要結合實際,運用有效的免疫手段,做好疫病的預防工作。預防工作進行時,需要結合養殖實際以及疫病的流行狀況,制定科學的免疫制度,同時疫病的預防范圍要廣,重視季節、環境等因素對生豬疫病的影響,最大程度做好一些重要疫病的預防工作,像豬瘟、口蹄疫、藍耳病等等。生豬疫病防控工作進行過程中,養殖戶要密切關注禽畜的生長狀況和生長狀態,一旦發現疫病,要及時做好防控措施并及時上報相關部門,降低疫病對養殖工作造成的危害[2]。
養殖戶在做疾病防控的時候,可適當借助藥物進行防控。運用藥物配合免疫接種,能夠獲得更高質量的防控效果。實際養殖過程中,我們可以進行飼料的改進,可以在飼料中加入一些毒副作用小且效果顯著的藥物,像一些中藥材、微量元素等,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疫病預防。同時,養殖戶還需結合不同時節可能高發的各種疫病,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預防輔助,有效降低疫病的發生幾率。
生豬養殖的過程中,若是想要有效防控疫病,不僅需要從免疫接種、藥物預防等方面出發,還需嚴格控制飼養環境,為生豬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做好消毒清潔工作。首先要保證養殖場干凈、清潔,及時清理消毒,有助于及時消滅病原體,切斷病原傳播的途徑。養殖人員需要結合養殖實際,制定完善的消毒清潔制度,結合制度有序進行工作,從根本上提高疫病防控質量。養殖人員自身需做好衛生消毒工作,進入養殖區域穿戴好專門的衣物,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避免將病菌帶進或是帶出。尤其是在面對疫情的時候,更應該加強消毒和防護,時常更換消毒藥物,避免出現耐藥的情況??梢允褂蒙乙约耙恍┖?、氯的化學藥劑去進行消毒,能獲得比較有效的消毒效果。
新時期,建設規范化的養殖場,有助于生豬疫病防控工作高質量地進行。很多疫病具有非常強的傳染性,部分養殖場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為很多疫病的傳播提供了契機。為有效防控疫病,還需建設規范化的養殖場,對那些傳統、老式、開放式的豬場進行改善改造,提高圍墻的高度,完善消毒設施以及養殖設施,有效阻斷傳途徑。重視養殖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對養殖人員做好培訓工作,保證其掌握更多專業的生豬疫病防控技術,并有效運用到實際疫病防控工作中去,提高疫病防控質量,促進生豬養殖健康發展[3]。
養殖場一旦發現生豬患有疫病,要及時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并對其生長環境以及各種用具做徹底地消毒,密切關注同圈舍其他生豬的實際狀況。對于隔離的生豬,要做好飼喂工作,加強飼養管理。日常養殖工作進行的過程中,要為生豬的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保證環境干凈整潔,做好通風工作,保證足夠的光照,避免由于陰暗潮濕造成細菌滋生。同時結合生豬的生長實際,做好飼喂工作,做好飼料的營養搭配,適量加餐,合理喂養。疫病治療期間,更需要做好精心護理。對癥下藥,喂養更多營養物質豐富且易消化食物,提高患病豬免疫力,提高治療效果。
生豬疫病的發生傳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病原體的感染,所以疫病的治療過程中,需要養殖戶做好病菌、病毒的消除工作。選擇合適的藥物,像頭孢噻呋鈉、多西環素等抗菌素,搭配相應的抗病毒藥物,有效進行細菌、病毒的防控。在進行藥物的選擇時,要對癥下藥,避免不同藥物同服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另外應該控制好藥物的使用劑量,避免劑量控制不合理難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一旦養殖過程中出現生豬病死的案例,要及時采取無害化處理,深埋或是焚燒,避免出現二次傳染。之后要進行合理補欄。養殖戶養殖過程中最好采用自繁自養的養殖方式,若是需要引進,要明確生豬的來源地,明確其不是來自疫區。同時引進之后不要立即混群飼養,要進行一段時間的隔離工作才可以混群飼養。養殖戶需要在自身養殖場的疫情得到合理控制之后才可以進行補籃工作,以免再次造成疫病大規模暴發,影響生豬的健康養殖[4]。
綜上所述,生豬養殖過程中,有序、科學的開展生豬疫病防控工作對于養殖戶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養殖戶需要在養殖工作進行時,始終遵循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疾病防控原則,一旦發現疫情,及時上報,并結合實際有序進行預防和治療,運用科學的防控技術去防控疾病,保證生豬養殖質量,促進生豬養殖獲得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