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瀛川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城中畜牧獸醫站 226400)
眾所周知,疫病的防控是畜牧養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直接關乎養殖場的效益,而生豬養殖作為我國數額相對龐大的養殖類型,抑制疫病的蔓延是養殖工作者的首要任務,這就要求養殖者首先做好最基本的消毒工作,以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源。然而,很多養殖戶對于這項工作不夠重視,存在僥幸心理,敷衍了事,這樣一來,直接對疫病防控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對養殖場效益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對消毒在豬疫病防治中重要性的分析就非常有必要。
豬群過高的死亡率會給養殖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有效降低死亡率是養殖工作者要思考的問題。而導致豬群死亡率的最主要原因則是豬疫病防治不到位。豬疫病的產生是由于養殖過程中某個環節的工作不到位,導致豬出現應激性,致使其生長發育受到影響,誘發疫病,大大降低豬的繁殖率,而消毒藥水相對比較安全,無副作用,不僅利于防止疫病,也不會導致豬產生應激反應。長期對豬圈消毒,是控制細菌滋生,防止疫病發生,有效降低豬的死亡率的重要手段[1]。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肉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鞭策著養殖行業加強對終端食物的質量監控。所以,在生豬的養殖過程中,要嚴格做好消毒工作,真正消除養殖場中存在的各種微生物、細菌、寄生蟲等病菌,保證豬的健康生長,保證肉食品健康無公害。目前,市場上存在各種類型的消毒藥水,消毒的效果也都比較明顯,市面上的消毒藥水多半都是調配好的,其中包含各種物質,能應對各種不同的病菌,充分供養殖者選擇,且沒有比較苛刻的生效條件,一般條件下就能很好地發揮消毒效果,效果顯著。工作人員要注意消毒水的科學配比,最大程度地發揮消毒的效果,使豬肉食品的安全得以保障。
生豬的圈養模式下,豬群的分布較為集中,養殖密度大,這就為疫病的產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一個干凈整潔的豬圈必不可少,豬圈除了要做好日常的清掃,還要嚴格進行消毒,消毒工作是控制疫病傳播的有效途徑。其次,對養殖場的工作人員,外來人員都要做好自身的消毒和防控,穿戴防護設備,真正把病原體隔絕在外。同時,要提高對養殖工作者的責任意識的培養,使其明白消毒工作的重要作用,真正把消毒工作做到位,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應付了事。
隨著養殖業對消毒劑的需求增加,市場上對消毒劑的供應也逐漸增多,消毒劑的種類齊全,效果顯著,而且大多數的消毒劑都是調配好的,操作簡單,不需要再次調配,這就避免了調配過程的操作失誤,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消毒的效果。而且消毒劑的安全性都相對較高,不會對生豬產生不良影響。
消毒效果的良好發揮取決于科學合理的消毒方法,目前常用的兩種消毒方法為化學消毒和物理消毒,兩種方式相互結合,缺一不可。在化學消毒方面,對豬圈的墻壁,地面使用福爾馬林藥劑,通過合理的調配,采用噴灑的方式消毒;對豬圈內的陶瓷物品、木材和水泥使用少量過氧化氫消毒,但由于過氧化氫有較強的腐蝕性,要謹慎操作,降低對生豬的不良影響。除此之外,氫氧化鈉、氯化鈉、草木灰水、過氧乙酸等化學藥劑都有消毒的效果,可供消毒的選擇。工作人員要注意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藥劑[2]。
物理消毒主要是依靠光照,利用紫外線殺菌。可以通過安裝紫外線燈的方式,為豬圈進行物理消毒,為豬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要注意紫外線燈的正確安裝,燈管距離地面小于2m,同時在燈管周圍安裝防護設施,防止其損壞,每次照射時間大于1h,保證消毒效果。此外,工作人員要及時清理豬圈中的糞便,糞便中一般都含有很多病菌和寄生蟲,極其容易污染環境,因此要做好豬圈糞便的清掃和處理。
消毒工作在豬的疫病防控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降低豬的死亡率、切斷疫病傳播途徑、控制傳染源,提高疫病防控效果的有效手段,相關的工作人員要清楚地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具有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做好消毒工作。結合化學消毒和物理消毒兩種消毒方式,通過合理的操作保證豬疫病防治的效果。促進生豬養殖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