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奮,陳繼美
(1.桂平市金田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537200; 2.廣西貴港市桂平市石龍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537200)
剛出生仔豬身體的各種器官發育尚未完全,導致仔豬的各項生理機能還未完善。但是哺乳仔豬是發育最快的一個階段,因此需要大量的食物來支撐仔豬的快速生長。由于仔豬在此階段發育速度快,所以需要汲取的營養也多。但是由于仔豬的消化器官暫未發育完全,導致其胃的容量較成年豬小了很多,從而導致仔豬易飽、易餓的生理特點。同時初生仔豬體內僅含有凝乳酶,導致胃蛋白酶很少,從而難以消化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出生14d之內,適宜以喂奶為主,14~50d適當添加奶粉型飼料引導。在50日齡的時候仔豬才能分泌鹽酸,但是由于胃的發育不完全,缺少產生鹽酸的條件。所以此時對仔豬喂食植物飼料,可使仔豬的胃產生胃酸。
剛出生的仔豬由于瘦小,身體的皮毛和皮下脂肪過少。同時仔豬的大腦也尚未發育,對外界的溫度刺激難以做出正確的反應,導致仔豬的體溫調節能力差。從而使得仔豬難以在過低的環境溫度下生存。所以此時若處于寒冷的季節,應當注意對仔豬進行必要的保暖措施。
免疫力差也是在仔豬養育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大問題。剛出生的仔豬難以分泌免疫球蛋白,而只能從母乳中獲取母體中的免疫球蛋白。據有關數據顯示,仔豬在出生3d內斷奶的死亡率占六成。所以在仔豬出生的10d內母乳是仔豬必須汲取的食物。同時在此過程中要注意飼養環境的清潔和消毒,避免仔豬感染疾病。
在仔豬剛出生時,體內的免疫球蛋白僅僅是通過臍帶傳遞給仔豬的。所以仔豬體內僅含有少量的免疫球蛋白,對外界的細菌和病毒難以抵抗。因此在仔豬切斷臍帶的2h內要盡快給其喂食母乳,避免仔豬因感染病菌而死亡。對于未能及時吃到初乳的仔豬是難以存活的。在仔豬出生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及時趕到,幫助不能夠自己吃到母乳的仔豬。
仔豬是其一生中發育最快的一個階段,所以要時刻觀察其發育狀況。觀察其發育速度、健康狀態、生活習性等。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這一系列的指標都是衡量母豬的繁育能力。及時對剛出的豬仔進行稱量體重,以便于尋找仔豬的血緣關系。同時豬場一般采用剪耳法對仔豬進行編號標記,以便于觀察其發育狀況。與此同時也要剪下仔豬的犬齒,防止仔豬之間的爭斗造成傷害。為了避免仔豬在發育的過長中發生咬尾的情況,所以在仔豬出生的時候對其進行剪尾。剪尾應當減去在仔豬尾巴距離尾根2.5~3cm處。并用碘伏對傷口進行消毒,避免感染。
仔豬在吃初乳時有固定奶頭的習慣,所以為了避免仔豬搶奪母乳而發生沖突,應該人工幫助仔豬固定乳頭,尤其較弱的仔豬安排靠前的乳頭。并且固定乳頭時越快越好,盡量在仔豬第一次吃母乳的時候就對乳頭進行固定。同時防止強壯的仔豬搶奪母乳。確保每個仔豬都有奶可吃。
在固定奶頭的同時,也要對仔豬的休息區域采取防壓措施。母豬在生完仔豬后一般都是疲憊不堪,難以顧及仔豬。所以要為仔豬設置良好的環境,保證仔豬不會被壓死。
仔豬剛出生時免疫力差,所以要對其生活環境進行消毒。防止仔豬感染病菌。同時對具有傳染疾病的仔豬進行隔離。防止傳染給其他仔豬。同時也要保證母豬的生長環境,及時清理母豬的乳頭。避免母豬通過母乳傳遞感染病給仔豬。采用注射疫苗和攝入藥物的方法來增強仔豬的免疫力。也要對仔豬進行防寒保暖措施,冬天避免“過堂風”、“賊風”。仔豬在剛出生時的體溫調節能力差,不能處于溫度過于低的環境。保證仔豬有一個舒適的發育環境。
仔豬在發育過程中需要吃大量的母乳,容易導致母豬的母乳產量不足。而仔豬對母乳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此時對仔豬進行補充飼料有助于仔豬消化系統的發育。而飼料則需要高蛋白、營養全面的飼料。并且能在仔豬體內易消化。每日補充飼料的時間間隔要均勻,每日補充次數6次為宜,從而保障飼料的新鮮。在仔豬3周齡的時候要加大仔豬的進食量,可增強仔豬的抵抗力。此時若仔豬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則需要及時對病豬少喂或停喂1~2d,并更換易消化的飼料。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日益發展,老百姓的消費水平普遍提高。所以豬肉的需求量也是日益增加。而仔豬的生長狀況則是直接影響豬肉產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飼養仔豬的時候,對飼養管理技術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只有引進先進的仔豬飼養管理技術,規范飼養仔豬的操作。保證仔豬有一個舒適、安全的生長環境,才能使得仔豬健康、快速地生長。同時也需要對母豬提供同樣的環境,確保母豬能夠為仔豬提供充足的母乳,為仔豬接下來的生長發育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