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唐書輝
(貴州省安龍縣農業農村局 552400)
在規模化豬場養殖工作當中,通過對養殖技術進行科學應用,可以提升保育豬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促進豬群健康生長,擴大養殖經濟效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因而針對保育豬養殖技術要點,進行探究分析,有著極大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
安龍縣位于黔桂兩省區結合部,國土面積2237.6km2,轄10鎮3辦189個村(居),常住人口48萬,年均氣溫15.6℃,年平均降雨量約為1255mm。安龍縣為2018年減貧摘帽縣,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縣委政府充分利用當地土地、氣候、生態資源優越,交通區位優勢,勞動力資源豐富和有發展傳統生豬養殖產業的優勢和基礎,引進龍頭企業,采取“政府引導+平臺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引導培育生豬養殖產業發展成為本地農業特色支柱產業,快速幫助農村貧困人口鞏固增收成效, 2019年畜牧業總產值達17.5億元,占農業生產總值的32.0%。
在生豬產業養殖方面,安龍縣2019年共計出欄生豬數28.7萬頭,共有年出量3000頭以上規模的養殖場數量103個,安龍縣的生豬產業,在溫氏畜牧有限公司作為龍頭企業的帶領下,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現階段,安龍縣生豬存欄15.2萬頭,該公司旗下所屬的家庭農場存欄生豬數量9.5萬頭、散養農戶生豬存欄5.8萬頭。因此本文通過安龍該企業的生豬養殖成功案例,成功總結出生豬養殖技術要點,以供同行業參考[1]。
一方面,要做好進豬前的準備工作,對豬舍展開消毒,認真清理并沖洗干凈圈舍;在高壓沖洗期間,要保證豬舍所有角落完全清潔,尤其是生豬經常接觸的地方,切勿殘留豬糞、豬飼料。要全面檢查好豬舍中的設施,確保飲水器暢通使用、電氣設備不會受損、門窗可以正常關閉。還要合理控制好豬舍內部溫度,倘若舍內生豬數量過多,就必須要做好通風管理工作,要按照保育豬的生長年齡,采取針對性較強的通風方法,科學控制豬群飼養密度;倘若數量較少,就應當做好保溫工作,一般情況下,保育豬剛進入舍內時,需要將溫度控制在28℃~30℃之間。
另一方面,在引進保育豬之后,要按照豬群的不同體重予以分群管理,遵循原窩同圈的原則。針對體質較弱的保育豬,需要采取單獨分群處理,以此穩定其緊張情緒,減小豬群之間彼此咬斗傷害的次數,確保豬健康生長。除此之外,飼養人員需要定期清理豬糞與舍內雜物,依靠科學的管理,引導保育豬區分好排泄區;要定期考察保育豬的環境適應情況、營養吸收情況、生長發育狀況等。
首先,要注意對保育豬科學喂食飼料。喂料期間,要按照豬的日齡挑選飼料類型和飼料量,每次更換25%種類的飼料,在循序漸進當中使保育豬逐步適應飼料。飼養人員需要做好飼料保管工作,要將其儲存在陰涼干燥地帶,防止發生腐壞、發霉等問題;要定期清洗豬食槽,防止細菌蔓延滋生,保證豬的飲食健康。
其次,做好飲水管理工作。在此過程中,要盡可能地為保育豬提供溫水來保護腸胃,維持豬的體溫;要為保育豬提供足夠的水量,防止豬發生缺水問題;要將適量的維生素、抗生素等藥物,融入溫水當中,以此提升其免疫力、抵抗力,減小細菌感染的幾率。
最后,要改善豬的營養管理方式。在保育豬生長期間,通過適量增加營養成分,有助于提升豬的生長速度。為此,飼養人員需要科學選用飼料,認真分析飼料中的營養成分、營養含量,對各種飼料予以科學配置,以此滿足營養的最大需要;要保證豬體營養均衡,從而強化保育豬體質[2]。
第一,做好疫苗注射工作。在母豬生產之前,為了防止母豬患上黃白痢病,飼養人員應當在豬產前的6周、產前2周,分別為其注射K88疫苗。針對剛出生的仔豬,1日齡滴鼻(或肌注)偽狂犬疫苗和注射1mL旋糖酐鐵注射液、7~15日齡注射大腸埃希氏菌疫苗、20日齡注射仔豬副傷寒疫苗、30日齡注射豬瘟疫苗(或豬瘟、豬肺疫、豬丹毒三聯滅活疫苗)、45日齡注射1mL的口蹄疫高效滅活疫苗,60日齡注射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 第二,在開展保育豬養殖工作期間,可以添加適量添加抗病毒、抗菌類中藥制劑,增強豬的自身抵抗能力 ,能夠有效降低保育豬各類疾病的發病。
總而言之,在開展規模化豬場養殖工作期間,保育豬患病的幾率較大。為此,飼養人員需要積極采取飼養管理、飼料管理以及疫病防治等措施,根據其生長情況對癥下藥,采取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法,以此提升其免疫力和抵抗力,促進其健康生長,擴大養殖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