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美瓊
(廣西南寧市隆安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32799)
寄生蟲是指暫時或永久地在宿主體內或體表,并從宿主身上取得它們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的動物。分內、外寄生蟲。內寄生蟲如寄生于動物消化道的線蟲、絳蟲、吸蟲等,外寄生蟲寄生于動物體表如皮膚表面的蜱、螨、虱等。寄生蟲生長、發育和繁殖過程即生活史。能使動物機體感染的階段稱感染性階段或感染期。寄生蟲侵入動物機體并能生活一段時間,這種現象稱寄生蟲感染。有明顯臨診表現的寄生感染稱寄生蟲病。
寄生于消化道的寄生蟲,掠奪宿主食物(蛔蟲、絳蟲);甚至直接吸取宿主血液(牛見蜱、吸血虱);球蟲和巴貝斯蟲可破壞紅細胞或其他組織液,以血紅蛋白、組織液等作為食物,并大量繁殖,掠奪宿主不易獲得、又必需的、極易缺乏的物質如維生素B12、鐵及微量元素,宿主長期處于貧血及營養不良狀態。再繼發感染其他致病菌,極易造成死亡。養雞業中的雞球蟲,以血紅蛋白、組織液為食,雞貧血、發生血痢、尖叫,消瘦,很快死亡。雞球蟲發病率50%~70%,死亡率20%~30%,嚴重時高達80%。在規模化養雞業中,若不加以及時防治,一旦球蟲病發生,可引起雞大批死亡,造成毀滅性打擊。
寄生蟲入侵、移行都能造成寄生部位損傷、出血、炎癥。寄生蟲侵入時帶入細菌、病毒(尤其豬瘟病毒)等病原體,引起組織損傷的同時,破壞機體防疫屏障,又給其他病原入侵創造有利條件。感染畜主后,若發生在體表,則皮膚黏膜完整性受破壞,蒼蠅鉆入受傷部位孵蟲卵,蠅蛆大量繁殖,加寬加深創面,造成創面創傷性浸潤、化膿,破壞性強。往往引起動物騷動不安,摩擦、舔咬受傷部位,引發深層次繼發感染。若不及時治療,則創傷很難愈合(此類養豬業中也常見于藥物治療時消毒不嚴格,注射部位發炎,或者應用有刺激性藥物注射時發生滲漏,刺激腐蝕皮膚)。發生在動物(豬)腸道,更是給豬瘟病毒大肆入侵提供便利。隨著豬瘟病毒入侵,防疫屏障突破,機體抵抗力下降,以及致病性大腸桿菌雙重作用,引發嚴重豬瘟癥狀。
屠宰檢疫中常見豬腸道蛔蟲阻塞,整段被塞滿。營養物資運輸、新陳代謝受阻,動物機體長期得不到營養供應導致衰竭;擠壓器官,引起臟器變性、壞死,失去原有功能,代謝機能發生變異,加速動物死亡。
蟲體本身及其代謝產物都可引起機體局部或全身中毒或免疫病理反應,導致宿主組織及機能損害。
1.5.1造成動物死亡
1.5.2 養殖戶飼養動物旨在通過投喂飼料,轉化為預期的出欄動物個體,獲得理想的肉、蛋等產品。發生寄生蟲病,將會嚴重影響畜禽的飼料轉化率,肉料比升高,飼養周期延長,增加飼料用品等養殖成本。相應的,生產性能(繁殖力、生長發育)下降、畜禽產品品質降低,銷售困難,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1.5.3 感染動物和人。這類寄生蟲能夠寄生于多種宿主,能寄生于動物,也能寄生于人的一類即人畜共患寄生蟲。如肝片吸蟲(寄生于牛羊、人)、日本血吸蟲、弓形蟲、豬囊尾蚴等。對宿主最缺乏選擇性,最具有流動性,危害性最為廣泛,也是最難防的。寄生蟲隨雨水、施糞肥流入河流、田間,人類一旦接觸感染,誘發肝病等疾病,極大危害健康。
1.5.4 傳播疾病,危害動物人類健康。如蜱等是人獸共患病傳播者。作為吸血寄生蟲,通過吸血,將上百種人獸共患病特別是紅斑狼瘡、布魯氏菌病等很難根除的疾病,在病患與健康人群間血液傳播。布魯氏菌病危害生殖系統,引起不孕不育癥并伴隨整個生命過程。由其所帶來一系列痛苦,結果可想而知,實在讓人防不勝防。
根據寄生蟲病流行病學研究,寄生蟲病在一個地區流行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環節,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動物。三個環節同時存在并相互關聯時,就會構成寄生蟲病流行。某些寄生蟲病的流行與人類的衛生健康、經濟狀況、畜牧業飼養條件、牲畜屠宰管理措施畜產品貿易中的檢疫環節等有密切關系。如鉤蟲病就與有些地方常吃魚生片習俗有很大關系。了解發病三環節,有助人類更好地防治寄生蟲病,促進健康養殖。
為給動物提供一個健康生存環境,寄生蟲病確診應建立在流行病學資料調查研究基礎上,通過實驗室檢查病原體、臨床診斷、病理解剖等綜合手段。寄生蟲病的防治工作必須以流行病學研究為基礎,采取綜合性的防治措施應對,才能收到較好成效。綜合防治措施的制定必須以寄生蟲的發育史、流行病學與生態學特征為基礎,內外并防,標本兼治。
3.2.1 控制和消滅感染源。原則上要有計劃地進行定期預防性驅蟲,控制和消滅感染源。驅蟲是綜合防治重要環節,通常使用藥物殺滅或驅除。作用一是在宿主體內或體表殺滅或驅除寄生蟲,從而使宿主康復;另一方面,殺滅寄生蟲就減少病原體向外散布,對非寄生蟲感染患畜起預防作用。
3.2.2 切斷傳播途徑。在了解傳播流行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阻斷它的傳播過程。搞好環境衛生,每日清除糞便,打掃廄舍。搞好消毒工作,阻斷病原菌侵襲,預防感染、病菌蔓延。過一定時間翻新地面,也可減少蟲卵或幼蟲污染飼料或飲水的機會,是減少或預防寄生蟲感染的重要環節。驅蚊滅鼠。防護措施做實做嚴,防鼠防蟲;夏天防蚊、除蠅,盡可能減少宿主與感染源直接或間接接觸的機會。養豬業中現代密集型養殖技術應用,采用現代化管理技術養殖,欄舍高架、清爽、干燥;實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同時水簾調控、中央空調、封閉自動化料槽供應,從根本上避免感染機會,防寒保暖設施等實行一站式到位。另一方面是可以用生物控制技術,設法殺滅外界環境中的病原體。例如糞便堆積發酵,利用生物熱殺滅蟲卵或幼蟲,包括清除各種寄生蟲的中間宿主或媒介。利用寄生蟲的某些流行病學特點切斷傳播途徑。
3.3.1 切實保護動物及人防疫屏障完整性,有傷口及時處理。
3.3.2 加強日常飼養管理。飼養密度合適,飼料保持全價平衡供應,確保動物獲得足夠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畜禽合理放牧,減少應激因素,提供舒適而有利于健康的環境,提高易感動物對寄生蟲的抵抗力。
3.3.3 精心護理。驅蟲藥的選擇原則是高效、低毒、廣譜、價廉、使用方便。一般采用“秋冬季驅蟲”,有利于保護畜禽安全過冬減輕對環境污染。驅蟲應在專門有隔離條件的場所進行,驅蟲后排出的糞便應統一集中,用生物熱發酵法進行無害化處理,驅蟲藥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正確合理用藥,避免頻繁連續幾年一直使用殺滅蟲卵或幼蟲的同一種藥物,盡量爭取推遲或消除抗藥性的產生。
3.3.4 實行科學化養殖,堅持保健防治并舉,提高療效
3.3.4.1 養雞業中,對于雞球蟲病防治,結合當地流行情況,綜合診治、防護成效等實際,實際操作中,我們堅持防治并舉,為育雛戶提出的增強保健措施如下:第一,加強防護。入雛最好先飲4%的紅糖水或4%的葡萄糖水,配合高錳酸鉀應用,促進卵黃吸收和防止細菌病的發生。欄舍保持恒溫,維持育雛溫度在28℃~34℃,并隨日齡降低。育雛前提前一個月進行大消毒,再用堿石灰場地噴灑一輪,有條件可重新翻新場地土表。第二,備足防治雞球蟲病的抗球蟲藥物。臨床上常用地克珠利、氯吡嗪類,配合腸安康(氨芐西林等),聯合應用一些中草藥等進行預防和治療。第三,按免疫程序對雞(尤其是雞傳染性法氏嚢、雞新城疫等)進行預防性免疫。
3.3.4.2 豬的預防。加強飼養管理,做好基礎預防工作。建育仔室,防寒保暖,保持清潔干凈衛生。仔豬日齡25~30時首免豬瘟弱毒疫苗;45~50日齡做好高致病性藍耳病疫苗免疫;65~70日齡驅蟲保健后,配合豬瘟、口蹄疫疫苗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