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茂學
(貴州省盤州市農業農村局 553537)
隨著養豬規模的不斷擴大,豬場不能及時地清理和打掃,就會為螨蟲的繁殖創造充分的條件。而且豬群在接觸的時候也會傳播螨蟲,使螨蟲的蔓延范圍越來越大,直到大部分的病豬顯示出了比較顯著的癥狀之后,也就意味著螨蟲病已經存在于整個豬群當中,使豬的生長受到極大的影響,甚至還會出現死亡,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也會隨之降低。
豬螨蟲病在全國乃至世界的生豬養殖場里都普遍存在,特別是規模化和集約化的養豬場發生的幾率比較高。冬季和春季因為溫度不高,豬的毛發厚重,再加上養殖密度過大,豬群之前直接進行接觸,從而使螨蟲快速增長繁殖,所以冬季和春季的時候螨蟲病發生的幾率非常大。蟲體在發育的時候都是在豬的皮膚表面進行,在寄生之后就會采食豬的角質層組織和淋巴液,同時還會分泌出一種帶有毒性的物質,使表皮出現非常嚴重的瘙癢現象,所以豬通常都會在一些墻面上或者有棱角的物體上剮蹭。螨蟲普遍存在于自然環境當中,寄生的方式也有許多,主要是通過直接接觸感染。當健康豬和患病豬接觸之后就會被感染,或者是使用被污染的飼料和用具等。任何年齡的豬都會受到感染,仔豬感染之后的臨床癥狀最顯著,且死亡率也最高[1]。
養殖場里面的大部分病豬在感染螨蟲病后的主要表現就是皮膚發炎,體型日漸消瘦且毛發越來越少,身體瘙癢。在發病的開始階段,螨蟲會在皮膚薄的位置,比如頭部和眼睛周圍,并且往背部和四肢的方向蔓延。病豬出現癥狀的皮膚表面就會出現小紅點,然后形成丘疹結節,病豬會因為瘙癢難忍而在墻面、柵欄等地方不斷摩擦身體,導致皮膚出現水泡,等到膿瘡破潰之后就會出現結痂,當結痂皸裂之后會有污濁的液體流出來。因為病豬摩擦患病的位置,導致周邊的毛發掉落,感染的面積會隨著患病時間而不斷擴大。豬群出現煩躁的現象,不再進食,身體越來越瘦弱,表現出貧血癥狀,直到發育停滯,變為僵豬,從而導致養殖場的淘汰率進一步提升[2]。
在對患病豬進行診斷的時候,要將其單獨隔離出來,避免病情再次傳播蔓延。在確診之后養殖戶要采取科學地驅蟲手段。為了使藥物可以和病豬的患病位置相接觸,達到消滅螨蟲的目的,就要先使用溫肥皂水慢慢刷洗患病的位置,當結痂組織和污垢全部被清理后,再使用藥物進行合理治療。其次,還可以使用藥浴治療的手段。使用20%的殺滅菊酯乳油稀釋300倍液后噴滿病豬全身,讓藥能夠在身體上附著,每2~3d使用一次,連續使用3~4d。在驅蟲的過程中,對環境的處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使用相同的藥物,在豬舍的墻壁或者角落等一些不被注意的地方進行徹底地清潔和螨蟲殺滅工作,把豬舍里存在的寄生蟲全部消滅掉。使用該手段防控三個周期之后,病豬病情就會逐漸變好,但是還沒有徹底康復,這個時候要使用30%的殺滅菊酯和凡士林,按照1∶100的比例制作成膏劑,然后涂在病豬的患病位置上,1次/d,連續涂抹一周。對于病情比較嚴重的病豬而言,使用這些方式進行治療的同時,還要使用藥物注射的手段進行治療,使用1%的伊維菌素注射液,使用劑量為0.03mL/kg體重進行皮下注射,一周之后再次驅蟲,就會有較好的效果。
要想有效預防豬螨蟲病的發生和傳播,就要對春季和冬季的驅蟲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把豬的體表寄生蟲全部處理干凈,每次驅蟲的時間控制5~7d。同時做好對豬舍的凈化,使用300倍液的溴氰菊酯溶液把環境中的螨蟲消滅掉。除此之外,豬舍一定要有良好的通風,保持干燥環境,定期進行消毒殺菌工作。豬群的飼養密度不能過大,當出現脫毛發癢的現象時要在第一時間做好隔離,把疑似病豬使用的用具全面消毒處理,單獨飼養2~4周發現沒有問題之后再合群飼養[3]。
首先一定要勤于觀察,當在豬群里面出現患病豬之后一定要馬上隔離開,避免出現群體性感染。患豬作為傳染源,極容易導致全群感染。其次,把草棚撤掉,氣溫比較高的時候把塑料蓋板掀開通風。第一時間清理豬群的排泄物并堆積發酵、噴灑有效的殺蟲藥,比如敵百蟲等。
綜上所述,對豬螨蟲病進行有效的治療和預防是保證豬群能夠健康生長的必要條件,所以養殖戶一定要多加重視,一旦發現本病,就要對該豬舍、環境采取殺滅措施,保證養殖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