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寤
(重慶市巴南區魚洞街道農業服務中心 401320)
非典型性雞新城疫病可被各品種、年齡段、性別的雞所感染,當前,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持續攀升,存在持續感染、隱形感染、免疫耐受和帶毒綜合癥等現象。該病易被誤認為是溫和型禽流感,但這兩種病的治療方法完全不同。要在免疫接種、飼養管理和免疫監測等方面研究防治措施。
春季和秋季是該病的高發期,病雞與帶毒雞是病毒的傳播源頭,已經接種ND疫苗的雞群是感染主體,雞齡在40~70d發病率最高,成年雞多在一系疫苗免疫之后4~15d,產蛋雞大多在產蛋前后感染,特別是產蛋高峰期之前。即使發病率和死亡率較低,但是因為其病程延續時間較長,經常和一些呼吸系統疾病所交叉感染,導致疾病難以控制,雞群當中會有一些雞死亡,造成嚴重損失[1]。
該病可在各個季節發病。發病時間大概在四周齡,發病率和死亡率通常保持在10%~35%之間,在二免接種雞新城疫苗的雞群與產生免疫抗體的群體當中暴發。20~35d和40~60d病情最為嚴重,低于一定抗體效價的成年雞群最容易染病。雞群會出現食欲不振、沒有精神等癥狀,并且呼吸不順暢,發出異常聲音,口腔內有許多不明液體,有些染病的個體出現一些神經性癥狀,糞便顯現出綠色或者黃色,產蛋雞的產蛋量會有明顯減少,產出的雞蛋質量差。
對病死雞進行解剖可更直觀地看到變化比較輕微。呼吸困難的病死雞,其氣管和咽喉處有充血和水腫等現象,壁較為脆弱,氣囊混沌,出現行走不穩等神經癥狀的病死雞的腦膜下呈現出血和充血,排便不正常的雞,其腺胃變化不明顯,乳頭有小范圍出血點,扁桃體膨脹充血,肌胃角質層下出現很多出血斑。產蛋雞的卵巢功能受到影響,輸卵管伴有發炎、紅腫、松弛等現象。
導致感染非典型性雞新城疫病的兩個重要原因是免疫接種失敗和受強野毒的攻擊。疫苗質量不過關、免疫流程不合理、受到抗體干擾、沒有按照操作規范進行操作或染上了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因素都可使免疫接種失敗。野毒的污染同樣不可輕視。該病的傳播方式多種多樣,散毒覆蓋面積較大。飛禽經常攜帶病毒,會將雞群感染。若雞染上了免疫抑制性疾病,例如:雞痘、雞白痢等會破壞雞的免疫系統,減少疫苗應答,使雞陷入免疫麻痹狀態。
經過實踐證實,若對雞群實行新城疫抗體檢驗,只要發現抗體分布不均勻,會有1/10以上的雞產生10以上抗體效價,而且臨床表現和非典型性雞新城疫病相一致,雞群染病可能性很大,可判定該雞群感染非典型性雞新城疫病毒。
它是養雞業中常遇到的疾病,由于同其他疾病區別不明顯,經常被誤判。在明確其特點基礎上,實踐中應落實以下防治內容:
當雞群出現癥狀后,可以運用下列措施,使雞群體抗力上升,防止細菌病的再次發作,可以收獲一定效果。
向其注射板藍根注射液,每只小雞注射0.2mL,成年雞注射0.5mL,并且在水中加入維生素C與病毒靈,3d后可見成效。
向雞群當中飼喂5%的環丙沙星或者5%的恩諾沙星溶液,每1mL藥劑加入水1kg,讓其連續飲用3~5d。連續飲用3~5d 2%的清瘟敗毒散。還可進行注射新城疫疫苗。
在免疫工作當中,需要注重免疫方法,仔細完成免疫接種任務,要尤其關注有關誘發因素,保證免疫成效。通常情況下,非典型性雞新城疫病的發病率和致死率都不高,運用疫苗接種,可以限制疫情的擴散,保證雞群扛過疫情,有助于對該病的治療。
確保對雞群的科學營養搭配,保證飼料、飲用水的干凈衛生,清除有毒物質污染,排除應激因素。對雞群日常的進食、喝水等細節進行觀察,若出現異常情況,運用高效方法。仔細做好消毒工作[2]。
當認定是非典型性雞新城疫病時,需要馬上對病死雞進行處理,挑選出染病雞,將其隔離,可對出現問題的雞群進行緊急預防接種,對還沒出現問題的雞群運用抗病毒中西藥進行預防治療,因為該病通常會與大腸桿菌、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交叉感染,所以在治療當中需要搭配抗細菌性藥物,例如:頭孢腸桿清、聯磺殺菌王等,可多加入一些多維電解質,來提升雞群的抗病能力,高效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讓雞群快速恢復。
雞新城疫病是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疾病,一般情況下,養雞場對該病都會給予一定的關注,需要接種免疫疫苗,通常有效預防了該病出現,但由于各種原因出現了非典型的疫病,因此,要加強對于非典型性疾病的防控,保證養雞場經濟效益不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