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獸醫站 730900)
生豬中暑通常發生在夏季,由于陽光直射,加之養殖密度過大、通風條件不良,導致生豬體內熱量得不到散發,體溫迅速升高,就會出現中暑反應。在生豬出現中暑反應后,養殖人員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對其加以治療措施,極易造成生豬短時間死亡,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對于提高生豬養殖效益是難的。因此,在當前背景下,對生豬中暑的獸醫診斷及治療方法展開探討,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生豬出現中暑反應,無外乎以下幾種原因:
1.1 夏季高溫炎熱,養殖場沒有采取任何遮陽、降溫舉措。
1.2 養殖密度過大,通風條件不良,散熱性差,濕度較高。
1.3 運輸過程中,豬群密度過大,防暑措施不當,導致日光直射生豬頭部等等。
生豬中暑通常發生于夏季,而且根據發病原因的不同,可以分為兩種疾病類型,分別為日射病和熱射病。日射病通常是因為遮陽措施不當,導致生豬長時間暴露在外,受到陽光直射,致使生豬頭部嚴重充血,由此原因產生的中暑反應;熱射病通常是因為養殖密度過大,舍內潮濕,通風條件不善,導致生豬體內散熱受阻,由此原因產生的中暑反應[1]。
生豬中暑通常病程較短,病情激烈,呈突發式發病。在發病初期,表現為喜飲、焦躁不安、走路不穩等癥狀。隨著病情加重,出現體溫上升、共濟失調、呼吸困難、瞳孔放大、精神不安、結膜發紺或潮紅、出大汗、橫臥不齊或走路搖晃等癥狀。之后,會出現痙攣、神志昏迷等癥狀,最終因心力衰竭或虛脫而死亡。
在對中暑生豬解剖后發現,其腦及腦膜充血嚴重,存在較多的出血點,腦脊液明顯增多;腸黏膜、心包膜、胸膜存在黏液性炎癥及瘀血斑。如果是日射病,還會出現生豬新生上皮及白細胞的分解,以及組織蛋白的變性。
炎熱的夏季,要及時對養殖場所清掃,將污水、糞便清除干凈,并用清水進行徹底沖洗,以此來保持養殖環境的干燥、衛生、清潔。除此之外,必須加強豬舍通風,通過安裝換氣扇的方式,提高豬舍空氣流通頻率,減少生豬中暑的發病幾率。
養殖人員一方面要合理控制養殖密度,另一方面要準備充足的洗澡水,以供豬群沖洗納涼之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養殖場周圍種植藤蔓植物,起到凈化空氣、遮蔽陽光的作用。
在炎熱的夏季,對生豬喂料時,要盡量避開中午炎熱的時段,選在清晨或傍晚時分,如早上5點、晚上8點。在喂料的同時,可以為生豬提供適量的淡鹽水,補充生豬流汗流失的鹽分。
在炎熱的夏季,養殖人員在對生豬喂料時,要適當改變喂料比例,增加青綠飼料,減少能量飼料,以此來增加飼料的適口性,增加生豬的食欲。同時,必須注意飼料的干凈度及新鮮度,禁止向生豬投喂發霉、變質的飼料。
除了上述舉措外,養殖人員還可以通過中藥劑的方式加以預防,如白扁豆、綠豆湯、車前草等等,都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
生豬在確診為中暑后,要立即將其轉移到安靜、通風、陰涼的位置加以休養,并采取以下幾種舉措對其加以治療。
如果病豬體溫一直高燒不退,那么養殖人員可以采取物理方法對其加以降溫。首先用毛巾浸染涼水,然后將濕毛巾敷在病豬的左胸心區和頭部。或者采用直腸灌注或涼水澆淋的方式,對病豬進行降溫,直至病豬體溫降到38.5℃~39℃左右為止[2]。
選用10%的維生素C溶液10~20mL、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200~500mL,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注入病豬體內。然后,選取30%的安乃近注射液10~20mL,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入病豬體內。
如果病豬在休養之后中暑癥狀有所緩解,可采用以下藥方加以治療。選用茅根、荷葉、桑葉、蘆根、薄荷葉各50g,加入適量的清水煎煮,煮好后取其汁為病豬灌服,通常情況下,灌服兩次,病豬即可痊愈。
酒精消毒后,用針灸刺病豬耳尖靜脈血,放10幾滴血,血要用容器盛住,防止采血后,血流到地面引起的爭斗。
綜上所述,中暑是生豬夏季較為高發的疫病,具有病程短、發病迅速、死亡率高的特點。因此,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必須對中暑加強重視,采取行之有效的舉措加以預防、治療,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減少生豬中暑造成的損失,提高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