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紅紅
(甘肅省莊浪縣南湖鎮畜牧獸醫站 744603)
非洲豬瘟主要來自于非洲豬瘟病毒感染。 這種病毒傳染性強,致死率高,對各個國家的生豬生產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我國針對非洲豬瘟病毒也展開了重點防治工作, 以減少非洲豬瘟病毒對我國所造成的損失。 因此,必須加強基層防控,嚴守非洲豬瘟防治基本盤,確保我國生豬生產不受影響。
最早的非洲豬瘟的報道是在1921 年的肯尼亞, 病毒造成了當地生豬的大批死亡。 隨后,非洲豬瘟長期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流行,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進入歐洲,在部分地區被撲滅,但是在意大利的撒丁島等地仍然有流行的情況。 本世紀初,非洲豬瘟進入俄羅斯地區,2017 年在伊爾庫茨克地區肆虐,此時非洲豬瘟距離我國已經只有不到1000km。 2018 年8 月7 日下午,沈陽市沈北新區五五社區發現豬瘟疫情,隨后,豬瘟疫情開始在我國多地流行,我國生豬生產也因此而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大批生豬被撲殺填埋,導致可供應市場的生豬數量減少,進而造成了市場上生豬價格的波動, 對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非洲豬瘟可以隱藏在生豬的細胞漿中進行潛伏,在傳播的過程中,非洲豬瘟病毒在鈍緣蜱的身體中繼續進行繁殖,并以其作為傳播病毒的媒介。 除此之外,非洲豬瘟病毒還可以通過被感染的豬的血液、組織液、排泄物來進行傳播,在實驗中我們能夠發現,非洲豬瘟在低溫暗室的外部環境條件之下,可以在血液當中存活6 年左右,在常溫環境下可以生存數周時間,如果將被感染的血液進行加熱,在55℃的條件下,病毒可以存活0.5h 的時間,在60℃的條件下,病毒可以存活10min。
一般來說,非洲豬瘟在自然感染的情況下,潛伏期多為5~9d,在臨床感染實驗的條件下,可能會提前到2~5d,感染之后,豬的體溫將升高至41℃左右,最長可維持4d 的高燒狀態,之后感染豬的體溫會逐漸下降,直至最終死亡。 在感染初期,感染豬一般表現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躺在角落里不主動進行活動,在強制運動后會極度疲憊,脈搏速度加快,有咳嗽,后肢抽搐的表現,呼吸速度會比平時加快1/3,并隨著病情的加重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 隨著時間的推移,感染豬會出現嘔吐,下痢等癥狀,對其進行化驗時,發現其白血球數量下降50%,淋巴球數量減少,發生白血球性貧血,當病情進展到第4d 時,白血球的數量不再減少,維持在大約40%左右的數量上趨于穩定,最終感染豬在發病的第7d 左右死亡。
就目前來說,尚未能研發出能夠完全防治豬瘟的疫苗,豬瘟病毒的防治更多的依賴于對豬群進行分離、撲殺等方式,在進行基層防控時,需要我們以加強生物安全防控,加強疫情預防來作為主要的防控手段。
雖然非洲豬瘟病毒并不能感染人, 但是病毒可以依附在與病豬接觸過的人的身上, 當發生人豬接觸時, 可能造成豬的感染。 因此,必須要加強對外來人員的管理,控制人員流動,當外來人員進出養殖場時要進行嚴格的消毒工作。
生豬養殖應當加強封閉管理,加強豬群的封閉隔離,保持安全距離,杜絕養殖豬接觸野豬和鈍緣蜱,防止感染的發生。
長期以來, 泔水和其他餐余垃圾喂豬已經成為了生豬養殖的一個習慣,在之前的生豬養殖實踐中,我們確實感受到這種養殖方式的方便、廉價、高效。 但是,隨著非洲豬瘟疫情的流行,這種以泔水或其他餐余垃圾喂豬的模式必須禁止。 因為,在喂豬的過程中, 我們無法保證泔水和其他餐余垃圾中是否會藏有豬肉制品,我們很難完全保證這些產品中不包含非洲豬瘟病毒。 一旦我們在喂飼的過程中將這些含有病毒的食物喂到了生豬的嘴里,就有可能導致出現嚴重的經濟損失。
基層養殖戶不要對防疫中心的工作人員產生抵觸心理,要積極配合他們的工作。 特別是發生了生豬出現不明原因死亡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地進行上報,配合工作人員完成檢疫工作,確保當地生豬養殖的安全。
總而言之,要加強基層生豬養殖疫情防控建設,必須要針對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途徑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包括控制外來人員、加強封閉管理、嚴謹泔水喂豬、積極配合檢查等,確保當地的生豬養殖防疫工作能夠高質量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