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曉峰
(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050400)
非洲豬瘟(ASF)屬于一種急性、烈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疾病,主要在家豬與野豬群體中流行,發病率與死亡率高達100%。非洲豬瘟的到來給我國生豬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為此,必須加強對此疫病的防控管理,最大限度防控非洲豬瘟的發生。
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引發非洲豬瘟的病原體,有極強的生存力與抵抗力。 該病毒在pH4~10 的液體中性質穩定,但對高熱極為敏感,在60℃下加熱0.5h 就會失去活性[1]。 不僅可以在豬肉、豬血、體液、相關組織、排泄物中存活,也可存在于腌肉、泔水中。 軟蜱是該病毒的主要傳播者,而病豬肉及制品、被污染的物品均可成為傳染源。
ASF 潛伏期一般為5~19d, 病情嚴重在感染后2~10d 就會死亡。 根據其臨床表現分為以下四種:(1)最急性:未表現出任何征兆就猝死。 (2)急性:具有高死亡率,病豬食欲變差,體溫在40℃~42℃左右,呼吸急促,眼、鼻部位可見很多黏性分泌物,也經常伴有腹瀉、嘔吐。 若為懷孕母豬則容易流產。 (3)亞急性:病死率不高,但病程長,臨床癥狀較輕。 (4)慢性:病豬消瘦、發育遲緩,呼吸困難,局部皮膚出現潰瘍與壞死[2]。
剖檢病死豬發現體內存在很多出血性滲出液, 脾臟腫大,顏色暗紅,易碎,表面可見出血點。 肺部腫大,存在膠凍狀液體,切面存在泡沫樣液體。 淋巴結腫大,心內膜與心外膜、胃腸道黏膜均存在很多出血點[3]。
根據非洲豬瘟的相關臨床癥狀、流行特征以及病死豬的解剖結果,可以對病情做出初步診斷。 不過要想確診還必須經過實驗室診斷。 可選擇下列方法開展ASF 的診斷:熒光定量PCR、直接免疫熒光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環導等溫擴增技術、紅細胞吸附試驗等。 由于這些檢測技術存在不少的差異性,為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建議條件允許的話可采用至少兩種方法進行診斷。
為做好ASF 的防控工作, 各地應積極開展相關宣傳工作。通過電視、廣播、手機、海報等途徑向群眾宣傳ASF 的危害性與防控辦法,并告訴群眾這不屬于人畜共患疾病,不會傳染人,打消部分不敢吃豬肉群眾的疑慮。 另外,將養豬戶、屠宰單位作為重點宣教對象,增強他們的防控意識。
地方衛生防疫部門要根據疫區疫情發生情況, 及時更新疫區名單,做好防范措施。 同時,對各進出口岸要加大監控力度,全面防范疫區產品流入國內,如疫區的生豬及肉制品。 此外,將來自疫區的船只、航班作為重點排查對象,全面檢查,發現肉制品一律沒收查封。 督促當地餐飲行業將餐飲垃圾統一回收與銷毀。在做好上述基礎工作的同時還應抓好儲備、 設備檢查等管理工作,才能更從容地應對疫情。
養殖場在日常養殖過程中應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 抓好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確保豬舍干燥、清潔,嚴禁場外人員與車輛進入場內,如果實在要入場必須先進行徹底消毒。 建議采用質量好的全價飼料,自制飼料必須把控好原材料的質量,并且禁止使用帶有豬血制品的原料,禁止使用泔水[4]。 根據當地流行疫病的發生特點,制定疫苗接種方案,定期對生豬接種疫苗,增強其抗病性。 定期為豬舍、使用器具等消毒。
在防控ASF 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應實時了解外國疫情的發生情況,并科學評估ASF 存在的風險級別,制定有針對性的防控方案。 此外,加強對農業、畜牧、市場監管、公安、交通等多部門工作人員的系統培訓, 介紹動物疫情防控理論,ASF 的相關特點與防控措施等等,提高工作人員的疫情處置水平。 同時,上述相關部門要加強協作,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嚴厲查處違規調運、用泔水喂豬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