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連
(臨城縣農業農村局 054300)
從目前我國養豬業的發展趨勢來看,主要以規模化養殖為主,而在規模化養殖過程中,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高度重視疫病的預防和控制,否則,極有可能造成豬場疫病傳播,導致豬場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大大受損。 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規模化豬場防疫制度的建立原則進行了探討,以期望能從基礎上控制疫病的發生。
1.1 新引進的豬必須必須經過檢測,圓環病毒、傳染性胃腸炎等疫病檢測為陰性。
1.2 新引進豬,在隔離區隔離一個月以上,在最終混群之前還要做一次檢測,確定沒有攜帶病毒,再混入大群共同飼養。 尤其現在在非瘟特別肆意的狀態下,隔離更顯得至關重要。
1.3 生產過程中呢,應按照豬的不同日齡來分群,并做好不同豬群間的隔離,防止豬病在各個豬圈內傳播。
1.4 豬場的位置,應盡量位于相對較高處,風向應選擇全年大部分時間為上風向的地區。
1.5 豬場盡量謝絕參觀,必須時,參觀者應同豬場工作人員一樣,通過專用消毒通道消毒更衣后方可進入。
1.6 注重運輸環節的控制。 進出生產場所運輸車輛必須經過嚴格清洗消毒,實行生產區運輸工具的明確分工管理。
1.7 豬場一定要注重消毒。 豬場出入口按照相關標準,設置消毒池、洗車池、消毒盆等消毒設施[1],豬舍內外及豬場道路都要定期進行嚴格消毒,要根據不同的物體選擇不同的消毒劑,嚴格按照消毒劑的使用方法配制消毒液,消毒藥要現配現用。 豬場設備也要定期進行清潔消毒,角落更不能忽視。
1.8 防止其他動物進入豬場,比如說狗、貓、鳥類等,每一種動物身上都帶有一定的病菌病毒,盡量避免其他動物進入豬場。
1.9 不準在生產區解剖死豬,食堂的泔水必須妥善處理,不可喂豬,不準把生豬肉帶進生產區。
2.1 豬場要建設在地勢高燥,水源充足,排水便利的地方,離公路村鎮工廠學校500m 以上。
2.2 豬場入口消毒池設在圍墻外面,生產區、生活區分開。
2.3 豬舍每天清掃清洗一次,飼養用具應定期清洗消毒。
2.4 訓練豬定點排糞排尿,及時清掃,發酵池或堆肥發酵,不準人員隨地大小便,防止豬吃人糞。
2.5 消滅鼠蚊蟲蒼蠅,防止貓狗等動物污染飼料。
2.6 重視疫情監測。 獸醫或者飼養管理人員,應每天早晚巡視豬舍,檢查豬舍衛生狀況,觀察豬的精神狀態、采食量、飲水,有問題及時治療。
2.7 嚴格執行消毒制度。 消毒是為了消滅這個病原體,病豬的分泌物排泄物,都要進行徹底的消毒。 母豬分娩室在臨產前也一定要進行徹底的消毒,全進全出的豬舍,每批豬出欄后要徹底的消毒,并空圈一周方可再進豬。
3.1 豬丹毒 未斷奶仔豬使用豬丹毒疫苗, 應在斷奶后兩個月再免疫一次。 皮下注射,每頭豬1mL,口服劑量比注射劑量增加一倍。
3.2 豬瘟 豬場所有的豬都需要定期接受檢查并注射疫苗[2]。公豬、繁殖母豬每年接種豬瘟兔化弱毒疫苗二次,母豬在發情前接種接種一次,接種劑量為四倍量。 初生仔豬在沒有吃乳前按照常規劑量接種一次,待兩小時后再自由的哺乳。 也可以在20 日齡左右按常規進行第一次接種,60 日齡左右做第二次接種,接種劑量為常規量的四倍。 對選留后的后備種豬在配種前做第三次預防接種。
3.3 豬肺疫 現在有兩種菌苗, 一種是豬肺疫內蒙系弱毒菌苗,不能注射,拌在飼料里口服,七天后產生免疫力,免疫期十個月。 另一種是豬肺疫弱毒菌苗,肌肉或者皮下注射一毫升免疫期半年。 除上述疫苗外,還可以使用豬瘟豬丹毒豬肺肺疫三聯凍干苗,可按當地的疫情確定接種的方法和時間。
3.4 豬副傷寒 如今普遍應用豬副傷寒C500 弱毒凍干菌苗,成年豬及育成豬每年3 月至9 月各預防接種一次,
3.5 豬鏈球菌疫苗 豬場在60 日齡做第一次免疫,以后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 肌肉或者皮下注射,免疫期約為六個月。
3.6 豬偽狂犬 在疫區或者受威脅的地區, 哺乳期仔豬采用產后哺乳前滴鼻1mL,斷奶后注射1mL。 懷孕母豬,產前一個月注射2mL。
3.7 豬腦炎 一般豬場在每年蚊蠅季節到來之前, 對懷孕母豬和仔豬肌肉注射1mL。
3.8 豬細小病毒疫苗 后備母豬配種前一個月肌肉注射細小病毒病滅活苗2mL,種公豬和經產母豬每半年注射一次,肌內注射劑量2mL。
3.9 仔豬紅痢疫苗 一般是在是發生過這個病的豬場, 母豬分娩前半個月和一個月分別肌注5~10mL。
總之,豬場防疫制度的建立是一個連續的管理過程,它包括了豬場的選址、消毒、飼料配制、飼喂模式、疫病預防等諸多方面,需要豬場在養豬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去調整、去完善,從而保障豬場的質量,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