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樂
(新疆昌吉州奇臺縣動物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831800)
由于資金、科技等各類因素的影響,使我國生豬養殖逐漸朝著規?;姆较虬l展,盡管如此,依然存在著大量的散養戶,生豬養殖技術的應用效果對畜牧業經濟效益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下文圍繞基層生豬養殖技術展開一系列的討論。
實際上, 種公豬和母豬的飼養方式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種公豬的體重不宜過重或過輕。 如果體重過大,將會導致其性欲有所降低,從而對正常的配種工作造成直接的影響和阻礙。如果體重過小,則說明種公豬可能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很容易對其正常的生長和發育造成直接的影響。
在豬體衛生方面, 養殖人員應該每天對豬體進行刷拭,并且要保證種公豬每天擁有一定的活動時間和活動量。 通常情況下,將種公豬的活動時間控制在每天2h 為最佳。 如果條件允許,應該盡可能的采取單圈飼養的方式, 最大程度地防止其受到外界各類因素的干擾。
就飼料搭配工作而言,種公豬的身體情況直接關系到配種的效果。 正因為如此,種公豬的飼料需要進行科學、合理地搭配。到了配種的旺季,應該適當地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如此能夠有效提升種公豬配種的能力,切實保證配種的效果。
母豬在妊娠過程中以及哺乳階段需要消耗體內大量的營養, 在進行配種之前, 應該保證母豬的膘量能夠符合預期的要求,否則很容易增加不孕的幾率。 正因為如此,在配種前的20~30d 之間,可以對體質相對較差的母豬采取短期優飼的措施。
母豬的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應該注重加強母豬營養的攝入,使其抗病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也要對各類遺傳疾病進行排查與防治,從根本上控制和降低可能存在的影響與隱患。
仔豬的身體外表在很大程度上受母豬體型的影響,在選擇之時,應該對頭型、耳型、毛色以及四肢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觀察,盡可能選擇毛色鮮亮,頭小嘴長,外生殖器官良好的母豬。
繁殖性能方面,應該保證母豬的遺傳性能相對穩定,繁殖能力較強,后代的生長性能和飼料的利用率相對較高[1]。
妊娠母豬的飼養與管理, 做好妊娠診斷工作是重要的基礎。 一般情況下,可以在完成配種的18~24d,以及39~45d 進行妊娠診斷, 其主要原因在于及時檢測母豬是否存在未受孕或不發情的情況存在。 除此之外,在配種的初期階段,應該盡可能減少對母豬的刺激,特別是對熱應激反應應該最大程度地避免。
母豬在第一個妊娠階段應該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和休息時間,不宜過多的運動。 一個月之后,應該通過適當的運動方式,增強妊娠母豬的體質,不僅要保證母豬接受充足的光照,同時也要保證其擁有足夠的運動時間。 到了妊娠后期,運動量應該逐漸的減少,直至臨產階段,應該完全停止運動。 如果妊娠期的母豬生病,應該對其用藥進行嚴格的控制,禁止服用可能導致流產的藥物[2]。
夏季的防暑以及冬季的保暖工作至關重要, 妊娠母豬臨產的頭一個星期,應該對產房進行徹底地消毒,完成相關用品的準備工作。臨產過程中應該安排專人進行看守。如果發現有難產的情況,應該注射適量的催產素。 通常情況下,可以注射20~30IU,同時完成強心針的注射。如果0.5h 之后還沒有分娩,應該以人工的方式干預助產。 具體措施是將手臂消毒,將胎位不正的仔豬掏出。 如果產道過于狹小,則需要采取剖腹產的方式。
接生是仔豬生產的關鍵, 能夠有效避免難產或仔豬被壓死的情況出現,提高仔豬的成活率。 此外,在24h 之內將犬齒和尾巴剪除。 在此基礎上,將母豬乳頭固定,保證仔豬能夠攝入充足的營養。 完成上述的各項工作之后,要進行防凍、防病以及防壓工作。 由于仔豬的抵抗能力較差,因而需要采取適當的措施對仔豬進行疾病的防控。
仔豬出生之后,應該加強鐵、硒、水等物質的補充與攝入。補鐵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出現貧血。 仔豬在出生之時,鐵的儲存量非常有限,如果不能對其進行及時的補充,很容易對仔豬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直接的影響。 仔豬出生3d 之后,應該定期對其進行鐵劑的注射。 補充硒的目的在于避免僵豬或斷奶之后有水腫或白肌病的出現。除此之外,3~20d 的仔豬生長發育速度較快,新陳代謝比較旺盛,可以使用鹽酸濃度為0.8%的水供仔豬飲用,如此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胃液分泌不全的問題, 有助于仔豬消化功能的提升。
綜上所述,生豬養殖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養殖人員應該對每一個階段和環節進行把控, 在不同的階段養殖側重點有所不同,采取科學、合理的養殖方式,保證豬正常生長的同時,也能夠保證養殖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