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
(紫云自治縣畜牧服務中心550800)
貴州省紫云自治縣位于貴州省西南面、安順市南部,屬安順市管轄,全縣轄3 街道8 鎮2 鄉,有162 個行政村,12 個社區居委會,1981 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05 萬戶40.02 萬人,耕地面積66.03 萬畝,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19.27%,屬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全國唯一的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同時也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省16 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年均溫15℃,年均降水量1337mm,境內河流屬珠江水系。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政策的引導和市場的帶動, 我縣生態雞得到快速發展,并作為主導產業在全縣推廣,現將紫云縣生態雞發展情況報告如下。
1.1 生態雞迅速發展 我縣現階段生態雞養殖模式已不再是以前的單純林、草地散養,而是標準化、規模化、自動化養殖與適度放牧的有機結合,以達到提高飼料轉化率、縮短飼養周期、合理利用養殖場地和提高生態雞品質的目的。 脫貧攻堅以來,結合我縣山多地少,森林覆蓋率高的優勢條件,生態雞作為主導產業在全縣范圍內推廣, 是我縣脫貧攻堅階段發展最快、 力度最大、助力脫貧增收效果最明顯的產業。 2016 年,全縣生態雞存欄32 萬羽;2017 年, 全縣飼養生態雞55 萬羽;2018 年生態雞飼養規模快速上升,飼養量約100 萬羽;2019 年,隨著全縣各鄉鎮街道的大力推廣,新建生態雞舍的投入使用,全縣生態雞存欄量達150 萬羽;2020 年,保持穩步推進,進出有序,生態雞存欄量維持在180 萬羽左右。 規模養殖戶從2016 年的23 戶快速增長到2020 年的80 余戶; 目前全縣投入使用的小型生態雞舍達1400余個,單個生態雞舍飼養規模在100~130 羽。 截止2020 年6 月,全縣存欄生態雞220 余萬羽,出欄160 余萬羽。
1.2 龍頭企業引領, 養殖戶市場風險歸零 脫貧攻堅以來,我縣生態雞養殖模式從養殖戶單打獨斗逐步向“龍頭企業+村社合一專業合作社+農戶”和“龍頭企業+養殖大戶”的模式轉變。村集體經濟或養殖大戶修建基礎設施,龍頭企業投入雞苗、飼料、技術等生產環節物資,同時負責生態雞銷售;養殖戶負責生態雞的飼喂與日常管理,一個飼養周期結束后,企業按照養殖戶的飼養管理成績結算飼養管理費,整個養殖環節中,農戶或養殖大戶不承擔任何市場風險,保障了養殖戶收益穩定。
1.3 養殖效益顯著,企業與養殖戶互利共贏 依托企業標準化管理,生態雞飼養周期在110~120d,嚴格采取全進全出制度,最大化利用養殖圈舍及放牧林草地。 生態雞采取適度放牧,雞群可以采食野草、昆蟲補充營養,降低飼料成本,同時,適度放牧的肉雞品質優良,能實現優質優價。 據調查,養殖大戶養殖10000羽生態雞,養殖周期115d 出欄,每只生態雞飼養管理費在4.8~5.2 元,每年可飼養3 批生態雞,一般養殖大戶年收入為14.4 萬~15.6 萬元。
2.1 規模化養殖成本高 龍頭企業飼養標準要求高、基礎設施設備成本高, 導致與龍頭企業合作的養殖戶前期需投入的資金量大,扶貧帶動效益不明顯。
2.2 雞群局部密度大,放牧過度 小規模生態雞養殖戶在發展生態雞養殖時, 沒有進行合理規劃布局, 憑內心想法投入生產,價高時盲目擴大養殖規模,沒有根據養殖場地實際合理安排生產,雞群密度大,過度放牧,致使放牧區草木不生,土層破壞嚴重,不但沒有達到生態養殖的效果,反而造成水土流失,破壞局部生態環境。
2.3 個體養殖場戶疫病防控意識薄弱 雖然我縣生態雞養殖模式從林下散養逐步向標準化+適度放牧的方式轉變,但個體養殖戶仍占有一定數量。 林下散養開始1~2 批雞群發病率較低,生產比較順利, 使得部分養殖戶誤以為生態養雞疫病防控不重要,飼養過程中不嚴格執行消毒防疫制度,糞污處理不規范;甚至有的養殖戶趕集銷售不完的雞、人員、車輛等沒有經過隔離和嚴格的消毒就進入養殖場,給養殖場造成潛在疫病風險。 開始養殖時是新場地,環境好、疫病少、效益也好;出欄幾批雞后,沒有嚴格執行消毒防疫制度, 盲目擴大規模, 一旦發病將是毀滅性的,這正是多數小規模生態雞養殖戶賺不到錢的直接原因。
2.4 養殖技術差異大 現階段,我縣生態雞養殖群體中,絕大部分是與龍頭企業合作的養殖大戶, 這部分養殖戶依靠企業的飼養管理技術,生產穩定,效益明顯。 小部分是個體經營戶,有年輕人、留守婦女、老人等,文化水平不同,學習新技術的能力參差不齊,導致養殖效益高低不等。
3.1 加強基層畜牧技術服務隊伍建設,近年來,隨著畜牧業體制改革,基層畜牧技術隊伍日益薄弱,疫病防控與生產發展技術指導力量嚴重不足,使得我縣畜牧業發展進步緩慢,加強基層畜牧技術服務隊伍建設迫在眉睫。
3.2 縣鄉級畜牧技術人員應增加下基層次數和頻率,搞好技術指導服務,幫助養殖場戶合理規劃、布局,現場教授飼養管理技術,提高養殖場戶生產效益。
3.3 縣鄉畜牧部門應積極做好個體養殖場戶與大型養殖企業之間的紐帶,大力推進企業+養殖場戶模式,降低養殖風險,提高養殖效益。
3.4 逐步完善政府與企業合作模式、 企業與養殖戶合作模式,加大糞污處理設施設備資金投入,提高養殖環節糞污資源化利用率,變廢為寶;在保障生態雞產業正常生產的同時,最大限度保護生態環境健康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