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扶綏縣中東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532114)
鏈球菌病是養殖山羊過程中, 一種常見的細菌性疫病,患病羊的一旦感染溶血性鏈球菌,就會引起全身病變,出現呼吸困難、無法呼吸的病癥,嚴重還會誘發各種并發癥,最終死亡。 養殖人員在養殖過程中,要重點加強防范和科學管理,防止山羊患鏈球菌病。
山羊鏈球菌病是一種集敗血性、熱性、急性為一體的細菌性傳染病,C 群馬鏈球菌獸疫亞種病菌是這種傳染病的致病菌,傳染源是攜帶病菌山羊,患病羊的骨肉、皮毛等。 抵抗力差的羊羔和母羊極其容易感染鏈球菌病, 這種疫病既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播,還可以通過病羊的損傷的皮膚進行傳播,同時還可以通過蚊蟲叮咬進行傳播[1]。 春季和冬季由于天氣寒冷、空氣干燥、草質不良、抵抗能力較弱,是鏈球菌病的發病高峰期,一旦患病就呈發散趨勢。
一是潛伏型,病羊初步感染鏈球菌病的早期,病理反應并不明顯,只是呈現出精神萎靡,食欲不佳,不能診斷出這種細菌性傳染性疫病[2];二是最急性型。 其臨床癥狀并不顯著,一旦羊患病后在短短的24h 內就會死亡;三是亞急性,患病后,病羊體溫逐漸升高,呈現呼吸不暢、咳嗽,食欲減退,大便中帶有血絲的病癥; 四是急性型,感染上鏈球菌病后就會表現出食欲不佳、眼神渙散、體溫升高,停止反芻等臨床癥狀,并且還會出現眼結膜、眼球充血、紅腫還會分泌類似于濃漿的物體,患病后在2~3d 就會死亡;五是慢性型,患病后病羊呈現出關節腫大、體溫不正常、精神不佳、食欲不佳等臨床癥狀,感染了慢性型鏈球菌病的山羊在30d 內就會死亡。
實驗室檢查。 實驗人員在山羊鏈球菌診斷的過程中,取病死羊的內臟檢驗,發現其中存在諸多帶雙球狀的菌體。 同時實驗人員還可以將菌體制作成生理懸濁液, 并將其注入到其中其他家畜體內,倘若家畜在24h 內死亡,則可以確認為鏈球菌病。
鑒別診斷,由于山羊鏈球菌病與巴氏桿菌病、羊梭菌性痢疾、羊炭疽等病癥相似,容易混淆,阻礙診斷工作的有序開展,據此在臨床診斷過程中要開展鑒別診斷, 確保分類診斷的科學性[3]。 并注意山羊鏈球菌病不會出現山羊內臟腐爛,而羊梭菌性痢疾、羊炭疽則會出現上述癥狀。
做好飼養工作在預防羊鏈球菌病發生概率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對此飼養人員在具體的飼養過程中為預防羊群感染這種疫病,每日都需要做好羊舍、水槽、食槽地方的打掃和消毒工作,同時并及時清除山羊糞便以及飼料殘余物等,讓山羊處在一個衛生、干凈的環境中。 另外飼養人員人要做好通風工作,為確保山羊的健康成長還要保持羊舍的溫度和濕度。 為提高羊群的抵抗力,飼養人員需在飼料中適當的添加綠色飼料添加劑,通過這樣的舉措,讓飼料的適口性得以改善,促使飼料利用率的提升,讓其腸胃消化工作得以改善,促進其抵抗力的提升。 在具體的飼養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飼料要定時定量,若投喂過多則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積食,浪費,增強羊群患鏈球菌的感染概率。 相應地若投喂過少,就會出現營養不良,身體孱弱,抵抗力不良。 此外飼養人員還要做好檢疫工作,降低羊群的患病概率。
一旦羊群感染上鏈球菌病,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并帶來極大地傷害。 針對于此,養殖戶在選擇品種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抵抗力強、正宗、健康的,通過正規途徑購買山羊。 為規避將病原體或是感染源帶入羊群中, 養殖戶在購買回來的養殖的前一個月要需單獨進行喂養,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后,確保沒有感染后,才能將其與羊群進行飼養。
毋庸置疑,山羊鏈球菌對藥物具有較高額敏感性,因此,養殖人員在發現山羊感染上這種疫病后, 需要立刻做好藥敏試驗工作,通過試驗科學地篩選出一些較為敏感的治療藥物,規避藥物過敏現象的發生。 倘若條件不許可,對此可以選擇林可霉素、磺胺嘧啶、氟苯尼考等藥物進行系統化的治療。 在上述藥物中,每次肌注林可霉素10mg/kg,并聯合地塞米松每次5mg/kg,維生素C500mg/kg,黃芪多糖3mg/kg,通常以2 次/d 為宜,療程3d,依據病羊的體溫變化情況,可適當使用安乃近給予輔助,若出現病情較重或食欲廢絕,則應使用強心補液。
總之,在山羊的養殖過程中,一旦感染上山羊鏈球菌病就會嚴重威脅羊群的健康和生命。 因此,養殖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山羊鏈球菌病的預防和防治工作, 從整體上促進鏈球菌病的防治有效性的全面提升,確保山羊的健康成長,提升養殖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