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臣
(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九龍街道畜牧獸醫站 655811)
在自然條件下,各個階段的豬都會感染上這個疾病,其中感染數量最多的是2~5 個月的豬。 在感染這種疾病之后,仔豬會出現鼻甲骨的萎縮現象,且年齡較大的豬在感染之后,這種鼻甲骨萎縮的現象發生較少、較輕,癥狀會消失變為帶菌豬。 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病菌主要是存活在上呼吸道位置, 會通過飛沫形式進行病菌的傳播。 所以,這種疾病屬于呼吸道傳染性疾病。
大部分患有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母豬和帶有該疾病病菌的豬,會直接傳染給仔豬,再加上昆蟲和物品以及飼養人員,都會在該病菌的傳播過程中起到傳播作用。 養殖戶不可以從病豬群直接引進,要選擇健康的豬群。 被污染的養殖環境和養殖用具在停用了數周后也不會被再次傳染。 這種疾病的傳播速度較慢,且呈現出了散發性和地方性的流行特點。 雖然,這種疾病的發病是無季節性的,但春季和秋季的豬發病率較高。 在此基礎上,養豬的飼養條件較差,豬圈陰冷潮濕、通風不暢、飼養稠密、缺少運動等等,都會導致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發病率增加,甚至加重發病。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引起的死亡率較低,通過對病豬進行剖檢,可知該疾病的病變位置在鼻腔和鄰近組織。 這個疾病的病變特征是豬鼻腔內的軟骨和鼻甲骨出現了軟化現象和萎縮現象,尤其是鼻甲骨的下卷曲部位出現病變。 其中,病情最為嚴重的是鼻甲骨消失,鼻中隔出現部分彎曲或者完全彎曲,導致鼻腔內形成新的鼻道。 鼻黏膜附有黏膿性或干酷樣的滲出物,竇黏膜出現中度出血現象。 而乳豬在剖檢之后,會發現在肺部的尖葉位置、心葉位置和背側位置出現炎癥斑,甚至有的會出現氣腫和水腫。 脾臟出現微腫,且腸膜充血。
利用棉拭子采集病豬的鼻腔黏液,并將其接種于裝有鮮血的平皿中,待48h 之后會生長出革蘭氏陰性小球桿菌,再選擇合適菌落用作培養物培養,來進行生化方面以及細菌方面的鑒定。
在鮮血瓊脂培養基上進行培養生長,會直接觀察到菌落呈現乳黃色,且表面光滑,邊緣整齊,中心隆起且粘稠。
在兔鮮血瓊脂平皿中溶血,V-P 陰性, 且周毛存在運動能力,不會發酵產生碳水化合物,能夠分解成尿素,氧化酶呈現陽性,與檸檬酸鹽、石蕊牛乳發生堿性反應,并在半固體的培養基中生長成為漏斗形狀。 三糖鐵生長不良,不產生硫化氫,且免疫血清凝集試驗呈陽性。
該菌株對卡娜霉素呈現出中度敏感,對磺胺嘧啶、慶大霉素呈現出輕度敏感,對白霉素、氨芐青霉素不敏感。
在實際的飼養過程中,要注重降低豬群的飼養密度,改善飼養區域的通風條件,保持豬舍的干燥狀態。 豬舍內的豬糞要做到及時清除,保持養殖區域的整潔干凈。 而且,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豬舍溫度進行調節,減少豬群應激反應的發生。 豬舍內部要進行定期的消毒殺菌,降低該細菌的存活率。
堅持自繁自養,對引入的豬種要進行嚴格檢疫和隔離觀察,保證其無疫病之后才能混養。 而對于已經存在該疾病的豬場,可以將有癥狀的豬進行集中飼養, 或者淘汰掉那些存在該種病癥的種豬, 從而實現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疾病的控制和消滅。 同時, 對待種豬也要做到定期的檢疫, 凈化豬群中該種病菌的存在。 積極推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提高母豬群的整體年齡。
具有該病病史的豬場,需要在母豬分娩前的2~3 周內,在每噸飼料中添加磺胺二甲基嘧啶10~125g。或者每頭豬飼喂上述藥0.5g/d,能夠有效地預防該病的發生。對于生產母豬可以在分娩前后的7d 內用藥, 并在每噸飼料中添加100g 泰妙菌素和100g 強力霉素。 而對于仔豬,則要在7 日齡時注射0.5mL 得米先,以及對飼喂開食至斷奶后10d 的仔豬, 需要在每噸飼料中添加泰妙菌素100g 和強力霉素200g。 這樣能夠有效的預防該病的發病。
綜上所述,在豬養殖過程中,傳染性萎縮性鼻炎這種病癥是常見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雖不會導致患病豬死亡,但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會加重豬的患病發病程度。 因此,養殖人員要做好前期的預防工作以及后期的治理工作, 降低該疾病的實際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