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福春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縣右所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71203)
在生豬的養殖過程中,各類疾病都會引起患病豬不同程度的發熱,因此,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可以根據患病豬的發熱情況不同探尋出最為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 為獲取最佳的治療方式,養殖者必須掌握患病豬機體發熱在豬病治療中的作用,從而提升對于患病豬的治療效果。
通過對于患病豬體溫的準確測量,能夠及時掌握患病豬的溫度,尋找發病原因以及治療方案,所以,在治療過程中首先離不開科學的體溫測量方式。 在對患病豬進行體溫測量時,首先應當在體溫計上系上繩子, 并在另外一段夾上夾子。 在正式測量前,應當將溫度計甩至最低,而后將夾子夾在患病豬的臀部,等待5min 左右取出,再用棉簽蘸取少量酒精進行擦拭,觀察其體溫變化,最后將體溫計甩至最低后進行保存。 在測量體溫時,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導致體溫升高無法獲取正確溫度,造成此種因素的原因可能患病豬肛門處的括約肌過于松弛, 或者體溫計插入的長度不足,這些原因都會對準確的體溫產生影響。 在測量后,若所測量的體溫高于生豬正常體溫0.5℃以上,則就可以將其定義為發熱,若高于正常體溫5℃,則會危及患病豬的生命[1]。
生豬的機體發熱情況不僅僅只包含弊端,在某些方面也有利處,在發生某些疾病時,生豬的體溫出現發熱,比正常體溫高1℃~2℃左右,則代表著生豬體內的單核巨噬細胞的能力增強,有助于加強淋巴細胞的轉化, 從而使得生豬體內的抗體產生速度加快,能夠對生豬體內的致病病原體進行有效清除,所以,在某些情況下, 生豬產生發熱現象也可以將其視為一種內部對于入侵病原體的抵抗手段。
而生豬一旦出現長時間的發燒或者高燒不退的現象,則養殖者就要引起高度重視, 長時間的發燒會導致生豬體內的新陳代謝速度加快,能量消耗較大,再加上生豬在發熱期間一般精神會出現萎靡且食欲也會下降甚至拒絕進食, 使身體中各類器官發生衰竭的現象,最終導致免疫能力的下降。
在治療生豬機體發熱疾病過程中,首先可以應用一些常規性的抗菌類藥品,此外,還可以使用解熱類藥物以及抗炎癥類藥物,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這兩類藥物時,應當合理安排藥物劑量,若出現過度用藥的情況,則會導致各類并發癥狀,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應當合理使用劑量。
生豬出現的發熱癥狀并非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形態, 而是某些疾病的臨床表現,同時發熱也是一種機體的防御現象。 患病豬的機體溫度發生變化,則代表著病情的變化,同時還是一種對病癥進行診斷的直接依據,所以,在沒有正確掌握病情時,只要患病豬的體溫未超過正常體溫的3℃以上,且發熱現象沒有長時間的持續,同時也沒有出現諸如糞便帶血、腹瀉、皮膚變化異常等并發癥狀,則無需使用退燒類藥物進行治療,這是因為采取退燒措施只能保證患病豬的體溫恢復正常,無法保證疾病的治療,且即使通過退燒藥將生豬的體溫控制,若一旦藥效消失,生豬的體溫很有可能會再次升高。 反之,若在治療時能夠結合具體的病因進行治療,則能夠間接緩解發燒的癥狀,所以,在治療過程中要分清主次,若因為治療發燒而導致對于病因的探究和治療,則會由于失去最佳的治療時間而導致病情加重, 甚至對所使用的藥物造成誤判。 最后,若患病豬出現長時間的高燒,則可以采取降溫處理,同時分析病因采取合理的治療措施。
在對患病豬進行降溫時,可以使用安乃近注射液,不僅能夠達到快速降溫的效果,而且其效用也較為明顯,具體的劑量為2g每次,通過肌肉進行注射,對于仔豬的注射應當適當縮減,并依據仔豬的體制控制劑量。 該種藥劑雖然效果較好,但是容易誘發各類不良反應,若長時間使用,則會造成患病豬體內的粒細胞數量下降, 所以在使用過程中要避免長時間的使用并合理控制使用劑量[2]。
在對患病豬的炎癥進行治療時, 可以使用地塞米松進行治療,該藥物的優點是能夠有效地應對各類常見過敏和發炎癥狀,且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較小, 且還能夠對結締組織產生制約作用。 患病豬在出現較強的中毒感染情況時,需要使用抗菌類的藥物配合其他藥物進行治療,能夠發揮其降溫、消毒、消炎的作用。
隨著近幾年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 對于豬肉類的需求缺口也越來越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生豬養殖規模的擴大,但是在養殖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會產生眾多疾病,而這些疾病的暴發往往伴隨著發熱現象,所以,針對這一現象,要掌握正確科學的體溫測量方式,并且還要明確機體發熱的生理作用,最終根據生豬的實際發熱情況采取科學有效的治療方式, 為生豬的健康生長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