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世英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 730799)
2019 年最新的養牛市場行情分析報告表明,養牛依舊在我國畜牧養殖業的發展中占重要位置。 隨著牛肉市場需求的擴大化, 養牛行業市場的穩定增長趨勢更加明顯。 養牛行情走勢良好,促使更多的養殖戶加入養牛行業中。 不少缺乏牛養殖經驗的投資人員,在一些重大疾病的預防上下足了功夫,卻單單忽視了一些常見防治,導致養牛效益難以提升。 如牛口炎。 牛口炎作為一種口腔健康疾病,它的發生影響著牛的健康飲食和營養吸收,甚至影響到牛的免疫力。 研究牛口炎的治療對牛健康養殖有著重要的意義。
牛口炎在臨床表現為口腔黏膜腫脹發紅、 口腔溫度升高、口腔有水泡或潰瘍、嘴角流涎、舌苔增厚、口腔惡臭、減食或停止采食等癥。 因口腔炎癥,嚴重的病牛還伴隨體溫升高的癥狀。 在發病初期,患牛口炎的牛口腔唾液分泌減少、口腔內相對干燥。隨病情加重,唾液增多、口腔內常伴有血絲、食屑,嘴角有白色泡沫流出。 該病與牛口蹄疫在口腔的發病癥狀有相似之處,但較牛口蹄疫而言,牛口炎的全身癥狀較輕。 牛口炎的溫度升高一般只出現在口腔內部,幾乎不伴隨對其他器官及組織的損傷[1]。
依據牛口炎的臨床癥狀及全身癥狀較強的特征進行診斷。
牛口炎的治療首先需要對口腔患處進行消炎抑菌。 再選擇具有消炎功能的藥水涂擦患處, 或使牛噙在口腔中。 在此基礎上,可配合肌肉注射、內服給藥。
西藥常用0.1%的高錳酸鉀或5%的紫藥水清洗病牛的口腔內部。每天2~3 次,連續給藥直到癥狀消失。采用頭孢噻呋鈉2g、復方氨基比林20mL、復方板藍根30mL、復合維生素B130mL 肌肉注射的方式聯合用藥,每天1~2 次,連續給藥2~3d。
中藥常用冰片6g、白礬10g、小蘇打20g、磺胺片5g、綠豆粉70g、小米粉70g、蜂蜜320g,制成冰礬蘇磺膏,分為2 份,分別縫于雙層紗布內。 在牛每次飲水或采食時,使用繃帶固定于牛的口腔上部與下部,待采食結束后取下。每天2 次,連續給藥1~2d。或采用五味子15g、熟棗仁35g、丹參35g、石菖蒲35g、遠志35g、麥冬25g、天門冬25g、桔梗25g、柏子仁25g、玄參25g、黨參25g、生地25g、茯苓25g、當歸25g,煎湯灌服。 每天2~3 次,連續給藥3~5d。
本站于2019 年5~9 月期間收治牛口炎11 例, 其中2 例為誤食刺激性物質引起,2 例為采食粗硬飼料引起,7 例為長期飼喂霉變飼料和粗硬飼料引起。 接診時均有明顯的口腔炎癥,包括水泡、紅腫及腫脹、潰瘍、夾帶血絲等癥。 伴隨有嘴角流白色泡沫、舌苔癥候、口腔惡臭、口腔升溫的癥狀。 其中6 例采食減少,5例停止采食。 病牛全身癥狀較輕。 結合其他臨床癥狀,診斷為牛口炎。
根據牛口炎的發病情況,對病牛先采用0.1%高錳酸鉀沖洗口腔內部。 然后采用頭孢噻呋鈉、復方氨基比林、復方板藍根、復合維生素B1聯合用藥,每天一次。 口腔內有明顯的潰瘍、水泡等炎癥的,對潰爛處采用碘甘油搽抹,在搭配冰礬蘇磺膏治療。 所有的牛在用藥兩天后牛口炎基本消失。 其中有2 例誤食刺激性物質造成牛口炎的病牛,在牛口炎癥狀消失后采食量仍然較少。經分析,認為刺激性物質對牛的消化系統造成一定的損傷,有內火,又為2 例病牛采用歸脾湯治療,熟棗仁35g、遠志35g、黨參25g、茯苓25g、當歸25g、黃芪25g、白術25g、桂圓肉25g、木香20g、炙甘草9g,煎湯灌服,每天3 次,2d 后病牛痊愈。
根據本站治療牛口炎的經驗, 筆者認為臨床治療牛口炎要采取中西藥結合治療方法。 西藥見效快,對口腔內部有明顯的潰瘍、水泡潰爛的癥狀,采用西藥治療效果好。 冰礬蘇磺膏、歸脾湯具有清除脾胃熾熱、 健脾益氣的作用, 對治療口腔舌瘡效果顯著。 再搭配中藥治療,可以起到內外兼治的作用[2]。
牛口炎雖為一種普通疾病,但作為一種口腔疾病,直接影響著牛的營養吸收和健康成長。 牛的飼養管理應該考慮多種飼養模式,包括牛口炎這類常見疾病。 在臨床治療牛口炎時,應將其與牛口蹄疫進行區別, 結合牛口炎癥狀只發生于牛口腔內部及唇緣部位的特征,對其進行確診。 在治療時,應以消除潰瘍面和降溫解毒為主。 在用藥上,可根據癥狀的急緩程度選擇中藥或西藥進行對癥治療,或采用中西藥結合的方式,確保牛口炎得到有效地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