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婷 林 潔 張培銘
1.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7
祖國醫學將慢性子宮內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歸于“經期延長”“帶下病”“婦人腹痛”等疾病范疇,西醫認為是一種子宮內膜炎癥,多由于子宮內膜受感染后炎癥調節功能紊亂所致,好發于已婚育齡期婦女,與復發性流產、胚胎種植失敗等不良妊娠結局密切相關,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不孕、流產、經期延長等癥狀[1],對患者的生活影響較大,在不孕人群中發生率高達56.8%[2];而治療CE所致的不孕癥,現代醫學主要以抗生素治療為主,但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亦會導致菌群耐藥性增強,進而影響療效。中醫注重整體觀念,講究辨證論治,通過調節臟腑功能,恢復機體陰陽平衡,臨床療效確切。
林潔教授,主任醫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副主任,碩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婦科專業委員常務委員,湖南省中醫婦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婦科臨床、科研、教學近30年。在防治婦女月經不調、不孕癥、婦科炎癥、反復流產等疑難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筆者有幸跟師林潔教授學習,受益良多。林潔教授在臨床中,對于慢性子宮內膜炎性不孕的治療,頗具特色,簡介如下。
患者吳某,女,36歲,2019年10月16日初診。主訴:經期延長4年余,要求調理備孕?;颊咴V4年前剖宮產后出現經期延長,常在月經干凈2天后,陰道流咖啡色物質,服用“裸花紫珠片”后方可干凈。1年前在外院行宮腔鏡檢查,結果提示“慢性子宮內膜炎”。平素月經周期規律,27~30天一行,10~13天干凈,LMP:9月28日至10月8日,量偏少,色偏深,無血塊,無痛經,腰酸不明顯。白帶量色質正常。口干不苦,納可,寐安,小便偏黃,大便正常。既往剖宮產1次,人流2次。查婦科B超:內膜厚約6 mm,回聲不均勻,雙附件未見明顯異常。舌紅,苔薄白,脈細。西醫診斷:慢性子宮內膜炎。中醫診斷:經期延長(血熱證)。予以清熱益氣湯清熱解毒,益氣固攝。組方:黨參15 g,白術15 g,山藥15 g,黃芪10 g,百合10 g,石斛10 g,金銀花10 g,連翹 10 g,菊花10 g,夏枯草10 g,兩面針10 g,地錦草10 g,鳳仙透骨草10 g,路路通10 g,甘草5 g。14劑,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兩次溫服。囑患者飲食清淡,服藥期間若月經來潮,無需停藥。
11月8日二診:LMP:10月27日至11月4日,經期較前縮短,量仍偏少,色鮮紅,口干較前好轉。復查經陰道婦科B超:宮內膜清晰,厚約7.8 mm,左側卵巢可見一大小約16 mm×15 mm的優勢卵泡。舌紅,苔薄白,脈細。予以原方加用雞血藤15 g、大血藤15 g,去掉夏枯草、地錦草,服用14劑。囑患者經期復診。
11月25日三診:LMP:11月24日至今,量較前增多,色鮮紅,無口干口苦,納寐正常,二便調。舌淡紅,苔薄白,脈細。予以清熱益氣湯減量:黨參10 g,白術10 g,山藥10 g,黃芪10 g,百合10 g,石斛10 g,金銀花10 g,連翹10 g,菊花10 g,鳳仙透骨草10 g,路路通10 g,雞血藤 15 g,大血藤15 g,甘草5 g,5劑。服完清熱益氣湯后繼服益氣助卵湯補腎益氣,養陰生津。藥用:黨參15 g,山藥15 g,枸杞子15 g,葛根15 g,黃芪10 g,白術10 g,石斛10 g,玉竹10 g,百合 10 g,酒蓯蓉10 g,菟絲子10 g,橘葉各10 g,三七花5 g,甘草5 g,7劑,并于月經第11~14 d至醫院檢測排卵。
12月7日四診:經陰道婦科B超檢測排卵:內膜8.4 mm,呈“A”型,右側卵巢可見一大小約18 mm×18 mm大小的優勢卵泡。建議患者于12月8日及12月10日同房,并于同房后服用著床煲5劑,助卵養膜,促進著床。
1月4日五診:患者月經未潮,現已停經42天,抽血查HCG為16944 mIU/ml,婦科經陰道B超提示:宮腔上段可見一孕囊,大小約20 mm×11 mm×13 mm,孕囊內可見卵黃囊,胚芽長約 5 mm 及心血管搏動?;颊吣壳盁o腹痛及陰道流血,舌淡,苔薄白,脈細滑,予以壽胎丸合舉元煎加減補腎填精,益氣養血,固沖安胎,藥物如下:菟絲子15 g,黨參15 g,桑寄生10 g,續斷10 g,山藥10 g,黃芪10 g,白術10 g,阿膠5 g,甘草 3 g,服用7劑,并囑患者禁性生活,飲食清淡,定期復查,若有腹痛、陰道流血等情況,及時醫院就診。
縱觀患者病歷資料,林教授對于CE所致不孕癥的治療,以清熱-調經-養陰為法,益氣養血貫穿全療程。先著眼于清熱解毒,益氣固攝,再配合活血舒筋,養血調經;待胞宮環境改善后結合補腎益氣,養陰生津之法,以助卵泡生長;再根據卵泡生長情況指導同房,治以助卵養膜,促進著床為主;妊娠后予以補腎填精,益氣養血,固沖安胎。
患者首診時以血熱表現較著,故首先以清熱解毒,益氣固攝為主,常選用清熱益氣湯加減。熱擾沖任,迫血妄行,沖任不固,則血不歸經,經血失于制約,故經行時間延長;血熱耗傷津液,故患者覺口干、小便黃。林教授認為,患者有1次剖宮產手術史,2次人流術史,宮腔環境受損,氣陰虧損,暫不適合胚芽著床發育,且需益氣固沖;考慮患者目前正值月經前期,此時的生理特點為經滿血盛,患者胞絡已傷,又易瘀滯化火,故同時需清熱解毒,待宮腔環境恢復正常后再妊娠。方中重用黨參、白術、山藥益氣固攝,使離經之血歸經;黃芪補氣生陽,生津養血;金銀花、連翹、菊花清熱解毒;夏枯草、兩面針、地錦草、鳳仙透骨草清熱抗炎;百合養心安神,配合石斛滋陰生津;熱去血安,則血歸于經;路路通利水通絡;甘草調和諸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黨參、黃芪、白術在改善消化功能同時還均能調節免疫、抗炎[3-5];金銀花、連翹、菊花、夏枯草、兩面針、地錦草、鳳仙透骨草等藥物也可抑制多種病原微生物繁殖、調節機體炎性反應[6],有助于減輕子宮內膜炎癥;此外,百合能抗疲勞、抗氧化及調節免疫,對此類氣陰虧耗的患者尤有助益[7]。
患者二診月經量仍偏少,但熱象較前減輕,故減用清熱藥以防寒涼敗胃,加用活血藥(如藤類藥)以養血調經?,F代藥理研究表明,雞血藤和大血藤均具有抗炎、改善血循等藥理作用[8-9]。因患者平素月經周期規律,故此時予以檢測卵泡;婦科B超提示當前患者具有一優勢卵泡,故林教授建議下月可嘗試妊娠。
患者三診月經量增多,林教授認為此時熱象已不明顯,考慮沖任虛象已露,仍有余熱,宮腔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故予清熱益氣湯減量,經期服5劑后改益氣助卵湯7劑以補腎益氣,養陰生津,助卵泡生長。方中山藥平補脾腎之陰,杞、斛之類滋陰生津同時又有蓯蓉、菟絲子補腎助陽,旨在陽中求陰;葛根“氣味皆薄”,既可甘潤生津退熱,又可“升發脾胃清陽之氣”(《本草正義》),而參、芪、術可益氣健脾,使后天氣血生化健旺,氣足則沖任得固、胞宮得舉、生理功能改善;橘葉辛香而能溫散“陽明、厥陰經滯氣”(《本草經疏》),三七花清熱生津,活血化瘀;諸藥合用,共奏補腎益氣,養陰生津,助卵泡生長發育之效?,F代藥理研究表明,橘葉、三七花能促卵泡長圓[10],同時可以宣散助卵泡排出;石斛、玉竹滋養腎陰,護卵,并促進卵泡的生長[11]。
患者四診,林教授評估認為患者宮內環境恢復良好,根據患者排卵情況,推算患者排卵期,指導同房;同房后予以著床煲助卵養膜,促進著床。著床煲為我院尤昭玲教授針對備孕人群擬定的藥膳,其主要藥物有精黨參、精黃芪、龍眼肉、三七花等,共同發揮補腎益精、暖巢養泡的調理作用。
患者五診受孕成功,血HCG值上升好,婦科B超可見胚芽及心血管搏動,予以壽胎丸合舉元煎加減補腎填精,益氣養血,固沖安胎。方中菟絲子平補陰陽,滋補肝腎,固精安胎,為補腎安胎之首藥;桑寄生補肝腎,安胎元,為養血安胎之要藥;續斷補肝腎,調血脈,助菟絲子、寄生補肝腎、固經脈;阿膠養血;參、芪、術益氣、山藥平補脾腎,全方以培補先天虛損為主,配合調補后天氣血,從固精、養血、益氣多維度發揮固沖安胎之效?,F代藥理研究表明,桑寄生具有促進子宮內膜生長、提高妊娠率的作用[12];續斷可促進孕酮受體表達[13];阿膠能夠抑制血液粘稠度,促進微循環障礙的改善[14]。
筆者跟隨林教授臨證過程中發現,林教授辨治CE所致的不孕癥,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提倡辨病辨證相結合:辨病上,針對不孕癥予以改善子宮受孕環境、助卵泡生長;針對本病由子宮內膜炎性反應引起這一病理特點,予以清熱解毒,減輕子宮內膜炎癥;辨證上,認為本病以脾腎虧虛為本、血熱絡瘀為標,故重視脾腎二臟同調,精、氣、血共理,對血熱較甚者先重祛邪后重扶正,對虛損較顯者則扶正祛邪同時運用,但總體上仍須以培補真元虛損收全功。②重視夫妻備孕的調攝指導,根據排卵情況指導同房時機。③結合現代醫學檢查手段(如宮腔鏡、B超等)對患者的子宮情況進行評估和調治指導。
通過辨病辨證并舉、指導調攝、中西醫結合,林教授在臨床上辨治CE所致的不孕癥收效良好,其臨證經驗值得借鑒和運用,其具體的中西醫機制值得進一步探究和闡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