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新基建”政策的落地,軌交空調市場迎來了高速發展期。如果說國內軌交空調市場上一階段的競爭主要圍繞中外品牌市場格局上的進退,那么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城軌空調創新停滯不前進而導致產品無法滿足用戶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事實上,如今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速度與規模等各項數據指標已居于世界前列,原有的空調產品及解決方案已經無法滿足我國軌交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亮劍城軌空調,按下“磁懸浮”啟動鍵
“目前,國內大多數的軌道交通建設的全生命周期是割裂的,建設和運營往往是分開的。由于項目建設方不負責后期的運營,自然沒有動力完全按照運營方的要求去建設,因此很多項目達不到最初設定的節能目標。早、晚高峰客流處于尖峰時刻,其他時間段客流處于平緩階段,這導致空調系統大部分時間處于低負荷運行的狀態。基于此,城軌空調產品必須具備較高的‘實時冷量調節能力。”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城市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劉英杰表示。
“如果不能與時代同步,解決城軌交通建設過程中的空調配套難點,那么任何一個空調品牌都無法在城軌空調的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權。”這一觀點已成為行業的共識。然而,早在2005年,海爾中央空調中標國產品牌首個軌道交通空調配套項目——廣州地鐵3號線時,行業人士便深刻地體會到要想在城軌空調細分市場實現長遠發展,僅僅依靠“大而全”的產品線是不夠的,還必須打造核心競爭力,研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超級單品”。
海爾在2006年推出國內首臺磁懸浮中央空調,并堅持投入人力、物力研發新技術,以適應軌道交通市場的變化。以磁懸浮中央空調為核心,海爾針對城軌交通的新難點,先后推出了多個行業先進的解決方案,并建成了國內第一個節能示范站——北京地鐵房山線大葆臺,這也是中國首個應用磁懸浮中央空調高效機房的項目。與此同時,海爾更是在2018年入駐青島地鐵13號線,打造了中國軌道交通行業首個磁懸浮蒸發冷樣板工程。
種種事實印證,唯有不斷創新,品牌才能實現長遠發展。目前,國內外品牌紛紛加入到磁懸浮中央空調的陣營中,截至2020年,市場上大力推廣磁懸浮中央空調的品牌已有40余家。
聚焦生態系統,奠定行業領頭羊位置
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用戶對產品的穩定性和節能性的訴求不但不會變,而且還會隨著時代與科技的不斷進步而愈加強烈。當前,物聯網技術的普及使品牌快速獲取用戶需求的相關數據變得極為便捷,即便是小眾品牌也能輕松獲得用戶數據,并以此來確定產品及解決方案的創新方向。
在創新研發的生態系統中,傳統企業不再采取封閉模式,而是與全球的研發機構、高校以及甲方共同協作,依托企業構筑的平臺,打造一個多方互動的生態圈。例如,海爾中央空調成立海盟俱樂部,吸引了近百位國內暖通空調行業知名人士參與其中,打通了產學研用一體化通道。
要想實現設備生態系統的創新,廠家需要實時關注客戶需求的變化,并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基礎上,通過智能技術的應用使設備達到高效穩定的運行狀態。海爾中央空調在2017年搭建起全球首個中央空調物聯網節能共創平臺,實現全系產品自動聯入云智能服務中心,通過對用戶需求和使用習慣進行數據分析,并對產品的全生命周期進行數據監測,最終實現暖通系統的智慧節能。
當下,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速度進一步加快。作為行業觀察者,筆者認為,要想實現軌交用戶對智慧節能運維環境的訴求,空調品牌需要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撐。海爾中央空調之所以能在軌道交通領域發揮引領作用,根本原因在于其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以及產品技術的不斷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