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昉
春天的西漢水河畔,陽光和煦,桃紅柳綠,是春耕春播的美好時節。在位于西漢水沿岸雷壩鎮坪頭村的禮縣大興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400 多畝油橄欖產業園內,30 多名工人正在田間地頭配合默契地起壟、培土、定植、覆膜、澆水,秩序井然地栽植油橄欖苗木。
1964 年3 月3 日,周恩來總理從阿爾巴尼亞引進第一棵油橄欖樹,落戶于中國甘肅隴南。今年的3 月3日,隴南市近百名干部群眾登上南山,栽下一棵棵象征隴南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的油橄欖樹。地處秦巴山區,位于甘肅省東南部,省內唯一屬于長江水系并擁有亞熱帶氣候的隴南市,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布、地域差異明顯,其川壩河谷地帶是中國的油橄欖最佳適生區。油橄欖產業作為隴南市獨有的產業,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發展潛力十分廣闊。近年來,隴南市委市政府把發展油橄欖產業確定為實現全市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舉措,在全市大力推廣栽植。禮縣積極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迅速行動,按照全市特色經濟林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立足縣域資源稟賦和自然條件,經過前期認真走訪調研,精準謀劃,及時調整全縣產業結構,確定在以西漢水下游為主的沿岸河谷地帶油橄欖適生地區大力推廣栽植油橄欖,努力為當地產業發展探索新出路。
位于西漢水下游河谷地帶的雷壩鎮坪頭、魚池及肖良鄉安壩、桃林等村,水土光熱等自然資源豐富,是油橄欖栽植生長的最佳適宜區。禮縣通過調整優化當地產業結構,大力推動發展油橄欖高標準示范園栽植建設項目,打造綠色生態產業帶,不斷探索總結油橄欖栽植的經驗技術,進一步推動全縣油橄欖產業建設高質量發展,為實現經濟和生態雙贏、推進當地及縣域整體經濟發展、促進帶動當地群眾收入注入新的力量,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夯實了產業基礎。
在禮縣油橄欖產業發展過程中,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安排部署,今年3 月,禮縣林果產業領導小組到雷壩鎮坪頭村禮縣大興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對全縣油橄欖栽植管護及政策扶持等進行了專題調研指導。調研組指出,油橄欖作為新型的產業結構主體,在雷壩鎮魚池村已發展成型,各相關鄉鎮要學習其經驗做法,立足各地資源稟賦和自然條件優勢,在符合條件的地區搶抓產業發展和政策扶持機遇,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打造,努力實現特色產業轉型升級。調研組還對全縣油橄欖栽植工作細化目標任務,靠實工作責任,明確時間節點,為全縣油橄欖標準化栽植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合作社栽植現場,調研組同當地干部群眾一起刨坑、壓苗、培土,就油橄欖栽植樹盤大小、培土厚度及株距、行距等進行了交流學習,要求把好“規劃整地、苗木栽植、澆水管護”等關鍵環節,有序推進栽植,確保栽植保栽保活,如期建成高標準油橄欖示范園,推動油橄欖產業三年倍增任務落實,確保今年發展任務全面完成。
“自從縣上確定在雷壩、肖良等鄉鎮栽植發展油橄欖以來,禮縣自然資源局及時與市上林科院等相關部門協調對接,及時調運苗木,協調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跟蹤服務,對油橄欖栽植的株距、行距、用水、覆膜、起壟、培土、施肥、施藥等技術進行了現場指導培訓,并對油橄欖相關品種及管護方式進行了詳細介紹。下一步,在確保栽植成活的同時,還要精心打造幾個高標準的千畝級產業示范園區?!倍Y縣自然資源局核桃科技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弓表示。
據肖良鄉鄉長曹禮介紹,今年全縣計劃在該鄉安壩、桃林等村栽植油橄欖1100 余畝,行道樹3 公里,合作社流轉土地栽植500 余畝,生態林栽植12.5 萬株;還在鄉政府所在地栽植30 余株大型油橄欖樹。通過栽植油橄欖,既打造全鄉綠色生態產業帶,又優化調整全鄉產業結構。
3 月30 日,雷壩鎮坪頭村油橄欖栽植現場迎來了全縣2021 年產業現場觀摩組的參觀調研,觀摩組成員對當地油橄欖栽植及土地流轉、運營模式等給予了充分肯定,通過縣級產業觀摩組的參觀,為當地發展油橄欖產業樹立了信心。
雷壩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坪頭村包村干部陳合介紹說,在全鎮油橄欖栽植前期的規劃過程中,鎮黨委召開了專題黨委會議進行研究,并組織鎮村組及駐村幫扶干部對符合油橄欖栽植要求的村組走訪了解,召集群眾討論油橄欖栽植的各種可行性方案,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最后形成了以“合作社+農戶”自愿入股的模式在全鎮推廣開展油橄欖栽植。
據坪頭村委會主任、禮縣大興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領辦人陳彥軍介紹,在油橄欖栽植期間,合作社先后流轉了全村及周邊部分農戶近500 畝土地,周邊部分群眾自愿栽植了130 多畝,標準是在河谷地帶以經濟林標準栽植,在山坡上以生態林標準栽植。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對部分土地進行了平整修復,調用大型鏟車、挖機對田間道路進行了加固維修,并計劃深挖4口水井,增設配套增壓提水泵4 臺,方便油橄欖苗木栽植的澆灌管護。下一步,將借助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有利時機,搶抓發展機遇,努力爭取打造集生態、環保、休閑、旅游、觀光、采摘與體驗于一體的田園風光綜合體。
在禮縣油橄欖產業如火如荼的發展中,筆者注意到,在縣城的部分節點路段,一株株形態各異的油橄欖樹作為景觀也已經悄然走進人們的視線,挺立在路邊,守護著熱愛她的人們。雖說在人行道上栽幾株景觀式的油橄欖樹,對于諾大的縣城而言微不足道,但是從客觀上體現出了禮縣廣大干部群眾對油橄欖的普遍認同和接納,這也體現了“開放包容”的禮縣精神。
目前,禮縣已在油橄欖適生區雷壩、肖良等鄉鎮發展栽植油橄欖樹2000 多畝,經過前期精心管護和科學栽植,成活率達95%以上。油橄欖樹的成功栽植,為全縣產業結構調整和后續特色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