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霞
親近自然、享受自然、回歸自然的生態旅游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更好更快地發展生態旅游產業,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順應游客親近自然、享受幸福生活的必然結果。生態旅游既能領略美麗的自然風光,近距離跟野生動植物和諧共處,還能了解當地傳統文化、民族習俗,使游客在緩解壓力的同時增長知識見聞,還能體驗回歸自然的獨特感受,實現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回歸。
松鳴巖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甘肅臨夏州和政縣南25 公里處的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試驗區內,公園總面積2666.67 公頃,由松鳴巖風景區和藥水峽風景區組成。公園距蘭州市110 公里,距臨夏市45 公里,康臨高速下接臨康和二級公路直達景區,交通十分便利。松鳴巖因每當風起,松濤大作,似戰鼓擂響、駿馬奔騰而得名。又因建佛寺于懸崖峭壁之間,亦稱須彌崖。主景區由西方頂、南無臺、雞冠嶺三座山峰構成,山峰突兀挺拔狀似筆架,傳說神筆馬良每次作完畫之后,便把他那支神筆擱置于此,故又稱“筆架山”。山峰常年白雪皚皚,宏偉壯觀。景區內山、水、野生動植物及人文資源豐富多彩,地理區位優勢明顯。
松鳴巖森林公園自成立以來,因地制宜采取“邊經營、邊建設、邊完善”的建設方針,公園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手段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景區的經營管理、食宿服務、娛樂設施及景觀景點已初具規模,但部分娛樂設施和基礎設施因年久失修,亟待維修加固,景區內古樹名木和動植物資源的保護、環境衛生的改善以及森林火災的預防、安全生產的保障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和差距,急需改進和完善。
雖然松鳴巖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旅游業憑借獨特的資源優勢,在省內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游客逐年增多,生態旅游前景樂觀,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一是公園內旅游資源不集中、優勢不明顯,旅游項目單一,尤其是冬季的冰雪旅游資源還沒有充分開發利用。二是景區游覽路線和航道布局不合理,游步道與特色景點聯結度不高,無法通達。三是經營發展理念落后、經營管理粗放、服務質量不高,景區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滯后,接待能力嚴重不足,缺少吸引游客的獨特旅游品牌。四是旅游淡旺季明顯。旺季接待能力不足,淡季游客寥寥無幾。經營時間短,加之娛樂項目單一,導致經營成本高而收入低。五是經營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匱乏,經營模式單一,管理質量不高。六是保護區跟地方政府協調探索共建共管共享生態旅游資源的能力不足,主動性不夠。
要在依法嚴格保護資源原真性的前提下,把松鳴巖森林公園建成集森林生態旅游、生態體驗、生態文化、生態康養和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高原特色旅游基地。要科學處理旅游資源保護和旅游開發建設的相互關系,將近期發展作為長遠規劃的步驟,明確市場導向,做到旅游資源的永續利用。
生態旅游開發由點狀發展向板塊、線路發展轉化,形成板塊旅游開發模式。把松鳴巖森林公園生態旅游、文物古跡、冰雪旅游、民族風情等分散的景點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串連成線,形成獨特的旅游板塊,以吸引游客。
全力打造景區差異化,突出公園主題特色,避免周邊景區資源競爭。充分突出松鳴巖原始森林層林疊翠的古老原真性特色,加大景區冬季冰雪旅游項目開發,促進景區冬季旅游發展。充分挖掘和發揮松鳴巖森林公園獨特的旅游資源特色,延長旅游旺季,壯大旅游產業,增加旅游收入。
依法依規、科學合理的前提下,大力調整生態旅游產業結構,不斷完善旅游產業體系,力爭把松鳴巖森林公園納入臨夏州、納入甘肅青海直至大西北特色旅游圈,發展大旅游產業體系,加快推動松鳴巖生態旅游業深度融合于州、省甚至全國特色生態旅游圈。
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景區與地方政府聯合經營模式,樹立共建、共管、共享理念,把松鳴巖景區獨特資源優勢與地方政府的旅游資金優勢進行科學合理的融合,建立公園管理機構和地方政府利益共同體,推動形成保護、經營、發展的特色旅游模式,走自然資源低消耗、高品位、無污染的綠色旅游發展道路。
“吃、住、行、游、購、娛”是旅游的六大要素,是旅游產品構成的基本單元,缺一不可。將這六要素有效銜接,就構成一條完整的旅游產業鏈。因此,把公園建成體現森林文化、獨具高原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就要做好這些要素的建設。
加大對景區門外餐飲長街商家的培訓力度,重視菜品衛生質量,大力開發和推廣本地特色菜品。利用無污染的綠色天然食材吸引游客,打造餐飲名店,加大文化氛圍營造及當地商戶素質培養。積極帶動周邊鄉鎮大力發展“森林人家”旅游項目。
按照旅游市場的需求,帶動周邊鄉鎮形成以旅游景區為主體沿途農業觀光為輔助的旅游產業模式,發展以家庭、散客為服務對象的中低檔公寓式酒店、家庭旅館;將商務型、度假型、會議型大型住宿進行特定地點整合、規范管理,并根據規模、檔次進行星級評定,以解決旅游旺季旅行社和團體游客住宿問題。
積極爭取和配合地方政府在現有基礎上提升景區內部交通等級,完善現有景區道路及道路指示系統,加大登山游步道的維修和補建工作。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綠色環保、親近自然”的理念,對景區內道路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嚴格按照“打造旅游,規劃先行”的原則,對景區景點進行科學的規劃。逐步提升傳統觀光旅游檔次的同時,全方位發展休閑度假、生態養生、科考探幽、冰雪體驗、民俗風情等特色旅游。逐步建設景區數字化工程,提升旅游景區信息化水平。
結合當地人文講解、農業觀光、現場體驗等旅游方式,在參觀種植園、手工作坊的同時,由游客親自參與采摘和制作過程,滿足游客好奇心的同時還可以刺激購買欲。統一打造“松鳴巖”品牌的商品包裝,既可展現本地特色、文化內涵,又可起到帶動宣傳、提高旅游商品知名度的作用。
近年來,旅游產業中娛樂收入占旅游總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大。我們應當認識到旅游娛樂的重要性,在充分利用現有文化娛樂設施的同時,多開發一些設計新穎、參與性趣味性強的游樂項目和游樂設施。深入挖掘當地民俗文化和森林文化,培育各具特色的旅游演藝節目和節慶活動,打造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特色產品。這樣既可以通過游樂項目延長游客滯留時間,刺激消費,還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公園旅游。
旅游業是一項具有發展潛力的復合型產業,也是一項綜合性的經濟事業,能帶動社會多項事業的發展。做大做強生態旅游業,就要注重旅游業與文化、體育、工業、農業以及會展等其他產業的融合,大力發展森林旅游、生態旅游、農業旅游、工業旅游、體育旅游、冰雪旅游,豐富旅游業的內涵,真正走出一條適合松鳴巖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旅游業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