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美理

冬去春來,百花爭艷,萬物復蘇,動植物煥發勃勃生機。隨著氣溫水溫的慢慢升高,蟄伏一冬的淡水魚也漸漸蘇醒,身體不再僵硬、游動不再遲緩,而是變得行動敏捷,機警而狂野,在溫暖的水里撒著歡玩耍嬉戲,胃口大開,四處尋覓可食之物,可以說是饑不擇食,來者不拒,為接下來的產卵做準備。這也是春季為什么好釣魚的原因。雖說春天是黃金釣魚季,但是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春季釣撒歡魚的技術,想釣獲撒歡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國冬季的氣溫受西伯利亞氣團的影響,春季氣溫受太平洋氣團影響,二者在冬春交替季節相互“推搡拉扯”,又勢均力敵,導致春季的天氣、溫度如孩子臉一樣說變就變,氣溫極不穩定,乍暖還寒,這就給春釣造成諸多不確定性。
魚類是變溫性動物,其生活習性與水溫息息相關。因此,釣時的選定、餌料的搭配,都要充分考慮氣溫的變化。節氣表顯示立春了,溫度稍微回溫了,并不意味著任何時間都好釣魚,我們要根據具體的天氣情況來決定什么時間出釣。
根據我多年的釣魚經驗,最低氣溫高于5℃、最高氣溫在10℃以上的天氣,連續幾天風和日暖的天氣,氣溫上下浮動小,晝夜溫差小的陰天、小雨天,以及變溫的前一天,都是出釣的好時機。
在氣溫平穩的情況下,東南微風天氣適宜春釣。在這樣的天氣下,水溫會隨氣溫逐漸升高,1.5米左右的淺水區水溫升高迅速,魚兒會從深水區聚集到淺水區。連續多日的降雨天、氣溫不穩定的日子、兩三個小時內氣溫陡升驟降時,均不宜垂釣。雨天氣溫降低,淺水區的水溫下降得厲害,魚兒會主動游向深水區,但此時在深水區垂釣效果依然不會好,因為在短時間內魚體適應不了水溫的大起大落,這會嚴重影響魚兒進食。需要注意的是,釣淺水時,釣位應選在遠離噪音的地方,噪音大了易驚到進窩之魚。

立春了,溫度稍微回溫了,并不意味著任何時間都好釣魚,我們要根據具體的天氣情況來決定什么時間出釣

雨天氣溫降低,淺水區降溫嚴重,魚兒會游向深水區,但此時在深水區垂釣效果依然不會好,因為在短時間內魚體適應不了水溫的大起大落

總體而言,春釣釣組要比冬釣線組大一些。在能夠承受鯉魚、草魚拉力的前提下,魚線的效果還是越細越好
陽春三月,氣溫水溫大幅上升,魚兒體能得到恢復,淺水區的水草開始萌芽,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成為魚兒的天然餌料場地。此時的鯽魚、鯉魚需要大量進食,為即將到來的繁殖季節做準備。我們要結合這一時期魚類的生活規律選釣點,一般情況下,釣點可選在水底漫坡、清渾水交界處旁的渾水區、回水灣、倒樹周圍、樹樁橋墩旁、水深1米左右的蘆葦等障礙物較多的地方,因為魚兒膽小機警,有障礙物的地方可供魚兒躲避藏身。
另外,鏵尖的左側、寬河流的最窄處、支流入水口、湖庫河流的淺水灘均是不錯的釣點。水底平坦處的凹槽、深溝高低相間處也是不錯的地方,鯽魚鯉魚最喜歡在這樣的水域活動覓食,尤其是鯉魚。
水草叢生、有樹樁樹枝的深淺交界處是大多數魚類喜歡藏身的地方,淺水區水溫升溫快,微生物繁殖快,為魚類提供了食物,深水區是魚類受到驚嚇后的躲藏之地;鯉魚、草魚尤其喜歡到有障礙物的深淺水交界處逗留,饑餓時可到淺水區覓食曬太陽,水溫降低或發生危險時可緊急逃往深水區。
春季氣溫水溫適宜,魚類活性增強,中午時分格外活躍,所以釣組搭配要比冬釣線組大一些。我的經驗是用6.3米以上的二八調或一九調硬調竿,硬調竿在釣水草、樹枝等障礙物較多的水域時可以直接飛魚上岸,不給中鉤之魚掙扎的機會,以免魚逃至障礙物中。線組宜選質地柔軟、拉力強的2號釣線作主線,1號釣線或1.2號釣線作子線,長度30厘米為宜。在能夠承受鯉魚、草魚拉力的前提下,魚線越細,效果越好。選鉤要兼顧著滿足釣大魚的要求,可用鋼性好、鉤尖鋒利、有彈性的4~5號伊豆鉤,或鉤門同等寬的チヌ鉤。浮標吃鉛量的大小應根據釣點的遠近、釣者觀標時的視覺舒適度和以往的使用習慣來確定。最靈敏的釣組狀態是,上鉤背輕微觸底,下鉤躺底,子線稍微彎曲,鉛墜與浮標之間的水線在水中繃直,鉛墜懸在水中。在這種狀態下,魚咬鉤時無需多大的吸力就可以拉扯鉛墜,牽動浮標,使其出現明顯的吃鉤動作。

釣草洞或垂釣障礙物多的水域,宜用長竿短線七星標朝天鉤垂釣,不宜用立標雙鉤垂釣

誘餌里不宜添加小藥,哪怕小藥多添加一點點,也會蓋住誘餌的味道,魚兒是不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