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評論員
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對我們這個加速發展的大國而言,既是愿景與承諾,又是擔當與壓力。各行各業,全國人民,都必須有強烈的緊迫感。能源行業,能源企業,更是責無旁貸。
牛年春節過后,天氣迅速回暖,春天的腳步正加快北上的節奏。此時此刻,大洋彼岸的美國,正面臨極端寒潮天氣的嚴重挑戰。傳統能源極為豐富的得克薩斯州,出現了大面積停電停氣停水的災難,數百萬家庭在暴風雪中顫抖。這不僅暴露了超級大國的短板,而且給我們如何應對極端氣候變化敲響了警鐘。
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全球氣候變暖已經不再是科學家討論的話題,而是人類必須面對的威脅。2015 年12 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達成《巴黎協定》,提出到本世紀末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目標,并要求締約方國家在2020 年底前,更新提高力度的減排目標。
2020 年9 月22 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此后,在不同的國際場合,習近平主席先后六次重申了這一立場。
碳達峰就是我們國家承諾在2030 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而到2060 年,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
碳達峰與碳中和時間表,對我們這個加速發展的大國而言,既是愿景與承諾,又是擔當與壓力。
當前,中國單位GDP 能源強度為世界平均水平兩倍多,單位GDP 碳強度為世界平均水平三倍多,一方面說明中國降耗減排的潛力,另一方面也突顯轉變發展方式的巨大挑戰。
發展方式需要轉變,產業結構需要轉變,能源結構也要轉變。煤炭目前仍然是我國能源主力、碳排放大戶。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以替代煤炭,減少煤炭的使用。這其中,天然氣被寄予厚望。
2020 年,中國石油國內油氣產量突破2 億噸,其中天然氣產量首次超過原油,為氣化神州、減排降耗,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也都強化天然氣生產,擴大清潔能源比重。
今年適逢“十四五”開局之年,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推進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等,正快速落實。一年之計在于春,能源企業要為中國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實現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