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博,郝松濤,何義良,劉明亮,張超君,劉 超
(1.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21;2.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衡水供電分公司,河北 衡水 053000;3.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石家莊供電分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51;4.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獻縣供電分公司,河北 滄州 062250)
隨著電網的高速發展,土地資源的日益緊張,由于同塔多回輸電線路不僅能提高輸送容量,還能夠減少綜合造價和線路走廊需求,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得到了廣泛應用[1]。但同時也增大了輸電線路停電檢修作業人員誤登相鄰帶電線路的幾率。
誤登帶電桿塔一直是輸電線路作業的防控重點,電力系統曾發生多起由于塔上作業人員對線路識別不到位,而誤入帶電線路引發人身觸電傷亡的事故。近年來涉及同桿塔架設多回線路中部分線路停電檢修的比重逐年增大,安全管理壓力巨大。因此,對同塔多回輸電線路非全停檢修安全風險進行分析很有必要。
根據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35~1 000 kV交流架空輸電線路多回桿塔占比19.83 %,2020年開展停電檢修的線路占比27.87 %。
就目前來看,對于同塔多回輸電線路,想要采取全停的方式進行檢修較為困難,在進行同塔架設多回輸電線路部分線路停電檢修時,作業人員誤登帶電線路的幾率也越來越大。同時,當部分線路停運檢修時,停運線路與在運線路之間的電磁耦合和靜電耦合會產生感應電壓和電流,從而對作業人員產生影響[2]。
如何保證同桿塔架設多回線路中部分線路停電檢修作業安全,已成為各公司日常檢修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難題。
從系統內外以往出現過的事故案例來看,同桿塔架設多回線路部分線路停電檢修工作危險點分布在誤登帶電桿塔、誤碰帶電設備、誤入帶電側橫擔、感應電觸電、高空墜物打擊等五個方面,具體表現如下。
2.1.1 工作組織方面
(1) 現場勘查不到位,風險辨識不全,“三措一案”“一書兩卡”安全措施缺乏針對性,現場作業情況復雜時未及時補充。
(2) 監護責任履行不到位。監護人員安全意識不足,未認真履行監護職責,頻繁從事與工作無關的其他活動,導致作業人員攀登桿塔及在不同桿塔轉移作業過程中失去監護。
典型案例:2016-01-13,某發電公司對倒塌的35 kV上新三線桿塔及相關線路進行修復工作,在作業人員攀登桿塔過程中,由于監護人在接聽電話,導致作業人員在誤登鄰近帶電的鐵塔(雙回線)時未被及時發現制止,造成觸電墜地死亡。
2.1.2 設備運維方面
(1) 線路標牌、色標設置不規范、不齊全、脫落、字跡不清、更換不及時等,加上工作人員登桿塔時未認真核對而誤登帶電桿塔,導致人員觸電傷亡。
(2) 在偏僻山區或地形復雜的同桿塔架設線路上檢修,檢修點之間跨越復雜環境時,對線路環境不熟悉,容易誤入其他帶電線路。
2.1.3 人員素質方面
(1) 部分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欠缺,未認真履行工作前安全交底流程,對工作任務、危險點不清楚、不熟悉。登桿塔前不認真核對停電檢修線路標識,僅憑借主觀意識盲干、蠻干,或盲目服從領隊指揮,導致安全風險不可控。
(2) 作業人員攀登桿塔過程中因驗電器攜帶不方便,存在未攜帶驗電器登桿情況;到達既定驗電位置后,因麻痹大意,未驗電即進行檢修作業,存在觸電風險。
(3) 未開展作業人員承載力分析。部分桿塔停電檢修工作持續時間長、工作量大,長時間連續高處作業導致作業人員超承載力工作,身體、精神疲憊,危險系數增加。
(1) 作業人員擅自擴大作業范圍,停電檢修過程中未經許可擅自處理帶電側隱患(如:漂浮物、鳥窩等),導致與帶電側線路安全距離不足。
(2) 作業人員在帶電側橫擔放置工器具、材料,在桿塔上卷繞或放開綁線,大風天使用非絕緣繩索上下傳遞材料等容易誤碰同塔非停電線路的違規操作時有發生。
(1) 早期同塔雙回桿塔的腳釘或爬梯只在其中一側桿塔安裝,當一回線路停電作業時,如果該排腳釘安裝在帶電線路側,作業人員很有可能由于思維慣性直接進入帶電側橫擔,造成因安全距離不夠而引發觸電風險[1]。
(2) 現場安全交底內容側重點偏失,過分強調同塔架設帶電線路,而對應檢修的線路危險點、安全注意事項交代不足,導致作業人員印象模糊。
(1) 停電檢修線路接地線布置不合理,只在線路兩端安裝接地線,接地線裝設數量少、未使用個人保安線,導致停電檢修線路感應電流過大,造成作業人員觸電。
(2) 在500 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線路桿塔上作業,未采取穿戴屏蔽服或靜電感應防護服、導電鞋等措施,導致作業人員感應電觸電。
檢修作業次序安排不合理。同塔雙回路工作時,作業班組往往是同桿多人,雙層工作,工作密集且難以分隔,相互影響較大。尤其上層作業人員會影響下層作業人員,且監督人員難以有效制止其相互影響。
(1) 嚴格現場勘察。按照規程要求進行現場勘查,確保風險點辨識充分,“三措一案”“一書兩卡”措施正確完備。如遇桿塔只有單側腳釘的情況,則應在工作票及作業指導卡中突出強調。
(2) 細化交底分工?,F場交底時使用語言簡練明確,突出重點,如告知檢修人員“該檢修線路是面向大號靠左手側”等;交底過程中隨時進行現場提問,保證交底效果。
(3) 做好過程監護。監護人對高處作業人員進行全過程監護,重點關注核對線路標識、攀登桿塔、進入下層橫擔等關鍵環節,及時糾正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
(1) 應用個人保安線。在同桿塔架設多回線路中部分線路停電檢修工作中,接觸導線前必須先懸掛個人保安線,消除感應電影響,下塔前及時拆除。
(2) 配備便攜式驗電器。為作業人員配備適合攀登桿塔攜帶的便攜式驗電器,有效杜絕作業人員因怕麻煩心理而省略驗電過程。
(3) 規范驗電流程。作業人員登塔驗電、裝設接地線均由工作負責人進行監護,驗電前要規范佩戴絕緣手套,檢查驗電器是否處于良好狀態。
(4) 做好措施防護。在500 kV及以上電壓等級同桿塔架設多回線路中部分線路停電檢修工作中,作業人員嚴格按照規程要求穿戴屏蔽服或靜電感應防護服、導電鞋等防護裝置。
(1) 嚴格標識管理。嚴格輸電線路標識配置、安裝、驗收過程管理,確保標識設置規范、完整;加強線路標識運維管理,加大對同桿塔架設多回線路標識規范性的檢查巡視力度,對發現的線路桿號牌、色標牌模糊、有誤或欠缺等缺陷,及時進行更換或補全。
(2) 強化過程監督。加強作業現場施工人員行為違章的監督檢查,配備充足的現場安全監督人員,對施工現場作業人員采取重獎重罰措施,督促作業人員履行安全責任,規范作業行為。
部分單位結合檢修現場工作實際,采取差異化管控措施,成效顯著。
(1) 針對同塔多回非全停檢修作業采取梯級管控措施,進一步強化現場跟蹤督導,督促各級管理人員認真履行到崗到位要求,切實負起監督管理職責,強化作業現場的安全監督管理。
(2) 加強統籌組織,針對大型復雜、多專業、同時間段作業的同塔多回非全停檢修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專人負責,確保作業過程中各方負責人溝通順暢、步調一致,各作業隊伍間協同配合、統一推進。
(3) 依據工作任務合理安排作業工序,確保各作業人員不會在同一回線路、同一垂直面開展作業,消除作業人員上下交叉作業相互影響的不安全因素。
(4) 采取防誤登桿塔“雙色標”措施,即在桿塔兩側回路上分別以不同顏色標注(紅、黃、藍、綠四種顏色)以示區別,檢修人員分別戴上與停電檢修回路對應相同顏色的標志方可允許上塔作業,有效防止誤入帶電回路。
參考國內同塔多回線路感應電防護研究成果,綜合檢修線路電壓等級、線路回數、線路長度等因素,制定差異化接地線裝設及個人保安線應用方案,規范接地線、個人保安線應用,為相關單位開展此類工作提供指導意見。
雙回路桿塔作業時,塔上和塔下人員因距離較遠和風力等因素,交流不夠通暢,建議配置作業單兵裝置(智能安全帽、對講系統等),提高作業安全系數。
同塔多回線路在桿塔各回路橫擔涂刷不同的回路顏色,在同一變電站所屬不同桿塔的雙回線路避免使用相同顏色,可優先使用紅-綠、黃-藍等區別明顯的顏色,在塔梯的起始位置,涂刷相應的回路標準色。
運用國內外研究成果,開展防誤登桿塔、防誤入(碰)帶電側線路新技術試點應用,具體如下:
(1) 誤登桿塔報警系統?;谏漕l識別技術研制的輸電線路防誤登報警系統,由移動數據終端平臺、RFID微波感應單元和后臺管理系統組成,通過檢測微波信號來實時監測并分析作業人員與線路標簽的相對位置,以此來判定作業人員與帶電體是否大于安全距離,通過腕表的聲、光、震動方式提醒作業人員,防止誤登帶電線路[3]。
(2) 防誤登桿塔桿號牌。在桿號牌的背面固定安裝有語音裝置、太陽能供電裝置和紅外感應裝置,紅外感應探頭正對登桿塔一側,作業人員登塔觸發感應裝置后,自動語音提醒線路名稱桿塔號,有效防止誤登桿塔現象[4]。
(3) 近電感應報警裝置。在作業人員身上配備帶有近電報警的安全帽、工作服,工作人員接近帶電線路后,近電感應裝置接收到的電場強度超過既定閾值,即發出報警信號,防止誤入帶電區。
(4) 紅外對射報警裝置。工作前在塔上人員作業區和禁入區之間設置紅外對射裝置,人員一旦越線即刻發出報警,提醒作業人員嚴禁進入帶電側設備區。
(5) 無人機檢修作業。利用無人機開展懸掛傳遞繩、驗電、驗收等檢修作業步驟,從而有效減少作業人員誤登帶電桿塔、誤入帶電側線路、誤碰帶電設備等情況的發生。
結合河北公司實際與電力系統內外事故案例,從誤登帶電桿塔、誤碰帶電設備、誤入帶電側橫擔、感應電觸電、高空墜物打擊5個方面,進行了安全風險因素分析,從組織措施、技術措施、過程管控三個方面分析了當前采取的措施情況,提出了差異應用防護措施、暢通作業溝通渠道、規范線路警示標識、開展新型技術應用等四項提升措施。為同塔多回線路中部分線路停電檢修作業、降低人身風險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