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曉,董敬娜
(神華國能寧夏煤電有限公司,寧夏 銀川 750410)
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是電力工業,它為各行各業提供能源,是國家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因此電力工業的安全穩定運行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在電力工業中,電廠的電能通過電網分配到各級用戶。電網是否穩定,基本上取決于電廠是否穩定,而電廠是否能夠穩定發電,又取決于設備是否安全可靠。因此,設備缺陷是影響電廠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因素[1]。
設備缺陷是指影響機組主輔設備、公用系統安全經濟運行、影響建、構筑物正常使用和危及人身安全的異常現象等[2]。設備缺陷按其影響程度分為零、一、二、三類。
為了便于消缺統計、分析和對比,以判斷缺陷工作管理水平,對各類缺陷的消除給出一定的時限,此時限已包含辦理工作票和運行隔離的時間,具體時限要求如下:零類缺陷限時在24?h內消除;一類缺陷需在停機或機組檢修中處理,不做限時要求;二類缺陷限時在24?h內消除;三類缺陷限時在48?h內消除;四類缺陷限時在72?h內消除。
在發電廠設備缺陷管理中,其涉及的設備類型多,整體生產流程比較復雜,這導致不同設備缺陷原因的差異性,通過對實際設備缺陷狀況的分析[3],其原因主要分為2種。
(1)?內因,因設備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導致的,如設備磨損、腐蝕、劣化、緊力松懈、構件疲勞斷裂等常規使用壽命到期產生的缺陷。
(2)?外因,分為2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直接原因,由運行人員操作不當等人為原因直接造成。另一個是間接原因,定期工作不到位、設備點檢不到位、技術監督不到位以及檢修人員檢修質量不符合要求,設備安裝、備品備件質量不符合要求,這一類主要是人員的管理責任造成。
設備缺陷是生產過程中的設備隱患,規范缺陷管理,及時、有效消缺是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4]。缺陷閉環管理是指對各類設備缺陷進行跟蹤、處理以及驗收,確保缺陷的最終消除。閉環管理具有跟蹤、執行、反饋等優點,當問題發生后,能將其有效解決[5]。
設備缺陷管理系統,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主要包括設備缺陷通知單的創建、消缺、驗收、缺陷統計考核等主要環節[6],目前普遍使用的缺陷管理系統是ERP系統,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6方面內容。
缺陷發現人根據缺陷實際情況在系統中創建缺陷通知單。缺陷通知單的內容主要包括:機組、設備名稱、缺陷具體內容、缺陷類別、所屬專業、消缺部門、發現時間、檢修班組等。
此項為運行人員填報,且經常出現填報內容錯誤的問題,主要與運行人員的業務水平存在很大關系,如填寫項目不全、不詳細、錯別字、名稱錯誤等,此項內容填寫的水平高度,間接決定了后續缺陷處理的速度,缺陷填寫不詳細或存在錯誤,檢修人員到現場后無法確認具體的缺陷位置或缺陷的實際情況,造成缺陷無法處理策劃,導致消缺時間長。缺陷填報另一個問題就是運行人員缺陷填寫完成后,忘記了工作流的發送,導致此缺陷只有填報者一人能夠看到,其他人員均看不到,最終導致缺陷無人處理。
缺陷策劃人現場確認缺陷情況后,策劃缺陷處理方式,缺陷處理方式主要包括:立即執行、轉專業、轉類、延期、取消。此過程有一項考核指標,檢修人員在系統收到缺陷以后,必須在24?h內完成缺陷的策劃工作,超期未策劃的默認此缺陷在24?h內無人接收、無人問津、無人處理,將納入上級工作的考核范圍。另外,不管缺陷是立即執行、轉專業、轉類、延期還是取消,都必須要在24?h內進行策劃,而且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程序的流轉,缺陷是否超期是上級公司重要的一項考核指標。
試驗材料為6061鋁合金,通過線切割將鋁合金棒材切割成Φ15 mm×40 mm的圓棒.在焊接前將鋁合金試樣依次用800號、1000號、1200號、2000號SiC砂紙打磨,以去除鋁合金表面氧化膜.然后用酒精或丙酮超聲清洗10 min,再用無塵布擦干鋁合金表面.最后將其置于真空擴散爐中,在一定的焊接溫度、焊接壓力和保溫時間下進行真空擴散焊接.本試驗的焊接工藝為:焊接溫度490~540 ℃,保溫時間3~9 h,焊接壓力0.5~4.5 MPa.
缺陷策劃人員判斷是否需要創建工單,如果需要,則執行工單管理流程;如果不需要,則直接進行消缺處理。此項主要是需要備件或需要外委處理的缺陷,一般此類缺陷占少數,而且此類缺陷的處理時間一般較長,多數在規定的48?h內處理不完,需要進行延期處理,缺陷在延期后,各級人員往往疏于管理,容易造成缺陷超期。
檢修人員進行消缺工作,辦理相應工作票進行處理。辦理工作票慢,是目前很多企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檢修人員屬于外委的情況下,此問題更為突出,主要有2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檢修人員業務水平不高,特別是外委人員,在低價中標的大環境下,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辦票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審核時被退回時常發生,耽誤了時間。二是運行人員的業務水平也存在差異,因運行人員一般是四班三運轉,存在本班人員審核工作票后,將工作票退回,檢修人員在修改完成以后再去審核,可能就是另一個人或下一個班的人員,審核人員不同,對工作票內容的認識就不一樣,存在工作票被多次退回的可能,導致工作票辦理慢,直接導致缺陷超期或延期完成,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
此項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很多問題,具體如下。
(1)?消缺質量不高或未處理完成,直接申請驗收。因外委人員的業務水平差距,導致缺陷在處理過程中的標準不一致,未完全消除就申請驗收,若運行的驗收人員水平較低,此缺陷可能就會驗收通過,但在后續的生產過程中肯定會再次發生缺陷,導致缺陷的重復發生;若運行的驗收人員水平較高,發現了消缺質量達不到驗收標準,就會將此缺陷退回,讓維護人員繼續消缺,并且對維護人員進行考核處理。
(2)?檢修人員造假,這個屬于極個別現象,可能因為處理時間不夠或其他問題,缺陷未處理直接提交驗收,這種問題一般就是運行人員直接退回,對檢修人員進行考核,運行人員若是進行了驗收,會對檢修和運行人員進行高額度的考核,所有運行人員對此類缺陷進行驗收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3)?檢修人員按要求提交驗收后,運行人員因工作遺漏等原因,在規定時間內未進行驗收,直接退回重新策劃,讓檢修人員再次提交驗收,這種情況在日常工作中也會偶爾發生。因運行人員將缺陷無故直接退回,造成后續缺陷超期等問題的,運行人員承擔全部責任。
運行人員驗收缺陷消除情況,缺陷驗收時,運行部要檢查消缺設備設施系統的完整性及工作票有效性,關閉缺陷單。缺陷消除無問題則直接關閉缺陷,有問題則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重新處理。
缺陷防控管理措施要具有針對性,要有明確的任務要求、工作標準及質量保證措施,其措施主要有以下7個方面。
(1)?嚴格執行定期工作,提高設備維護水平,提高維護質量,提前發現設備老化等問題,及時進行更換處理。因外委人員技術水平差異,在定期工作的執行上存在很多問題,這也是影響缺陷數量的一個重要原因,再一個就是專業管理人員對定期工作的執行管理不到位,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定期工作不執行、定期工作執行不到位、定期工作造假的情況仍然存在,加強定期工作的管理至關重要。
(2)?加強現場設備巡視,隨身帶好電筒、測溫儀、聽針,采用看、聞、聽、摸、測的方法,加強轉機聲音、油站壓力、軸(瓦)承溫度、振動監督,發現異常及時檢查分析,及時消除設備存留缺陷及隱患,避免缺陷擴大。設備巡檢,包括運行人員巡檢和設備主人巡檢,一般運行人員都是公司的正式職工,所以都是按照2?h一巡檢的要求執行,巡檢質量也較好,重要的問題一般都能及時發現,但也存在巡檢不到位的情況。設備主人巡檢,因為很多新電廠的日常設備檢修工作都是外委,所以設備主人一般都為外委人員。外委人員流動性大,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在巡檢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不巡檢、巡檢流于形式、走馬觀花,巡檢水平低,最終導致設備缺陷一般都是由運行人員發現,設備主人只是在進行缺陷消除,不能在缺陷發生前進行防控,而且這種問題一旦持續下去,就會進入到惡性循環的情況,疲于應付缺陷的處理,不能進行事前防控。
(3)?對于日常發現不能處理的問題列入檢修滾動記錄,并制定控制措施,利用機組調停檢修機會,對設備故障集中處理。較大的等級檢修,一般都需要招標檢修隊伍,檢修完畢后缺陷未消除,將會對檢修隊伍進行扣款處理,所以較大的等級檢修,缺陷一般都會得到徹底處理,基本不存在遺留缺陷的情況。機組的調停檢修工作,各個廠一般都是由本廠的設備外委維護隊伍進行處理,存在缺陷不能及時消除的問題,因為在他們的認識中,存在著懶惰、得過且過的思想,即使本次消除不了,后續還有機會繼續進行處理,畢竟設備的日常維護歸他們管理,所以,現在很多廠的設備檢修人員在向本廠正式職工發展,先由正式職工擔任班組管理人員,后續再進行檢修力量的擴充。
(4)?建立設備備件使用壽命評估臺帳、更換臺帳以及設備輪換、檢修臺賬,根據備件使用壽命定期進行更換,降低缺陷發生率。設備臺賬目前也是一個弱項的存在,臺賬不全、不詳細、丟失等問題普遍存在,外委人員流動性大,交接不好,或直接就不存在交接的情況,加之管理人員不作為,管理不到位,設備臺賬問題一直存在。
(5)?加強運行、檢修人員的培訓工作,減少因運行人員操作、調整不當、檢修人員檢修水平低造成的缺陷數量。培訓工作,因為一般都是本廠職工自己培訓,在課件、內容、方式上都不盡相同,培訓效果也不盡如意,若現場工作較多、時間緊,培訓就流于形式,為了培訓而培訓,達不到培訓應有的效果。這個工作就需要上層管理人員進行深刻考慮,時間都一樣,工作量都相同,額外增加了培訓工作,效果可想而知,只能先從管理模式上進行改變,減少或去掉沒必要的工作,騰出時間開展培訓工作,落到實處,才能提高職工的素質和業務技能。
(6)?充分利用設備缺陷管理系統,做好缺陷統計分析。設備缺陷管理系統建立新的人-機合一管理模式,使設備缺陷消除過程集成化,實現缺陷發現、處理、統計分析全過程的計算機管理,提高缺陷處理的及時性和完整性,加強缺陷管理處理情況監督,提高企業查詢、統計和考核管理水平,促進員工處理缺陷的積極性和實效性。進行統計分析時主要進行以下數據的記錄和研究:缺陷類別的統計分析、缺陷消除率及所用時間的統計分析、缺陷復發率的統計分析以及缺陷成因統計分析等。
(7)?建立健全缺陷監督考核制度。按照制度做好對運行、檢修人員的監督、考核工作,確保有缺陷及時發現,及時組織消缺,及時驗收等,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考核,確保工作的剛性,保證各工作能夠按流程開展。同時嚴格的獎懲制度既可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又可以使員工產生危機意識,強化自己的責任感,真正做到對待本職工作認真負責。
設備缺陷管理是電廠安全生產的重要因素及基礎條件,一旦重要的設備出現缺陷或發生故障將會對整個電廠的生產及運行造成很大的威脅及影響。因此,在進行電廠設備的管理過程中降低設備缺陷的發生、保證設備運行的系統性及可靠性、安全性,實現設備運行無障礙、系統運行無缺陷是電廠生產運行的根本。
電廠設備缺陷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應分析、總結在缺陷處理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逐步完善消缺技術措施和安全措施,提高消缺工作管理水平;運行、檢修人員通過日常巡視、在線監測、設備定檢等手段,及時發現設備缺陷,通過有效的整治,避免缺陷演變為隱患,同時在缺陷處理過程中工作人員加強溝通、監督工作,使電廠缺陷管理工作能夠有效、無礙、有序、順利地開展及進行,相信在各項措施全面落實的基礎上,電廠設備缺陷會逐漸減少,電廠發展也將更加穩定、安全與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