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松
(西南林業大學,云南昆明 650224)
隨著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黑龍江省是人口流失最為嚴重的城市之一,2019 年黑龍江人口凈流出17.99 萬人,吉林和遼寧的凈流出量則分別是11 萬人和4.11 萬人,三省的出生率出現在全國后三名的榜單上,東北三省是全國僅有的負增長省份,近年來,黑龍江凈流出人口204 萬,吉林凈流出91 萬人,遼寧凈流出77 萬人,有相關數據表明黑龍江省總人口相比去年減少了21.8萬人,全省生育率只有0.74%,比老齡化的日本還要低,按照這些數據來說在172 年后黑龍江省總人口數為零,這些數據還沒有把相關流失的年輕人算進去,沒有好的經濟,就沒有好的發展,沒有好的發展就留不住人才,所以最基礎的應該是先發展經濟,用經濟留住人才,用人才發展經濟。眾所周之,2020 年在武漢突發的疫情,在全國的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的舉動控制住了這場疫情,但是隨著武漢疫情的清零,黑龍江的疫情也被推向風口浪尖之上,黑龍江人口數量同時被這次疫情影響著,黑龍江的氣溫低,病毒喜冷怕熱的原因,疫情越發難控制,但從以上的多種原因來講,黑龍江省的人口流失主要是經濟的原因。同時也說明黑龍江省適合開展經濟景觀建設,第三產業的發展,用經濟留住人才,用人才發展經濟的趨勢,經濟的發展有助降低黑龍江人口流失率,同時為生活增添更好更便捷的方式。
以不同學科來說,建筑科學與工程學科為例,經濟景觀是以人的活動為主要考慮因素,根據人們的交往、觀賞、娛樂、休憩等考慮設計空間,通過不同空間序列來建設各個功能空間[1]。但是部分空間也要聯系總體空間,在由總體空間到部分空間,通過部分空間具體分析細節,細節決定未來發展的趨勢,例如水是大自然的重要元素,有著動靜結合的靈動美感,與周圍的景色相互襯托,是景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2]。水景的設計對于一個景觀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對于水的流向和水位的分析,細到可以做到植物的種植,大到部分空間的合理規劃,水是生命之泉,也是景觀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對于景觀空間布局形式、景觀特征、設計原則及景觀色彩,絕不是簡單地將景觀元素單一拿出來設計,或是只追求個別元素完美,也不是將各類元素拼湊在一起。而是依據每個庭院獨特的景觀特征,遵循庭院的設計原則合理地安排其空間布局形式,同時注重色彩的搭配設計,為人營造出一個有層次鋪墊、突出中心重點,同時有虛實結合的休閑娛樂空間[3]。所以說對設計學學科來說經濟景觀,是設計的一種手法,通過不同設計景觀手法提高相關景觀質量來發展經濟。在進行合理的規劃最終達到可觀賞、可游玩、可休閑、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經濟的狀態。
雖說2020 年的疫情最為嚴重的城市是武漢,但是武漢清零之后東北的感染人數居高不下,自2020 年1 月23 日起黑龍江疫情病例逐漸增長,至2020 年2 月26 日24 時,確診病例480例,死亡人數13 人,是現疫情全國死亡人口排名第三名,東北以食物傳染為主,東北氣溫導致疫情只漲不跌,通過這次疫情表明東北冬天的蔬菜不能自給自足,等導致了疫情爆發迅猛。所以需要發展經濟景觀建設,可將達到資源自給自足,同時還可以發展地方經濟。
本次選址為黑龍江省嫩江市海江鎮,在黑龍江省嫩江縣西南部,面積334km2,原稱四季屯。為紀念張海江烈士1956 年設海江鄉,1958 年改豐收公社,1958 年改海江公社,1984 年復海江鄉,1985 年改鎮。主產農產品大豆、小麥、玉米,為市提供商品糧主產區之一。海江鎮四季分明,冬季氣溫最低到40℃,夏季高溫到底38℃,海江鎮主要以丁字式規劃,海江鎮政府坐在丁字的橫上,面向的是30hm2的土地,土地肥沃,但夏季經常遭遇水災,導致顆粒不收,中間隔著主要通往的公路,交通便利,公路多通嫩江市等地,海江鎮主要的水源來源于嫩江,曾多次修建海江大橋,但是都沒制止住水災把政府面前的土地淹沒。鎮的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流失嚴重,海江人口主要以海江中學為主,原因周邊村鎮只有這一處高中,但是成年人多外出打工,剩余人口都是學生和老人,多是老年人為主,主要經濟來源于種地為主,但是2008 年嫩江市至多寶山鎮的大規模修路,將周邊的高大樹木砍伐,造成周邊環境破壞,植被也有相應的損失,夏季經常會經常被水淹沒海江鎮農田。造成了水土流失經濟損失,海江鎮原有海江公園,坐落在主要到路口的旁邊,但是由于海江鎮規劃不合理和水災的原因,導致公園荒廢,植物和植被全部被迫壞。海江鎮同時沒有娛樂休閑的場所,導致多數人去往村政府門口跳廣場舞或扭秧歌,沒有孩子玩耍的地方,孩子們跟大人們湊熱鬧,導致地方小,活動空間不夠,安全系數低下。選址的主要原因是海江鎮的經濟來源單一,沒有多種經濟來源模式,周邊環境植被與植物被破壞,人口老齡化嚴重,不適合外出打工,適合居家賺取生活來源,海江鎮沒有合理規劃,導致活動區域小,夏季多水災,導致農民土地糧食淹澇,沒有合理的規劃水位走向,讓水源合理利用,造成多處水質污染,本次主要規劃是利用水源,設計大棚經濟景觀為基礎,多種經濟并存的方式。在進行海江公園的整改營造健康綠色的海江鎮景象。
可將海江經濟景觀分為三部,主要為水源、大棚、公園的修建,構建周邊農民自發經濟的發展。
(1)第一部分:主要是修治水源的走向,將嫩江夏季多發水災的水源多數引進海江公園當中,海江公園內部包括海江中心村黨支部的辦公室,以海江鎮中心黨支部辦公室為中心軸,可將兩個部分水引入,就是將通往中心黨支部道路路面提升,在將東西兩旁的水溝修建,當夏季水災來臨時還可以將水引至東北方向的農田,將水溝修建保證水土的流失同時,可以撒下魚苗和荷花種子,將此處作為垂釣景觀。冬天氣溫低可將垂釣池改為溜冰場,增加學生冬季活動空間,可聯系海江中學增加相應課程,豐富學生興趣愛好,但要老師的陪同下進行,另外可將荷花池作為冰雕采取資源。
(2)第二部分:主要以大棚的建設為經濟景觀的基礎,海江鎮原有幾個小型大棚,但是都是因為冬季的環境惡劣,導致停止生產被廢棄掉。現在可將多發性水災土地改建為大棚種植的方式,可將大棚分為四季的方式,冬天種植果蔬類為主,夏季主要以采摘園的方式為主,秋季種植應季稀少果蔬為主,春季種植常需要蔬菜為主,由于冬季氣溫低,達不到種植的要求,但是最近來東北流行著一種采暖方式,就是以空氣采暖,不僅可以節約能源,還可以提高溫度的質量,現在的科技除了可以達到空氣采暖,還可以溫控無土栽培,無土栽培作為一種可以克服連作障礙和次生鹽漬化等問題的栽培方式,被廣泛應用于溫室、大棚[4]。近期有上海復旦大學發文此技術研制成功,所以該規劃具有一定的可實施性。
(3)第三部分:主要是公園的恢復性修建,將原有基礎的石桌石凳將其利用,將還可以運用的花進行修剪整理,在將耐寒的植物種入,例如東北的松科類植物,還要將公園內部的道路進行整合,例如道路的鋪裝,道路兩旁植物的修剪,將農戶自行種入公園的地從新翻種上植物,在將海江公園內部修建一個小型的休閑廣場,還要修建一些配套設施,例如指示牌,公共衛生間,垃圾桶,安全通道和燈光等。冬季的海江公園主要以為冰雕為主要景觀,所以對于海江公園的燈光修建要參考冬季冰雕的呈現的效果修建。對于海江公園面向的人群主要是以老人和孩子為主,某種程度上說色彩是可以影響人體生理健康,所以在海江公園植物種植方面主要采用的顏色要鮮艷一些。還要多采用對老人和孩子有力的植物來種植。在將海江公園步道修建成環繞行步道,適合老人和孩童的游走和環繞,可以呼吸植物帶給周圍新鮮空氣和聽見蟲魚鳥的聲音,這樣不僅改善了海江的環境,還提高人們的健康,發展了海江的經濟。
(4)最后部分:以多種經濟并存的發展經濟景觀,構建村民自發式經濟來源,主要建造相關民宿、KTV、篝火、冬釣等經營方式,可發展農村第三企業的發展,有助于多種經濟并存,大棚多采用農民自發式勞動或得,將公有制轉為私有制經營模式,促進多種經濟并存的情況下,保證經濟穩定發展,將大棚改為經模式主要以分紅制,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的經濟發展制,符合我國的國家制度,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保障食物的健康衛生,將大棚的宣傳手段以綠色無次生鹽漬化為主題,進行網絡宣傳,對于大棚宣傳上創新上改革,對于海江中心大棚進行常年錄制式狀態,將植物種植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的過程全方位的傳達給消費者,將企業文化建立完善,設計相應的企業標志,制作相對的包裝,改善農民的面貌,創建大棚的形象大使,打造農村網紅,建設大棚的基礎主要是在運輸方面,所以于海江鎮來說,未來需要自己的運輸團隊,在保證蔬菜的新鮮程度下,保證蔬菜的運輸,保證蔬菜的準時達到,開展自營式運輸保證蔬菜的質量的同時開展另種經濟的模式,保障人民經濟的發展,就是保障人口流失的下降,也是保障人民追尋幸福的最基本的底線。
在經濟發展飛速的年代來說,以自給自足為基礎,要想有更好的發展,還是要努力向前,對于只能以土地為生,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發展多種經濟是必然的趨勢,雖然在各地方都有各地方的難處,但是對于研究學者說,解決難處找到出口才是更好的方式,用學識改變命運,用科學改變現狀,為景觀的發展,為更好的生活,增添另一種色彩。